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各种机械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基础上,确立行动导向培养目标,以此构建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并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在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应用方面,本文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中学习任务二“导杆固定座加工”为例,详细介绍任务导入、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工学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能力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研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笔者学校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要与企业岗位的实践活动相一致。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需要以新的理念设计教学的组织结构和执行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与职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将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和适应外界要求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依据对数家机械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参观学习以及对企业相关专家的访谈,得出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能力。
(1)钳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修配模具、钻孔、攻丝、套牙、开料等,完成钻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磨床操作工。要求会操作小平面磨床加工模胚零件,完成磨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普通车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外圆、内孔、常见螺纹、断面、切槽的车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普通车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普通铣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选择合理加工参数,能完成平面、沟槽、轮廓等零件的铣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普通铣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线切割机操作工。要求会操作快走丝线割机床加工零件,手动编辑简单加工程序,画图,拉丝,完成线切割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6)数控钻床操作工。要求根据图纸加工要求,操作数控钻床,能完成表壳及配件的钻孔加工,完成数控钻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7)数控车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外形轮廓、螺纹、槽类、孔的车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8)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轮廓、平面、曲面的数铣加工,完成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行动导向教学的培养目标
结合机械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以职业实践岗位工作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在机械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机械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本专业的两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胜任数控机床操作工、绘图员、机械产品检验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员、机械加工工艺员、机床设备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3.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根据机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职业标准切入(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或整合课程,形成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长方形表示专业必修课,椭圆形表示专业限选课,圆角矩形表示专业任选课。
上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为充分体现行动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应按机械岗位职业能力由易到难的排序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活动。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为例,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压板零件加工。学习内容:安全教育;数控铣床结构,控制面板功能介绍;对刀及坐标系原理;手工编程;平面和外形铣工艺;刀具拆缷和工件装夹方法;第三角视图读图方法;5S管理及方法。职业素养:具备安全意识,熟悉职业技能,具备岗位现场管理和设备简单维护的能力。学习任务二:斜顶滑座加工。学习内容:高度和深度检测方法,倒度加工工艺,刀具半径补偿和长度补偿方法;软件仿真模拟;内槽及内孔数控加工工艺;断刀和崩刀等现象处理;发黑处理方法;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学习任务三:导杆固定座加工。学习内容:平口钳和工件校正方法;自制夹具的方法和定位原理;同轴度测量方法;数铣孔加工工艺及孔精度检测方法。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提高生产效率方法。
三、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完整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心,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須能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下面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中学习任务二“导杆固定座加工”为例,解释行动导向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导入:如何实现模具中斜顶的顶出运动?借助视频引出导杆固定座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和功能。
明确目标:按图纸要求生产导杆固定座。
学习任务考核单:第一,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及原理,数控机床面板功能认识,工件装夹和刀具操作,第三角视图投影原理,平口钳和工件校正方法,简单零件平面和外形轮廓铣削加工;第二,CAM软件造型和编程,高度规和深度千分尺使用方法,较简单内槽和内孔铣削加工,刀具半径和长度补偿编程指令;第三,同轴度和圆度识图,同轴度和圆度精度检测方法,零件基准和定位原理,铣削孔加工工艺方法,刀具路径和加工参数,发黑处理工艺特点;第四,黄铜材料成分及加工工艺,磨床砂轮选择方法,较简单零件磨削加工操作等。
任务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步骤。首先,确定工作任务,借助模具企业提供的产品视频和实施拆装,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为生产加工一套塑料模具标准件,即斜顶滑座组件。同时将全班同学分组,推荐组长。其次,制订计划,在组长安排下,各小组共同讨论分析产品中的每个零件生产工艺性,如装夹与定位基准选择分析,列出材料、刀量具等准备清单,写出每个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再次,实施计划,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学生按工艺过程卡中的工序完成各零件的加工,保证零件尺寸和加工质量。最后,评价反馈。各小组讨论分析本组的加工情况,包括原因、过程、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小组派代表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分析报告。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的工作情况。
根据评分细则,分数组成包括职业素养30分,具体有现场5S管理意识10分、成本意识及质量意识10分、做事态度与敬业精神10分;职业能力70分,具体有自主学习能力10分、独立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10分、产品质量得分50分。各小组在评分表上填自评分数,其他小组同时给予打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的工作情况,给予评分,从而综合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评价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优化,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參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5(6).
[2]潘庆玉.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3]娄锐,纪红.行动导向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关键词:工学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能力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研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笔者学校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要与企业岗位的实践活动相一致。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需要以新的理念设计教学的组织结构和执行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与职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将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和适应外界要求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依据对数家机械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参观学习以及对企业相关专家的访谈,得出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能力。
(1)钳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修配模具、钻孔、攻丝、套牙、开料等,完成钻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磨床操作工。要求会操作小平面磨床加工模胚零件,完成磨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普通车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外圆、内孔、常见螺纹、断面、切槽的车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普通车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普通铣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选择合理加工参数,能完成平面、沟槽、轮廓等零件的铣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普通铣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线切割机操作工。要求会操作快走丝线割机床加工零件,手动编辑简单加工程序,画图,拉丝,完成线切割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6)数控钻床操作工。要求根据图纸加工要求,操作数控钻床,能完成表壳及配件的钻孔加工,完成数控钻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7)数控车床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外形轮廓、螺纹、槽类、孔的车削加工,并能正确检测零件精度,完成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8)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要求会装夹定位工件,能完成轮廓、平面、曲面的数铣加工,完成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行动导向教学的培养目标
结合机械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以职业实践岗位工作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在机械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机械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本专业的两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胜任数控机床操作工、绘图员、机械产品检验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员、机械加工工艺员、机床设备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3.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根据机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职业标准切入(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或整合课程,形成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长方形表示专业必修课,椭圆形表示专业限选课,圆角矩形表示专业任选课。
上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为充分体现行动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应按机械岗位职业能力由易到难的排序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活动。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为例,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压板零件加工。学习内容:安全教育;数控铣床结构,控制面板功能介绍;对刀及坐标系原理;手工编程;平面和外形铣工艺;刀具拆缷和工件装夹方法;第三角视图读图方法;5S管理及方法。职业素养:具备安全意识,熟悉职业技能,具备岗位现场管理和设备简单维护的能力。学习任务二:斜顶滑座加工。学习内容:高度和深度检测方法,倒度加工工艺,刀具半径补偿和长度补偿方法;软件仿真模拟;内槽及内孔数控加工工艺;断刀和崩刀等现象处理;发黑处理方法;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学习任务三:导杆固定座加工。学习内容:平口钳和工件校正方法;自制夹具的方法和定位原理;同轴度测量方法;数铣孔加工工艺及孔精度检测方法。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提高生产效率方法。
三、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完整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心,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須能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下面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中学习任务二“导杆固定座加工”为例,解释行动导向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导入:如何实现模具中斜顶的顶出运动?借助视频引出导杆固定座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和功能。
明确目标:按图纸要求生产导杆固定座。
学习任务考核单:第一,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及原理,数控机床面板功能认识,工件装夹和刀具操作,第三角视图投影原理,平口钳和工件校正方法,简单零件平面和外形轮廓铣削加工;第二,CAM软件造型和编程,高度规和深度千分尺使用方法,较简单内槽和内孔铣削加工,刀具半径和长度补偿编程指令;第三,同轴度和圆度识图,同轴度和圆度精度检测方法,零件基准和定位原理,铣削孔加工工艺方法,刀具路径和加工参数,发黑处理工艺特点;第四,黄铜材料成分及加工工艺,磨床砂轮选择方法,较简单零件磨削加工操作等。
任务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步骤。首先,确定工作任务,借助模具企业提供的产品视频和实施拆装,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为生产加工一套塑料模具标准件,即斜顶滑座组件。同时将全班同学分组,推荐组长。其次,制订计划,在组长安排下,各小组共同讨论分析产品中的每个零件生产工艺性,如装夹与定位基准选择分析,列出材料、刀量具等准备清单,写出每个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再次,实施计划,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学生按工艺过程卡中的工序完成各零件的加工,保证零件尺寸和加工质量。最后,评价反馈。各小组讨论分析本组的加工情况,包括原因、过程、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小组派代表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分析报告。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的工作情况。
根据评分细则,分数组成包括职业素养30分,具体有现场5S管理意识10分、成本意识及质量意识10分、做事态度与敬业精神10分;职业能力70分,具体有自主学习能力10分、独立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10分、产品质量得分50分。各小组在评分表上填自评分数,其他小组同时给予打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的工作情况,给予评分,从而综合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评价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优化,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參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5(6).
[2]潘庆玉.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3]娄锐,纪红.行动导向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