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关键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有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朗读和默写的能力,使学生能流利且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目前,农村小学生的朗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敢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字一顿地拖声、毫无感情地朗读等,这不仅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使学生无法体会其情感。因此教师要格外關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农村小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很多学生羞于大声朗读,这主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声音,从而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朗读,进而敢于表达自己。
比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这篇课文的生僻字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熟之后再大声朗读。梁启超先生试图表达了强国的愿望,以此激发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不断为强国的梦想做出努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期间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大胆提问,要注意肯定学生提问的勇气。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挨个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朗读。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非常羞涩,感觉不好意思读出内心的激情,几个学生读完后感觉不是很令人满意。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读,用自己的气势和激情带动、感染学生,当学生跟读之后教师要尝试夸奖学生:这句读得不错,但是不够有爆发力,看我怎么读,学生跟读教师继续鼓励和引导。学生慢慢地敢于读出声,之后发现大声朗读出来的感觉非常好,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之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单独朗读一个自然段,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大声朗读。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继续采取这样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讲台朗读课文,慢慢学生的胆子就变大了。
二、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在学生敢于大声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即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刻意教导学生每一句话的读法,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感受,学生通过对文字和情感的把握,很容易就可以掌握技巧,并且在之后碰到文字时也可以判断出具体的读法。
朗读的具体技巧包括声音的轻重、朗读的节奏、语调、停顿等,教师要逐步将这些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情感和文字把握。以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深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刚开始的一句话“我一直想买……”,这是故事的起因,这句话只需要用正常的语调阅读即可,教师无须让学生标注什么。下一句话是“母亲还从来……”,这句话要读得慢一些,因为是作者心中所想的,而且这句话运用了从来没有一次等字眼,略带不可思议。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注意标记。接下来的材料让学生自己标记,然后让学生尝试朗读。这个环节可以多叫几位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当学生逐渐掌握一些技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自己标注,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朗读训练。任何一种朗读技巧都需要在不断地朗读中得以巩固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朗读,逐渐提升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然后自己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小组长负责具体的分配。这样的朗读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为了呈现出精彩的表演,需要展开多次的训练,才能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好。一个小组需要六个人,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个人扮演父亲、一个人扮演哥哥、一个人扮演姐姐、一个主人公,还有一个人负责旁白。第一个小组上台表演:旁白念道:“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略带俏皮)。”扮演母亲的人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语速略慢,微笑,慈祥地看着孩子)。”旁白说:“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孩子们欢呼雀跃)……”,整个表演非常精彩,台下的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的学生也呈现出非常精彩的表演。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逐渐提升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因此教师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适合学生朗读的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要加入趣味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海娟.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新一代,2017(1):122.
[2]田雪梅.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J].青春岁月,2019(29):33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朗读和默写的能力,使学生能流利且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目前,农村小学生的朗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敢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字一顿地拖声、毫无感情地朗读等,这不仅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使学生无法体会其情感。因此教师要格外關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农村小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很多学生羞于大声朗读,这主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声音,从而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朗读,进而敢于表达自己。
比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这篇课文的生僻字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熟之后再大声朗读。梁启超先生试图表达了强国的愿望,以此激发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不断为强国的梦想做出努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期间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大胆提问,要注意肯定学生提问的勇气。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挨个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朗读。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非常羞涩,感觉不好意思读出内心的激情,几个学生读完后感觉不是很令人满意。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读,用自己的气势和激情带动、感染学生,当学生跟读之后教师要尝试夸奖学生:这句读得不错,但是不够有爆发力,看我怎么读,学生跟读教师继续鼓励和引导。学生慢慢地敢于读出声,之后发现大声朗读出来的感觉非常好,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之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单独朗读一个自然段,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大声朗读。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继续采取这样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讲台朗读课文,慢慢学生的胆子就变大了。
二、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在学生敢于大声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即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刻意教导学生每一句话的读法,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感受,学生通过对文字和情感的把握,很容易就可以掌握技巧,并且在之后碰到文字时也可以判断出具体的读法。
朗读的具体技巧包括声音的轻重、朗读的节奏、语调、停顿等,教师要逐步将这些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情感和文字把握。以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深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刚开始的一句话“我一直想买……”,这是故事的起因,这句话只需要用正常的语调阅读即可,教师无须让学生标注什么。下一句话是“母亲还从来……”,这句话要读得慢一些,因为是作者心中所想的,而且这句话运用了从来没有一次等字眼,略带不可思议。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注意标记。接下来的材料让学生自己标记,然后让学生尝试朗读。这个环节可以多叫几位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当学生逐渐掌握一些技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自己标注,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朗读训练。任何一种朗读技巧都需要在不断地朗读中得以巩固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朗读,逐渐提升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然后自己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小组长负责具体的分配。这样的朗读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为了呈现出精彩的表演,需要展开多次的训练,才能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好。一个小组需要六个人,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个人扮演父亲、一个人扮演哥哥、一个人扮演姐姐、一个主人公,还有一个人负责旁白。第一个小组上台表演:旁白念道:“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略带俏皮)。”扮演母亲的人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语速略慢,微笑,慈祥地看着孩子)。”旁白说:“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孩子们欢呼雀跃)……”,整个表演非常精彩,台下的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的学生也呈现出非常精彩的表演。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逐渐提升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因此教师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适合学生朗读的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要加入趣味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海娟.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新一代,2017(1):122.
[2]田雪梅.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J].青春岁月,2019(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