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以下简称“大课间活动”)首现于2005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一文,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确定的初衷是改变学校传统课间操单一的活动形式,丰富其活动内容,延长其活动时间,适配其运动负荷。伴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迭代,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似乎也进入了“瓶颈”状态。如何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呢?近期栏目组调研了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发现了一个其教育理念之新、操作思路之实、活动效果之佳的区域性大课间活动范例,也许能给全国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
一、全员参与重实效
1.领导垂范,彰显榜样力量。在经开区,大课间是校长的“公开课”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领导们的共识。如何展示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校长们都有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亲自参与其中,或跑步,或做操,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这在经开区的中小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道风景线亮丽而耀眼,呈现的是校长们的动作行为,而体现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教育与操作理念的创新性变革!
2.定位精准,班主任成为管理主体。传统做法大课间的责任主体是体育教师,组织和管理大课间似乎也应该是体育教师分内之事,但在经开区的中小学,这一常规思维被打破,所有的班主任是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主体。他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操、管理、评价、参与学练,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存在于班主任的心中。
3.师生同练,赋予“大课间活动”新的内涵。国家设计与规定在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主旨是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对教师参与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目前学校教师身体状况也不理想。经开区学校领导运用“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师生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或规定在校教师,只要大课间时间内不是外出,都要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调研组认为经开区这样做,是创造性地赋予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新的内涵,是一个提高“大课间活动”实效的革命性举措,值得推广!因为教师这样做,既用行动为学生锻炼做出了榜样,利于激发学生的锻炼激情,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活动的实效,又利于教师调整工作状态、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实施方法价值高
为了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经开区社管局中心教研室为各校大课间组织形式开出了“良方”:活动安排上即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项目。规定动作有做操、跑操,自选动作则是以各校的传统或特色项目(如明珠小学的橄榄球等)为主,再结合民间体育项目(如六十八中学的抖空竹、竹竿舞等)合理取舍。具体安排上做到以下3点:
1.活动时间要保障。30~35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统一刚性要求学生真正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min。经过调研组对8个学校的现场测算,平均净活动时间达到21分32秒,占总活动时间的65.83%(表1),学生们练得从容、坦然自信,这是对这种练习时间习以为常最好的诠释!
2.自选活动有措施。自选项目是学生们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们笑得最灿烂的时刻。因为这一类项目都是在正副班主任或体育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且有目标、有要求。这种指导可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们的“指手画脚”,而是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用教师最朴实的话说:“零距离与学生们一起玩,这种感觉真好!”
3.集体活动要有序。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有序的集体活动,从年级到班级,从活动内容到活动时间,都有精准的安排。其中“音乐控制”是经开区“大课间活动”的一张鲜有的个性名片——每所学校都能选择适宜本校的音乐,或注重节奏,或注重主题,或注重旋律。不同的音乐取代了教师的口令指挥,将活动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学生们则根据不同的音乐,自然、流畅地变换练习内容,整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如行云流水,教师们解放了,学生们酣畅淋漓了。
三、因地制宜有奇招
1.大场地,富统筹。对于场地“富余”的学校,学校整体统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场地分配等,如莲花小学,低学段练习的场地在教学区,内容包括游戏、短绳、打陀螺等,学生们乐此不疲;高学段安排在操场、球场等主运动区,主打足球特色项目,学生们尽显不俗身手。高刘小学地处农村镇区,偌大的运动区分配有序有余,地上标志图(线)与场上的体育器材浑然一体,板块格局恰到好处,全校千余名师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映入眼帘,更精妙的是莲花小学还将象征学校的小莲花印在地面上,以此定点定位,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们渗透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
2.小场地,细规划。场地小人数多,如何玩转大课间体育活动?经开区的做法可谓独具匠心。一六八玫瑰园西校区走廊里,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练习仰卧起坐、跳绳、单双脚跳、游戏“石头、剪子、步”、集体舞等;教室里,学生们则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在各自的座位上,跟着欢快的节奏整齐划一地练起了“素质操”。置身事外,放眼望去,整个教学区俨然就是一座健身大厦。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锦绣小学),地处城区核心地段,运动场地可谓“捉襟见肘”,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因此而搁置或降低要求。学校深度挖掘“房前屋后”,充分利用好每一片空地,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专属运动场区与器材。自选项目大多是教师自己开发的项目,如掷纸飞机,既有趣又安全;合作跳绳,既简约又实效;单脚陀螺,既好操作又不占地方。学校在这种环境中历时8年,神奇的是学校体育工作非但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开展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务实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曾获得安徽省大课间评比二等奖,该校武术特色在经开区也是一枝独秀!
四、几点建议供参考
1.养成教育有待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也会跃然纸上。这一点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南区学校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在校歌的引领下有序地到达活动场地后,还能将手中的体育器材整齐划一地放在自己的身前,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横平竖直”,这一“阵势”着实让调研组吃惊,这种“功夫”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然,这似乎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但足以说明学校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还是非常在意的。事后与该校陈校长沟通,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背后的很多故事:该校成立合肥市第一个“体育学科发展处”,以此规范学科教学。他告诉调研组:“古训说得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养成教育必须从点滴做起,必须从常规做起!”再看,六十八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退场与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有机融合,让全体学生在常态中知晓如何规避与应对自然灾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命教育,其本质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而与以上两所学校相比,有些学校显得不尽然,个别学生做操时讲话、练习时器材任意摆放、步点不在节拍上等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明显,建议各校强化养成教育,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
2.合理安排有待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是固定的,学校为了确保锻炼时间与效果,一下课就敦促学生们列队进场活动直至结束才“恢复自由”,但却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学生们的“内急”,从生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第二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有部分学生因为健康问题或是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负荷量较大的活动。在調研期间,调研组就发现好几起学生被“安置”(经询问是因为身体不适或是先天性疾病等不能运动)的现象,他们或扎堆在某个角落,或散坐在班级的某个位置,虽身处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却又置身之外,与操场上热火朝天的学生们相比显得有些“另类”。倘若能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他们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地享受运动,岂不是锦上添花!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促德益智,这对于国家倡导的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有着务实的助推作用。经开区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不忘初心勇于探索实效,提出的“是校长的公开课”以及“教师也要全员参与活动”的创新性理念,举全校之力的踏实有效实施的操作行为,为我们开阔大课间体育活动思路提供了很有启示意义的范例,这种“在有限的时间内办有效的事”的探索,值得我们点赞!
一、全员参与重实效
1.领导垂范,彰显榜样力量。在经开区,大课间是校长的“公开课”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领导们的共识。如何展示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校长们都有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亲自参与其中,或跑步,或做操,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这在经开区的中小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道风景线亮丽而耀眼,呈现的是校长们的动作行为,而体现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教育与操作理念的创新性变革!
2.定位精准,班主任成为管理主体。传统做法大课间的责任主体是体育教师,组织和管理大课间似乎也应该是体育教师分内之事,但在经开区的中小学,这一常规思维被打破,所有的班主任是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主体。他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操、管理、评价、参与学练,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存在于班主任的心中。
3.师生同练,赋予“大课间活动”新的内涵。国家设计与规定在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主旨是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对教师参与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目前学校教师身体状况也不理想。经开区学校领导运用“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师生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或规定在校教师,只要大课间时间内不是外出,都要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调研组认为经开区这样做,是创造性地赋予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新的内涵,是一个提高“大课间活动”实效的革命性举措,值得推广!因为教师这样做,既用行动为学生锻炼做出了榜样,利于激发学生的锻炼激情,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活动的实效,又利于教师调整工作状态、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实施方法价值高
为了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经开区社管局中心教研室为各校大课间组织形式开出了“良方”:活动安排上即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项目。规定动作有做操、跑操,自选动作则是以各校的传统或特色项目(如明珠小学的橄榄球等)为主,再结合民间体育项目(如六十八中学的抖空竹、竹竿舞等)合理取舍。具体安排上做到以下3点:
1.活动时间要保障。30~35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统一刚性要求学生真正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min。经过调研组对8个学校的现场测算,平均净活动时间达到21分32秒,占总活动时间的65.83%(表1),学生们练得从容、坦然自信,这是对这种练习时间习以为常最好的诠释!
2.自选活动有措施。自选项目是学生们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们笑得最灿烂的时刻。因为这一类项目都是在正副班主任或体育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且有目标、有要求。这种指导可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们的“指手画脚”,而是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用教师最朴实的话说:“零距离与学生们一起玩,这种感觉真好!”
3.集体活动要有序。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有序的集体活动,从年级到班级,从活动内容到活动时间,都有精准的安排。其中“音乐控制”是经开区“大课间活动”的一张鲜有的个性名片——每所学校都能选择适宜本校的音乐,或注重节奏,或注重主题,或注重旋律。不同的音乐取代了教师的口令指挥,将活动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学生们则根据不同的音乐,自然、流畅地变换练习内容,整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如行云流水,教师们解放了,学生们酣畅淋漓了。
三、因地制宜有奇招
1.大场地,富统筹。对于场地“富余”的学校,学校整体统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场地分配等,如莲花小学,低学段练习的场地在教学区,内容包括游戏、短绳、打陀螺等,学生们乐此不疲;高学段安排在操场、球场等主运动区,主打足球特色项目,学生们尽显不俗身手。高刘小学地处农村镇区,偌大的运动区分配有序有余,地上标志图(线)与场上的体育器材浑然一体,板块格局恰到好处,全校千余名师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映入眼帘,更精妙的是莲花小学还将象征学校的小莲花印在地面上,以此定点定位,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们渗透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
2.小场地,细规划。场地小人数多,如何玩转大课间体育活动?经开区的做法可谓独具匠心。一六八玫瑰园西校区走廊里,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练习仰卧起坐、跳绳、单双脚跳、游戏“石头、剪子、步”、集体舞等;教室里,学生们则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在各自的座位上,跟着欢快的节奏整齐划一地练起了“素质操”。置身事外,放眼望去,整个教学区俨然就是一座健身大厦。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锦绣小学),地处城区核心地段,运动场地可谓“捉襟见肘”,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因此而搁置或降低要求。学校深度挖掘“房前屋后”,充分利用好每一片空地,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专属运动场区与器材。自选项目大多是教师自己开发的项目,如掷纸飞机,既有趣又安全;合作跳绳,既简约又实效;单脚陀螺,既好操作又不占地方。学校在这种环境中历时8年,神奇的是学校体育工作非但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开展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务实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曾获得安徽省大课间评比二等奖,该校武术特色在经开区也是一枝独秀!
四、几点建议供参考
1.养成教育有待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也会跃然纸上。这一点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南区学校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在校歌的引领下有序地到达活动场地后,还能将手中的体育器材整齐划一地放在自己的身前,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横平竖直”,这一“阵势”着实让调研组吃惊,这种“功夫”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然,这似乎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但足以说明学校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还是非常在意的。事后与该校陈校长沟通,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背后的很多故事:该校成立合肥市第一个“体育学科发展处”,以此规范学科教学。他告诉调研组:“古训说得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养成教育必须从点滴做起,必须从常规做起!”再看,六十八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退场与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有机融合,让全体学生在常态中知晓如何规避与应对自然灾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命教育,其本质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而与以上两所学校相比,有些学校显得不尽然,个别学生做操时讲话、练习时器材任意摆放、步点不在节拍上等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明显,建议各校强化养成教育,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
2.合理安排有待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是固定的,学校为了确保锻炼时间与效果,一下课就敦促学生们列队进场活动直至结束才“恢复自由”,但却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学生们的“内急”,从生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第二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有部分学生因为健康问题或是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负荷量较大的活动。在調研期间,调研组就发现好几起学生被“安置”(经询问是因为身体不适或是先天性疾病等不能运动)的现象,他们或扎堆在某个角落,或散坐在班级的某个位置,虽身处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却又置身之外,与操场上热火朝天的学生们相比显得有些“另类”。倘若能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他们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地享受运动,岂不是锦上添花!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促德益智,这对于国家倡导的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有着务实的助推作用。经开区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不忘初心勇于探索实效,提出的“是校长的公开课”以及“教师也要全员参与活动”的创新性理念,举全校之力的踏实有效实施的操作行为,为我们开阔大课间体育活动思路提供了很有启示意义的范例,这种“在有限的时间内办有效的事”的探索,值得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