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入门阶段,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了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内容的科普性科学,也是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主要途径。故要想构建优质、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我们就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求索行为进行强化,让学生们以自觉、自愿的姿态加入到自然科学原理的探寻之中,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探索办法、积累探索经验,在主动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动求索;行为强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该社会形式下,学校要教给学生的不再是多如牛毛的基础知识,而是自主认知的意识和主动求索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认知意识和主动求索能力,学生们才能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思潮保持同步,才能在对科学真理的不断探求中,体现自身价值。而要想强化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我们就不得不优化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学生们的主动求索活动提供优厚的教学支持。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三条可行的教学引导方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情境重塑,营造探究氛围
科学知识是在一定的现实情境中被发现的,现实情境是科学知识衍生的载体。在教授小学科学知识时,对该知识的衍生情境进行还原不仅可以实现科学探索活动从二维的文字解读,到多维的情境探索的转化,而且还能以多重感官体验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进而在内心渴求的驱使之下践行主动认知行为。
例如:在教学《馒头发霉了》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生活视频,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小明的困惑——
吃完早饭后,妈妈让小明帮忙把馒头放到冰箱内,小明因为贪玩忘记了。随后,他和父母去乡下奶奶家里呆了几天。回来后,小明惊奇的发现放在桌子上的馒头“变样”了,到底是谁干的呢?小明满心疑惑。
“同学们,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问。“馒头发霉了!”学生答。“哦?那你们指导时什么让馒头发霉的吗?它长什么样子吗?”我又问。“细菌。”“不对是霉菌。”学生争论道。“我们可以用显微镜看它的样子。”一个学生提示道。
接着,学生利用显微镜、白纸、发霉的馒头等物品进行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见到了霉菌的“庐山真面”,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知。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播放创设适宜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信息的辅助之下走入科学探索活动,在主动参与中探析了微观世界。
2、实验还原,降低探索难度
学科探索多是以实验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不可规避的内容。以模拟实验推进科学探索活动,可以将学生带入多维科学探索空间之中,让学生能够亲眼见证科学现象。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恰好完美的切合了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性学习特点,降低了小学科学探索难度,让学生们更加轻松的融入到了对科学知識的主动求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地震现象时,我就是以组织模拟实验的方式推进的。
首先,我先展示汶川地震现场图片,带领学生们感知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然后,我让学生们以不同颜色的毛巾叠加出地球内部中的地层结构,并猜测当“地层”受到挤压时会发生什么?随后,学生们通过对叠加好的毛巾施加压力,在观察和实践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用手用力掰断木棍,并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最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自己在两次模拟实验中获得的感悟讨论地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并以小组接替发言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交流共享中确立了最终观点。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实践取代灌输,让学生在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主动认知经验的综合中发现了地震的奥秘,掌握了科学知识。
3、百家争鸣,促进合作共享
人是具有社会性特点,人的生活与学习感悟,需要被看到、被分享。故当其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合作分享环境中时,他们的好胜心和好学心就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而这种好胜心和好学心也会驱使他们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故要想强化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我们不妨在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时,凸出合作共享。
例如:在对“地球外是否有生命”这一课题的探索过程,我将在总结概括、资料搜集、语言表达、组织沟通等方面分别占据优势的学生分配到了同一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利用一切手段探究该课题。
接着,我组织课题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帮助学生们在对个人成果的展示中强化了主动获得的喜悦,在对他人经验的倾听中拓展了科学认知的空间,推动了学生对“地球外是否有生命”这一课题的认知的深入化。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科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动求索行为,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以适宜的方式促进科学知识呈现方式的浅显化、以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拓展学生的主动认知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春雷.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11.
[2]林雅梅.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73.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动求索;行为强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该社会形式下,学校要教给学生的不再是多如牛毛的基础知识,而是自主认知的意识和主动求索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认知意识和主动求索能力,学生们才能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思潮保持同步,才能在对科学真理的不断探求中,体现自身价值。而要想强化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我们就不得不优化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学生们的主动求索活动提供优厚的教学支持。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三条可行的教学引导方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情境重塑,营造探究氛围
科学知识是在一定的现实情境中被发现的,现实情境是科学知识衍生的载体。在教授小学科学知识时,对该知识的衍生情境进行还原不仅可以实现科学探索活动从二维的文字解读,到多维的情境探索的转化,而且还能以多重感官体验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进而在内心渴求的驱使之下践行主动认知行为。
例如:在教学《馒头发霉了》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生活视频,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小明的困惑——
吃完早饭后,妈妈让小明帮忙把馒头放到冰箱内,小明因为贪玩忘记了。随后,他和父母去乡下奶奶家里呆了几天。回来后,小明惊奇的发现放在桌子上的馒头“变样”了,到底是谁干的呢?小明满心疑惑。
“同学们,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问。“馒头发霉了!”学生答。“哦?那你们指导时什么让馒头发霉的吗?它长什么样子吗?”我又问。“细菌。”“不对是霉菌。”学生争论道。“我们可以用显微镜看它的样子。”一个学生提示道。
接着,学生利用显微镜、白纸、发霉的馒头等物品进行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见到了霉菌的“庐山真面”,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知。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播放创设适宜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信息的辅助之下走入科学探索活动,在主动参与中探析了微观世界。
2、实验还原,降低探索难度
学科探索多是以实验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不可规避的内容。以模拟实验推进科学探索活动,可以将学生带入多维科学探索空间之中,让学生能够亲眼见证科学现象。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恰好完美的切合了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性学习特点,降低了小学科学探索难度,让学生们更加轻松的融入到了对科学知識的主动求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地震现象时,我就是以组织模拟实验的方式推进的。
首先,我先展示汶川地震现场图片,带领学生们感知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然后,我让学生们以不同颜色的毛巾叠加出地球内部中的地层结构,并猜测当“地层”受到挤压时会发生什么?随后,学生们通过对叠加好的毛巾施加压力,在观察和实践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用手用力掰断木棍,并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最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自己在两次模拟实验中获得的感悟讨论地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并以小组接替发言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交流共享中确立了最终观点。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实践取代灌输,让学生在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主动认知经验的综合中发现了地震的奥秘,掌握了科学知识。
3、百家争鸣,促进合作共享
人是具有社会性特点,人的生活与学习感悟,需要被看到、被分享。故当其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合作分享环境中时,他们的好胜心和好学心就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而这种好胜心和好学心也会驱使他们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故要想强化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我们不妨在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时,凸出合作共享。
例如:在对“地球外是否有生命”这一课题的探索过程,我将在总结概括、资料搜集、语言表达、组织沟通等方面分别占据优势的学生分配到了同一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利用一切手段探究该课题。
接着,我组织课题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帮助学生们在对个人成果的展示中强化了主动获得的喜悦,在对他人经验的倾听中拓展了科学认知的空间,推动了学生对“地球外是否有生命”这一课题的认知的深入化。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科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动求索行为,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以适宜的方式促进科学知识呈现方式的浅显化、以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拓展学生的主动认知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春雷.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11.
[2]林雅梅.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