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73—01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欲望
儿童认知都是从图画开始的,几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离不开图画。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通过绘画不仅可以开启学生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材的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更敏锐、记忆力更强、想象力更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更高涨。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美术课成功的关键,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选材、教学的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想方设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创作激情,使他们在每一节美术课堂上重复创新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以引导为主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人格化的,他们不仅反映客观自然,而且用心灵的眼睛对知觉材料进行自由选择。因为这些更能表现他们蓬勃的生命力,表现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当有启发性,让学生不照搬手头常见的东西。还应尽量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拘泥于一个房屋、一棵树木或者一个人物。让学生聆听音乐,自由描绘心目中乐曲般的世界,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以引导为主,避免程序化、格式化。
三、提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条件
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凭空想象是空洞的、乏味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兴趣。因此,美术教学的选材一定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亲身感受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中选材,启发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在教材《走进动物中》单元中,可要求学生用线造型表现生活中的动物,如果光靠教师的上课讲解,学生对着课本想,一般无法让他们有好的表现。如果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看几个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短片、交一个小动物做朋友等方式,可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新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平时习惯临摹作业,时间一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教师让学生创作时,学生最多的声音是“不会画”、“画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训练造成的。故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不急于规定完成作业,而要引导学生围绕主体尽可能多地去设想,看谁的想法多、最有独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无论对任何对象的描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造型的变化、动作的变化、构图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造型训练色彩描绘中更要培养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因为教师要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少遇困难,少走弯路。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等一系列活动,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一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首先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让学生更多地積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要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凡是要求学生学习完成的内容,教师都要自己尽可能试图从多方面先尝试,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于实践。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有所设计、有所预见。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73—01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欲望
儿童认知都是从图画开始的,几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离不开图画。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通过绘画不仅可以开启学生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材的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更敏锐、记忆力更强、想象力更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更高涨。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美术课成功的关键,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选材、教学的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想方设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创作激情,使他们在每一节美术课堂上重复创新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以引导为主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人格化的,他们不仅反映客观自然,而且用心灵的眼睛对知觉材料进行自由选择。因为这些更能表现他们蓬勃的生命力,表现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当有启发性,让学生不照搬手头常见的东西。还应尽量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拘泥于一个房屋、一棵树木或者一个人物。让学生聆听音乐,自由描绘心目中乐曲般的世界,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以引导为主,避免程序化、格式化。
三、提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条件
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凭空想象是空洞的、乏味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兴趣。因此,美术教学的选材一定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亲身感受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中选材,启发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在教材《走进动物中》单元中,可要求学生用线造型表现生活中的动物,如果光靠教师的上课讲解,学生对着课本想,一般无法让他们有好的表现。如果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看几个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短片、交一个小动物做朋友等方式,可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新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平时习惯临摹作业,时间一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教师让学生创作时,学生最多的声音是“不会画”、“画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训练造成的。故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不急于规定完成作业,而要引导学生围绕主体尽可能多地去设想,看谁的想法多、最有独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无论对任何对象的描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造型的变化、动作的变化、构图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造型训练色彩描绘中更要培养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因为教师要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少遇困难,少走弯路。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等一系列活动,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一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首先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让学生更多地積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要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凡是要求学生学习完成的内容,教师都要自己尽可能试图从多方面先尝试,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于实践。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有所设计、有所预见。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