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四次分离。“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发射。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全部技术验证
11月2日至13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会上,由民航局空管办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的“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化工作团队成功推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系统”)全部性能指标完成专家技术验证,这标志着将“北斗”系统正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最核心、最主要工作已经完成。
本次“北斗三号”系统成功完成技术验证,创造了两个“第一”。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相关民用信号第一次成体系化地通过国际组织的深入技术验证。国际民航组织是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要求最高的行业组织,这充分证明“北斗三号”系统已具备为全球民航提供导航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民航第一次以自身团队为核心,成功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复杂巨系统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为全面实施中国民航标准国际化战略、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与“北斗”系统工业标准制定、“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北斗”系统航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并列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星座”之一,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工作计划,需提供充分论证材料、完成其标准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并得到其他三个核心星座一致认可后方能通过验证。“北斗”系统共确定189项待验证指标,自验证工作启动以来,标准化工作团队先后参加了导航系统专家组工作组会议、验证工作组网络电话会议以及专题技术讨论会议等50次技术讨论,共提交90余份、千余页文件,答复问题2000余项。
下一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将把本次会议成果报空中航行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国际民航组织将就标准草案征求各国意见,确认后将正式向全球发布,以确认“北斗”系统正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四次分离。“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发射。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全部技术验证
11月2日至13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会上,由民航局空管办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的“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化工作团队成功推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系统”)全部性能指标完成专家技术验证,这标志着将“北斗”系统正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最核心、最主要工作已经完成。
本次“北斗三号”系统成功完成技术验证,创造了两个“第一”。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相关民用信号第一次成体系化地通过国际组织的深入技术验证。国际民航组织是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要求最高的行业组织,这充分证明“北斗三号”系统已具备为全球民航提供导航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民航第一次以自身团队为核心,成功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复杂巨系统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为全面实施中国民航标准国际化战略、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与“北斗”系统工业标准制定、“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北斗”系统航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并列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星座”之一,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工作计划,需提供充分论证材料、完成其标准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并得到其他三个核心星座一致认可后方能通过验证。“北斗”系统共确定189项待验证指标,自验证工作启动以来,标准化工作团队先后参加了导航系统专家组工作组会议、验证工作组网络电话会议以及专题技术讨论会议等50次技术讨论,共提交90余份、千余页文件,答复问题2000余项。
下一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将把本次会议成果报空中航行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国际民航组织将就标准草案征求各国意见,确认后将正式向全球发布,以确认“北斗”系统正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