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看待云南这次体育改革,作为体育教研人员,笔者认为云南此次中考改革将是体育教育领域的一次“倒逼”式改革,强化体育考试将引领学校体育新的变革与发展。
一、中国时代发展,国家发展需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要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保障条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探索“指挥棒”,亦即评价手段的改进与创新。要巩固、强化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体育),探索体育评价与高考招生制度的对接机制。近几年,从国家层面针对体育学科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文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或学校领导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云南省教育厅规定了中考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这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响应国家号召,是在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铺路搭桥,是时代发展、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发展,社会发展需要
加重中考体育分值,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促使家长走出“重智轻体”的教育误区,提高体育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加强关注会加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有了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地方教育部门就会更加关注和重视体育学科发展,各学校领导就会加大对体育学科的经费投入以及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家长就会敦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教师就会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水平,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加重中考体育分值,使得体育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发展,学生发展需要
笔者认为,严格科学地进行体育中考却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结合大渡口区连续三年初中整体情况最好、小学次之、高中最差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情况分析如下。
1.由于中考体育的执行,使得各初中学校上至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下至班主任、体育教研组都齐心协力,把每年的中考体育作为“打响初中升学考试的第一枪”,作为“吹响初中升学考试的冲锋号”。因此从学生初一进校就开始了跳绳、立定跳远、耐力和腰腹及上肢力量等素质的练习,保证了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
2.小学没有体育升学压力,更多的学校及家长将学生课余时间都安排在了语数外或艺术学科的补习上,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3.高中学生测试成绩最差,在中考体育结束后学校及家长放松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管。加之普高学生文化课程增加,职高学生增加了专业技术的学练,学习压力加大,因此学生锻炼意识减弱,体育锻炼减少。导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最差。
综上所述,说明中考体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分值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各地方、学校、家长会因为分值的增加提前到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能会更好。
四、学校体育活动发展,学校体育需要
中考体育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他们以育人的高度为出发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切实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配备了大量有素质、有水平的体育教师,大大改善了体育教学设施,使体育教师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体育课得以正常进行,增强了体育课的重要性,有力保障了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也使体育教学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会得到有效保障,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五、学校体育研究发展,体育教师需要
中考体育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中考体育项目学练的主阵地,以往的中学体育课堂常常会出现“三无七不”体育课。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学校会加大对体育课堂的监管、考核和教学研究。以大渡口区为例,各中学体育教研组在暑期开学前都要召开集体备课会,目的就是针对中考体育项目制订下一学年进度计划、课时计划和期末测试时间。还将初一、初二、初三期末考试内容张贴在学校公示栏中让学生知晓。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师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水平,学校还针对中考体育项目专门请专家指导。
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给中考体育项目教学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分值少,相应项目也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只针对中考体育要考试的几个项目进行钻研学习。现在项目增加了,意味着教师钻研的内容就增加了。以往中考体育项目主要以素质项目为主,如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现如今增加了球类项目和技巧项目,对于项目学习单一、偏项的体育教师来说就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六、云南省体育考试改革推进建议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何把升学体育考试与课堂教学合理结合起来,有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做到育体育人,笔者有以下6个建议。
1.做好体育考试宣传工作
体育考试的宣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上有很多家长还可能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清楚体育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这一关就失去了意义,而家长的督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还有社会都是非常关键的。宣传工作做得好,有利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真正认识体育考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利于体育考试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2.正确理解体育分值的增加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考试与其他学科考试一样,不要唯满分论,认为体育必须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是教师没有认真教,学生没有认真学,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3.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
现在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专业不专,偏项情况突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要提高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成绩,首先就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
4.避免中考体育应试化
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要避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中考体育做好缜密的顶层设计,项目应该多样化、全面化、系统化,既有身体素质项目又有技能项目,与教材相匹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不要過早地公布考试项目,以免学校体育教学过早进行针对练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研部门要加强体育改革的研究与教师培训。
5.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师应积极思考应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如引体向上是目前学生较差的一个项目,教师可以先采用直臂悬垂、屈臂悬垂、斜体引体向上、引体向上由易到难,逐一提高难度达到完成引体向上的目的,这样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参与到考试项目的练习,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不同的运动方式。或通过游戏比赛(建立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总冠军评选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6.严把中考体育考试关
考试的公平公正性,群众、社会高度关注,一定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败。而众所周知,体育学科各项目的测试受天气、器材、场地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测试过程中要保证场地的大小、材质的统一性,保证器材的大小、轻重、长短的一致性,尽可能在同一气候下完成测试。测试过程中最好使用同一商家同一品牌的电子测试仪器。做好考试流程设计与报名免试、公示等相关程序。对监测人员要严格选拔,规范培训,签订责任书,严肃考纪考风,保证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宋桂琴.从中考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数(中旬),2014(32):153.
一、中国时代发展,国家发展需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要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保障条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探索“指挥棒”,亦即评价手段的改进与创新。要巩固、强化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体育),探索体育评价与高考招生制度的对接机制。近几年,从国家层面针对体育学科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文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或学校领导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云南省教育厅规定了中考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这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响应国家号召,是在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铺路搭桥,是时代发展、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发展,社会发展需要
加重中考体育分值,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促使家长走出“重智轻体”的教育误区,提高体育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加强关注会加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有了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地方教育部门就会更加关注和重视体育学科发展,各学校领导就会加大对体育学科的经费投入以及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家长就会敦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教师就会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水平,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加重中考体育分值,使得体育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发展,学生发展需要
笔者认为,严格科学地进行体育中考却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结合大渡口区连续三年初中整体情况最好、小学次之、高中最差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情况分析如下。
1.由于中考体育的执行,使得各初中学校上至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下至班主任、体育教研组都齐心协力,把每年的中考体育作为“打响初中升学考试的第一枪”,作为“吹响初中升学考试的冲锋号”。因此从学生初一进校就开始了跳绳、立定跳远、耐力和腰腹及上肢力量等素质的练习,保证了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
2.小学没有体育升学压力,更多的学校及家长将学生课余时间都安排在了语数外或艺术学科的补习上,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3.高中学生测试成绩最差,在中考体育结束后学校及家长放松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管。加之普高学生文化课程增加,职高学生增加了专业技术的学练,学习压力加大,因此学生锻炼意识减弱,体育锻炼减少。导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最差。
综上所述,说明中考体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分值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各地方、学校、家长会因为分值的增加提前到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能会更好。
四、学校体育活动发展,学校体育需要
中考体育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他们以育人的高度为出发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切实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配备了大量有素质、有水平的体育教师,大大改善了体育教学设施,使体育教师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体育课得以正常进行,增强了体育课的重要性,有力保障了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也使体育教学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会得到有效保障,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五、学校体育研究发展,体育教师需要
中考体育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中考体育项目学练的主阵地,以往的中学体育课堂常常会出现“三无七不”体育课。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学校会加大对体育课堂的监管、考核和教学研究。以大渡口区为例,各中学体育教研组在暑期开学前都要召开集体备课会,目的就是针对中考体育项目制订下一学年进度计划、课时计划和期末测试时间。还将初一、初二、初三期末考试内容张贴在学校公示栏中让学生知晓。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师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水平,学校还针对中考体育项目专门请专家指导。
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给中考体育项目教学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分值少,相应项目也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只针对中考体育要考试的几个项目进行钻研学习。现在项目增加了,意味着教师钻研的内容就增加了。以往中考体育项目主要以素质项目为主,如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现如今增加了球类项目和技巧项目,对于项目学习单一、偏项的体育教师来说就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六、云南省体育考试改革推进建议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何把升学体育考试与课堂教学合理结合起来,有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做到育体育人,笔者有以下6个建议。
1.做好体育考试宣传工作
体育考试的宣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上有很多家长还可能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清楚体育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这一关就失去了意义,而家长的督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还有社会都是非常关键的。宣传工作做得好,有利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真正认识体育考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利于体育考试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2.正确理解体育分值的增加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考试与其他学科考试一样,不要唯满分论,认为体育必须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是教师没有认真教,学生没有认真学,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3.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
现在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专业不专,偏项情况突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要提高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成绩,首先就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
4.避免中考体育应试化
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要避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中考体育做好缜密的顶层设计,项目应该多样化、全面化、系统化,既有身体素质项目又有技能项目,与教材相匹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不要過早地公布考试项目,以免学校体育教学过早进行针对练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研部门要加强体育改革的研究与教师培训。
5.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师应积极思考应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如引体向上是目前学生较差的一个项目,教师可以先采用直臂悬垂、屈臂悬垂、斜体引体向上、引体向上由易到难,逐一提高难度达到完成引体向上的目的,这样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参与到考试项目的练习,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不同的运动方式。或通过游戏比赛(建立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总冠军评选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6.严把中考体育考试关
考试的公平公正性,群众、社会高度关注,一定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败。而众所周知,体育学科各项目的测试受天气、器材、场地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测试过程中要保证场地的大小、材质的统一性,保证器材的大小、轻重、长短的一致性,尽可能在同一气候下完成测试。测试过程中最好使用同一商家同一品牌的电子测试仪器。做好考试流程设计与报名免试、公示等相关程序。对监测人员要严格选拔,规范培训,签订责任书,严肃考纪考风,保证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宋桂琴.从中考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数(中旬),2014(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