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教育创新的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在于加强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重要时期。21世纪带给人们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时代要求教育进行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是教育创新与数学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数学是什么?拿破仑认为:“国家的兴盛与数学的进步和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指出:“任何学科只有在数学得以成功地应用于其中时才能被认为是完美的学科。”数学一向以其辉煌的智力成就而被尊为“科学的皇后”,又以其为自然学须臾不可离的工具而成为“科学的仆人”。数学教育使学生不仅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中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即准确性、缜密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
  教育部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我国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和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正步入国际化的轨道,大众数学的思想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大众数学的基本含义是:(1)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都把数学应用性放在重要位置上。
  三、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根本在于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牢记神圣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做爱国敬业的楷模。
  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教师和学生都是最主要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教师中常犯一个错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探究创新和体验,使自身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学生的盲目探索会使学生迷失方向甚至失去信心。正确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得到较好的训练。
  四、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的关键。
  新课程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情景和学校生活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育的筛选功能的强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停留在选拔人才的层面,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推进了“应试”的狭小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自然也就盯在了“升学”的焦点上。这是“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传统思想的反映,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是新课程事实中的社会性矛盾。随着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学校教育将向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将向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展。
  教师应该从过去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把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与实践连接,为教育活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使数学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不能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大量查阅资料,补充内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课程的决策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其感受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如何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主地在知识的天空翱翔,应该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重点予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对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抓住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不应该只做成绩的评判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学生发展的促成者。
  不是任何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当教师。教师职业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做依据,有专门的技能做保证,教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而且应该懂得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能够传授基础知识,而且应把身边的数学引進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真谛,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同时,只有接受终身教育,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才能够完成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任务。
  五、实验教材的创新设计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课改实验的有力保证。
  高中实验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处理好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具体表现在教材的“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等方面。每节都以问题开始,以“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例如对大量的来源于现实数据的处理,函数图形的呈现及建模函数的拟合等方便直观,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体验数学的现实性、工具性,能增强教科书的“亲和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老师要始终把教育教学置于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此,数学课程改革才能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实施学分制的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包括考试形式单一,题型死板,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教材化,重识记轻能力;考试重视结果,忽视对试卷的分析;考试评价分数化,考试目的功利化,等等。有鉴于此,作者从增加考试形式、改变题型设置、扩展考试内容、增加教师自主权、
摘 要: 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许多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惧怕作文,形成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其实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它运用到习作当中,就能使作文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写作水平 提高方法  每逢作文课,学生面对作文题总是“望文兴叹”,甚至到“谈文色变”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注意观察,缺少体验
【摘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进行一些生产活动,在这些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地方戏曲,其是人们的精神产物,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生活智慧的面纱,体现出较大的魅力,也承载着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艺术。当前,时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社会中也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地方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地方戏的发展范围,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在新时代下,推动地方戏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值得思考
1.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喜爱这项职业。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抓不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
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数学建模活动已在全国许多高校开展起来。很多学校往往重视对学生具体知識和方法的教育,而忽视数学建模作为一项团体活动,是智力与非智力的综合体现。我就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  1.1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林崇德,1992),这是广义
目的:采用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两次和反复烟熏合并冷空气刺激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bg)对 COPD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