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于如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风;思想政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90-01
现在高校的教育目标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下融入学风建设成为一种可能,良好的学风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校园历史文化,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自己的独到想法认识,提升综合能力。优良学风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准的标志之一,对于学校的长久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症结问题
近年高校内部的教学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状况和问题。高校内部的部分同学没有理想和信念、道德品质低,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校内纪律性松懈,部分学生甚至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作弊问题。虽然这不能代表所有的同学,但也影响了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的系统过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附近的环境被外界低层次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包围,很多高校学生没有经得起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逐渐的荒废了学习。此外由于高校的持续性扩招,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降低,对于学风的建设也产生了影响。很多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认识不足,对于高校教育的认识层度不够,错误的认为大学生活是一种放松,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紧张。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对于学习没有吃苦耐劳、潜心专研的精神。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高校持续性扩招造成了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紧张,同一个班级内学生数量增加,高校的精英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学标准等和现代化信息高度化下的实际教学需求发展不符合,影响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高校考风问题日渐明显,成为学风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方面之一。考试风气的不良直接耽误优良学风的培养,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认识,造成人才的质量下降。高校老师也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部分老师教育内容陈旧,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模式仍旧是过去的手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大形势,学生的求知欲被大大打击,此外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人格的教育,造成学风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三)社会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观念和思想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建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社会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知识价值降低等不良的现象,让高校学生认为知识无用,即使部分学生成绩较好,进入社会后由于各种背景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社会问题造成学生对于高校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其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应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工作中。
(一)两者的根本目标相一致。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持续性、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高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好,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应该高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推动、导向、保证的作用。学风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支配下主动的形成专一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精神,养成坚强的意志,遵守校内的各种纪律规定,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见解,变成综合性的人才,从源头上来说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二)二者的内涵相互包容。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配合相关的具体知识内容,结合高校学校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观念的教育。学风建设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更加和谐稳定的教育精神、教育态度和方法。也可以认为学风建设就是精神、志向、理想等在学习上的一种反馈,学风建设包含了科学的精神、学术道德、治学态度,本质上也包括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学风是人格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反馈。思想道德素质的差别造成学风的不同,优良的学风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三)思想政治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学风的本质是思想风俗的构建,是高校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求知目的等思想行为和作风的综合。学生在三观等的支配下经历长期的磨练实践形成的学习心理倾向、思考的途径、行为的特点。基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则发现,治学态度的严谨、进取精神是学风建设中的特质性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诸多优良品质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三观进行引导,能够让学生培养远大的理想,明确政治方向。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进行学风建设
(一)用精神促进学风建设。大学精神是学生进步的一种动力,在学校多年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下的校风和校训,是每所高校精神和灵魂的所在,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利用这种大学精神,积极的引导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去践行关爱他人、追求知识、热爱祖国、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贡献的理念价值,加强学风的建设。
(二)德育教育引导学风形成。想要在高校建立优良学风氛围,高校的老师应该综合能力素质高尚,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影响下进行教育工作,通过自身起到一定的模范实例作用,用自身的作风和德行去感化学生,让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员应该通过一定的社会调研、心理讲座、创业教育等多种方法,逐渐了解学生的道德思想追求,帮助学生提升感悟,树立社会竞争意识,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激发学生进步的内在潜力。
(三)用大学制度规范学风建设。通过高校的制度对于学生进行约束和规范是学风建设的必经之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导性的地位,保证师资力量是学风建设的前提,高校的各种考核中应该重视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将制度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中。
(四)用校园文化陶冶学风。高校通过举行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高雅艺术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升高,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升道德境界,通过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风建设,带领学生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完善,高校的学风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学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改变高校的教育现状,为长久性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祖秋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J].现代阅读.2013
关键词:高校;学风;思想政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90-01
现在高校的教育目标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下融入学风建设成为一种可能,良好的学风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校园历史文化,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自己的独到想法认识,提升综合能力。优良学风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准的标志之一,对于学校的长久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症结问题
近年高校内部的教学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状况和问题。高校内部的部分同学没有理想和信念、道德品质低,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校内纪律性松懈,部分学生甚至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作弊问题。虽然这不能代表所有的同学,但也影响了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的系统过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附近的环境被外界低层次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包围,很多高校学生没有经得起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逐渐的荒废了学习。此外由于高校的持续性扩招,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降低,对于学风的建设也产生了影响。很多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认识不足,对于高校教育的认识层度不够,错误的认为大学生活是一种放松,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紧张。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对于学习没有吃苦耐劳、潜心专研的精神。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高校持续性扩招造成了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紧张,同一个班级内学生数量增加,高校的精英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学标准等和现代化信息高度化下的实际教学需求发展不符合,影响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高校考风问题日渐明显,成为学风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方面之一。考试风气的不良直接耽误优良学风的培养,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认识,造成人才的质量下降。高校老师也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部分老师教育内容陈旧,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模式仍旧是过去的手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大形势,学生的求知欲被大大打击,此外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人格的教育,造成学风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三)社会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观念和思想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建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社会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知识价值降低等不良的现象,让高校学生认为知识无用,即使部分学生成绩较好,进入社会后由于各种背景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社会问题造成学生对于高校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其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应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工作中。
(一)两者的根本目标相一致。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持续性、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高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好,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应该高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推动、导向、保证的作用。学风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支配下主动的形成专一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精神,养成坚强的意志,遵守校内的各种纪律规定,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见解,变成综合性的人才,从源头上来说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二)二者的内涵相互包容。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配合相关的具体知识内容,结合高校学校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观念的教育。学风建设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更加和谐稳定的教育精神、教育态度和方法。也可以认为学风建设就是精神、志向、理想等在学习上的一种反馈,学风建设包含了科学的精神、学术道德、治学态度,本质上也包括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学风是人格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反馈。思想道德素质的差别造成学风的不同,优良的学风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三)思想政治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学风的本质是思想风俗的构建,是高校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求知目的等思想行为和作风的综合。学生在三观等的支配下经历长期的磨练实践形成的学习心理倾向、思考的途径、行为的特点。基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则发现,治学态度的严谨、进取精神是学风建设中的特质性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诸多优良品质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三观进行引导,能够让学生培养远大的理想,明确政治方向。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进行学风建设
(一)用精神促进学风建设。大学精神是学生进步的一种动力,在学校多年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下的校风和校训,是每所高校精神和灵魂的所在,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利用这种大学精神,积极的引导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去践行关爱他人、追求知识、热爱祖国、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贡献的理念价值,加强学风的建设。
(二)德育教育引导学风形成。想要在高校建立优良学风氛围,高校的老师应该综合能力素质高尚,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影响下进行教育工作,通过自身起到一定的模范实例作用,用自身的作风和德行去感化学生,让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员应该通过一定的社会调研、心理讲座、创业教育等多种方法,逐渐了解学生的道德思想追求,帮助学生提升感悟,树立社会竞争意识,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激发学生进步的内在潜力。
(三)用大学制度规范学风建设。通过高校的制度对于学生进行约束和规范是学风建设的必经之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导性的地位,保证师资力量是学风建设的前提,高校的各种考核中应该重视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将制度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中。
(四)用校园文化陶冶学风。高校通过举行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高雅艺术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升高,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升道德境界,通过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风建设,带领学生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完善,高校的学风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学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改变高校的教育现状,为长久性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祖秋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J].现代阅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