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再次升温,各种形式职业教育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生大战决定了所招收學生的无可选择,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调适措施,以促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我们曾对部分中职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智力不低,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其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否定自己,自我意识很模糊,心态消极;生理发育提早,对性很感兴趣,但对性的认识有偏差;个人独立意识强,与集体、他人的协作观念差;对自己未来职业很担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未来的职业。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成长中烦恼不少,相比同龄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有求职、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多重压力。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释义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目前,国内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这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就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而言,现已基本达成以下共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及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卑感强烈
中职生的生源是比较特殊的,大多数是因为初中教育阶段升学考试失败或是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而选择就读中职。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家庭有问题、亲情缺失的孩子也不少。另外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热情,对前途缺乏信心,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精神颓废,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难免会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二)逆反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
中职生大多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许多学生对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抵触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渴望独立自由,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因而许多人思想行为上表现得另类而偏激。同时,由于年龄小,又没有升学压力,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均比较差,随着其社会接触面的增大,容易受到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行为方式放任自流、组织纪律及时间观念差、不考虑行为后果,等等。
(三)情绪情感不稳定及封闭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对外界评价异常注重,情绪的两极性非常明显,高低不定,喜怒无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另外由于中职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时期,许多人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这种封闭性往往使中职生丰富的情感找不到渲泄的出口,导致压抑、抑郁等心理疾病,而情感的封闭与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形成强烈反差,极容易使学生人际交往受挫,产生焦虑不安感、社交恐惧感。
(四)适应能力差
当前的中职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然而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带给他们的是巨大的心理反差。同时由于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时期,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信念支撑,当个人目标、行为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便不知所措,还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环境改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当生活、学习环境一旦改变时,不能及时调整以主动适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解决困难的能力,容易产生惶恐和郁闷情绪。
三、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1、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正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我所教的思政专业,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听课、溜号等问题时,我会耐心的教诲学生,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聊天,给他们讲讲我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人生哲理,给学生以不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
2、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时候,应力求依据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设计内容,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让学生们在娱乐中体会人生的道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3、重在发现、及时引导
发现问题是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中专校的边缘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决定了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主动寻求帮助。对许多边缘学生来说,心理健康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他们缺乏基本的常识,对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无法判断,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产生了心理障碍,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寻求援助。班主任要善于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了解关心他们的变化。对因不同原因而暂时处于边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能尽快摆脱困境,重塑信心。
4、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
参考文献:
[1]鄢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教师,2010,(7).
[2]张丽.学校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2011,(7).
[3]戴晓雪,黄婷婷.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4]黄雪萍.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模式[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8,(4).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我们曾对部分中职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智力不低,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其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否定自己,自我意识很模糊,心态消极;生理发育提早,对性很感兴趣,但对性的认识有偏差;个人独立意识强,与集体、他人的协作观念差;对自己未来职业很担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未来的职业。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成长中烦恼不少,相比同龄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有求职、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多重压力。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释义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目前,国内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这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就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而言,现已基本达成以下共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及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卑感强烈
中职生的生源是比较特殊的,大多数是因为初中教育阶段升学考试失败或是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而选择就读中职。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家庭有问题、亲情缺失的孩子也不少。另外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热情,对前途缺乏信心,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精神颓废,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难免会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二)逆反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
中职生大多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许多学生对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抵触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渴望独立自由,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因而许多人思想行为上表现得另类而偏激。同时,由于年龄小,又没有升学压力,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均比较差,随着其社会接触面的增大,容易受到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行为方式放任自流、组织纪律及时间观念差、不考虑行为后果,等等。
(三)情绪情感不稳定及封闭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对外界评价异常注重,情绪的两极性非常明显,高低不定,喜怒无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另外由于中职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时期,许多人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这种封闭性往往使中职生丰富的情感找不到渲泄的出口,导致压抑、抑郁等心理疾病,而情感的封闭与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形成强烈反差,极容易使学生人际交往受挫,产生焦虑不安感、社交恐惧感。
(四)适应能力差
当前的中职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然而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带给他们的是巨大的心理反差。同时由于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时期,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信念支撑,当个人目标、行为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便不知所措,还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环境改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当生活、学习环境一旦改变时,不能及时调整以主动适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解决困难的能力,容易产生惶恐和郁闷情绪。
三、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1、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正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我所教的思政专业,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听课、溜号等问题时,我会耐心的教诲学生,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聊天,给他们讲讲我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人生哲理,给学生以不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
2、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时候,应力求依据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设计内容,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让学生们在娱乐中体会人生的道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3、重在发现、及时引导
发现问题是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中专校的边缘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决定了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主动寻求帮助。对许多边缘学生来说,心理健康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他们缺乏基本的常识,对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无法判断,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产生了心理障碍,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寻求援助。班主任要善于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了解关心他们的变化。对因不同原因而暂时处于边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能尽快摆脱困境,重塑信心。
4、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
参考文献:
[1]鄢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教师,2010,(7).
[2]张丽.学校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2011,(7).
[3]戴晓雪,黄婷婷.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4]黄雪萍.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模式[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8,(4).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