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特殊作用。
1 尊重、信任,融入情感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动作技术后,教学效果是靠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质量的堆积而体现出来的;加上一些项目的特点,难免会磕磕碰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又苦又累又脏,丧失自信心,而造成完成动作困难,客观上形成师生之间的许多不协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不能强求一致,根据不同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及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态度亲切,手段多样;还可以制定体育骨干进行保护和帮助;可以告诉学生“你可以,你能行,你会成功”之类的话。师生间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羞怯和自卑,便于专心投入到练习中去,以取得进步,获取信心。
2 激发运动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不仅能发展耐力,还能欣赏沿路风光。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利用抒情优美的乐曲营造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战胜挫折,磨炼意志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初中学生过去没有学过,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4 成功感体验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5 鼓励与关心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鼓励与关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情意表现,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影响,如点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完成动作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真漂亮”;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话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信心。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若一名学生没有越过,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而只不过是他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如果教师对他产生不满甚至轻视,就会打击其练习积极性,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加强保护和帮助,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练习,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6 树立榜样,分层对待
利用同伴的优秀表现,树立榜样,是体育课解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3个层次,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避免“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小学)
1 尊重、信任,融入情感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动作技术后,教学效果是靠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质量的堆积而体现出来的;加上一些项目的特点,难免会磕磕碰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又苦又累又脏,丧失自信心,而造成完成动作困难,客观上形成师生之间的许多不协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不能强求一致,根据不同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及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态度亲切,手段多样;还可以制定体育骨干进行保护和帮助;可以告诉学生“你可以,你能行,你会成功”之类的话。师生间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羞怯和自卑,便于专心投入到练习中去,以取得进步,获取信心。
2 激发运动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不仅能发展耐力,还能欣赏沿路风光。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利用抒情优美的乐曲营造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战胜挫折,磨炼意志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初中学生过去没有学过,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4 成功感体验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5 鼓励与关心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鼓励与关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情意表现,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影响,如点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完成动作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真漂亮”;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话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信心。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若一名学生没有越过,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而只不过是他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如果教师对他产生不满甚至轻视,就会打击其练习积极性,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加强保护和帮助,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练习,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6 树立榜样,分层对待
利用同伴的优秀表现,树立榜样,是体育课解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3个层次,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避免“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