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城市供水企业如何控制管网漏损,减少跑冒滴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供水管网漏损率的定义、评定标准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管网漏损率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管网漏损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294-0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缺水严重,有关部门挖空心思找水源、调水,而另一方面,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洁净水却在白白流失。据建设部信息中心2007年度统计资料,我国供水管网漏损非常严重,平均漏损率在20%左右,有的城市甚至达30%多。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造成水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城市供水企业如何控制好管网漏损率,减少跑冒滴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确定
1.管网漏损率的定义。2002年9月,建设部发布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定义管网漏损率为:
漏损率=(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供水总量×100%
其中:供水总量指水厂供出的经计量确定的全部水量;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的(即售水量)和不收费的(即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包括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以及其他计量用水。免费供水量指实际供应并服务于社会而又不收取水费的水量。如消防灭火等政府规定减免收费的水量及冲洗在役管道的自用水量。
2.管网漏损率的评定标准。根据大量的调研结果,建设部测定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此外,可通过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率、单位供水量管长及平均出厂压力值进行修正。
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现状。据建设部信息中心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率平均水平为19.93%,其中沈阳、长春、昆明、福州4个城市在30%以上,哈尔滨、石家庄、济南等8个城市在20%~30%之间,其余城市除南宁、银川、兰州在12%以下外,均在12%~20%之间。以太原市自来水公司为例,2007年供水总量17727.37万立方米,DN75以上管道长度为770公里。即单位供水量管长为1.59km/km3/d;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的水量未大于70%;年平均出厂压力值约0.4MPa。按前述管网漏损率评定标准修正,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漏损率标准应为11%,而2007年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漏损率为13.16%。按现行水价2.50元/立方米测算,该公司管网漏损率每降1个百分点,年可直接增收约450万元。因此供水企业应把控制管网漏损率作为企业管理和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管网漏损率形成的主要原因
1.供水管网陈旧老化,爆管事故频发,漏水严重。据统计,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原有供水管网大多采用灰口铸铁管和普通钢管,由于使用年久,老化情况严重,管网暗漏及爆管跑水事故频发,同时增加了水的二次污染的机会。2003年以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配合地方财力对各地老化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市政、规划部门破路、规划不能及时审批等原因,许多城市仍未彻底改造完毕,管网漏损及供水运行安全隐患仍存在。如: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在线运行770公里管线中,仍有154公里管道超期服役。
2.施工质量不高,引起供水管网损漏。由于管道安装不严格,所用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沟槽基础和土方回填不合格,而导致的管网漏损严重。如:沟槽处理不好,地基下沉,管体挪位造成承插口爆裂、胶圈变形脱落;管道防腐措施不当,特别是在施工困难、管道交错、穿过下水管等复杂地段安装的钢管,由于防腐不到位,造成管道腐蚀穿孔,漏水现象难以被检测到;此外,阀门安装、阀门井筑砌不规范,伸缩器不合格不能伸缩,造成阀门维护工作难以开展,发生漏水后难以维修。
3.计量不准,包括水厂的出厂水计流量和用户终端计量水表。由于供水企业出厂计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计量偏差,加之部分用户水表质量不合格或年久失修,造成供、销水计量不准,影响管网漏损率的下降。
4.未计量用水的存在,含市政、消防、绿化、环卫用水。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城市市政、消防等用水不进行计量,致使供水企业统计的免费有效供水量低于实际有效供水量,导致漏损率增加。
5.用户私接供水管道等偷盗水现象存在。由于管理不力,违章、盗水现象存在,主要表现在:⑴表前两趟管、卸表盗水,拔指针,改动水表齿轮,故意埋表和损坏水表等盗水;⑵部分大用户或用户用水量增大时,故意损坏水表进行盗水而计收少,造成漏损;⑶消火栓管理不力,从消火栓上大量盗水。
三、控制管网漏损的对策与措施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⑴通过管网规划实施,合理调度供水,使供水的流量、压力在合理的经济范围内,既保证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又保证供水管网的合理、经济、安全运行。⑵管材的选用积极推广新型管材。推广使用球墨铸铁、PE管和塑料复合管,坚决淘汰灰口铸铁管和钢管,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⑶排气阀的设计。认真对待供水管道中排气阀的设置。管道中因水锤造成的气囊带来的爆管事故屡有发生,所以排气阀有必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特别是在主干管、地势落差大、靠近泵房的输水管道上的排气阀更应认真对待。⑷积极、稳妥、科学开展旧城管网改造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做好与规划、市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管网改造尽快完成。
2.抓好管道工程施工。⑴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回填工作,管道基础一定要平整,管道周围不得有硬块或尖状物,遇软地基时要回填沙石分层夯实;支墩的后背必须紧靠原状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材料填实;回填土必须夯实,不得有超过规范的石头。回填时不能从一边侧边冲压管道。⑵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制度,管道在搬运、存放时要按有关规范和要求执行。⑶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程进行,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归档备案,方便管网维修、管理。⑷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特别是钢管及钢制件要按标准严格进行内外防腐。
3.加强计量管理。出厂水计量器具选型应先进准确,出厂流量计应安装精度为0.5%的电磁流量计,按照国家检定标准一年一检,且每月对流量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计量正确。
4.加强管网巡检和供水稽查力度。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漏水。埋设较浅的管道,漏水大多冒出地面;此外,阀门漏水也为数不少。所以,供水企业应加强管网巡检工作,把管网分区域落实到人,定期巡检、维护。此外,要定期宣传供水法规、政策,成立专门的稽查队伍,加大违章盗水户的查处力度,依法管水治水。同时加大对大用户的管理,特别是大耗水用户(洗浴、宾馆等)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无铅封和铅封损坏用户重点稽查,对水价比例用户(洗浴、桑拿),加强监督管理。
5.开展管网漏损研究。供水企业要成立专业的检漏队伍,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充实相应的技术人员,有效地开展检漏、修漏工作。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供水管道越来越多安装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下,一般渗漏不会冒出地面,不能靠巡检发现漏点、漏情;同时随着供水事业发展,供水管网长度将越来越长,供水企业应组织专业检漏公司开展区域性检测,主动、及时查找暗漏,减少暗漏损失。
综上所述,降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城市供水企业综合治理,不断创新,从机制上探求科学的管理办法,真正使漏损达到有效控制,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9)(责编:小青)
关键词:管网漏损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294-0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缺水严重,有关部门挖空心思找水源、调水,而另一方面,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洁净水却在白白流失。据建设部信息中心2007年度统计资料,我国供水管网漏损非常严重,平均漏损率在20%左右,有的城市甚至达30%多。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造成水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城市供水企业如何控制好管网漏损率,减少跑冒滴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确定
1.管网漏损率的定义。2002年9月,建设部发布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定义管网漏损率为:
漏损率=(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供水总量×100%
其中:供水总量指水厂供出的经计量确定的全部水量;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的(即售水量)和不收费的(即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包括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以及其他计量用水。免费供水量指实际供应并服务于社会而又不收取水费的水量。如消防灭火等政府规定减免收费的水量及冲洗在役管道的自用水量。
2.管网漏损率的评定标准。根据大量的调研结果,建设部测定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此外,可通过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率、单位供水量管长及平均出厂压力值进行修正。
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现状。据建设部信息中心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率平均水平为19.93%,其中沈阳、长春、昆明、福州4个城市在30%以上,哈尔滨、石家庄、济南等8个城市在20%~30%之间,其余城市除南宁、银川、兰州在12%以下外,均在12%~20%之间。以太原市自来水公司为例,2007年供水总量17727.37万立方米,DN75以上管道长度为770公里。即单位供水量管长为1.59km/km3/d;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的水量未大于70%;年平均出厂压力值约0.4MPa。按前述管网漏损率评定标准修正,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漏损率标准应为11%,而2007年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漏损率为13.16%。按现行水价2.50元/立方米测算,该公司管网漏损率每降1个百分点,年可直接增收约450万元。因此供水企业应把控制管网漏损率作为企业管理和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管网漏损率形成的主要原因
1.供水管网陈旧老化,爆管事故频发,漏水严重。据统计,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原有供水管网大多采用灰口铸铁管和普通钢管,由于使用年久,老化情况严重,管网暗漏及爆管跑水事故频发,同时增加了水的二次污染的机会。2003年以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配合地方财力对各地老化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市政、规划部门破路、规划不能及时审批等原因,许多城市仍未彻底改造完毕,管网漏损及供水运行安全隐患仍存在。如: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在线运行770公里管线中,仍有154公里管道超期服役。
2.施工质量不高,引起供水管网损漏。由于管道安装不严格,所用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沟槽基础和土方回填不合格,而导致的管网漏损严重。如:沟槽处理不好,地基下沉,管体挪位造成承插口爆裂、胶圈变形脱落;管道防腐措施不当,特别是在施工困难、管道交错、穿过下水管等复杂地段安装的钢管,由于防腐不到位,造成管道腐蚀穿孔,漏水现象难以被检测到;此外,阀门安装、阀门井筑砌不规范,伸缩器不合格不能伸缩,造成阀门维护工作难以开展,发生漏水后难以维修。
3.计量不准,包括水厂的出厂水计流量和用户终端计量水表。由于供水企业出厂计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计量偏差,加之部分用户水表质量不合格或年久失修,造成供、销水计量不准,影响管网漏损率的下降。
4.未计量用水的存在,含市政、消防、绿化、环卫用水。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城市市政、消防等用水不进行计量,致使供水企业统计的免费有效供水量低于实际有效供水量,导致漏损率增加。
5.用户私接供水管道等偷盗水现象存在。由于管理不力,违章、盗水现象存在,主要表现在:⑴表前两趟管、卸表盗水,拔指针,改动水表齿轮,故意埋表和损坏水表等盗水;⑵部分大用户或用户用水量增大时,故意损坏水表进行盗水而计收少,造成漏损;⑶消火栓管理不力,从消火栓上大量盗水。
三、控制管网漏损的对策与措施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⑴通过管网规划实施,合理调度供水,使供水的流量、压力在合理的经济范围内,既保证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又保证供水管网的合理、经济、安全运行。⑵管材的选用积极推广新型管材。推广使用球墨铸铁、PE管和塑料复合管,坚决淘汰灰口铸铁管和钢管,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⑶排气阀的设计。认真对待供水管道中排气阀的设置。管道中因水锤造成的气囊带来的爆管事故屡有发生,所以排气阀有必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特别是在主干管、地势落差大、靠近泵房的输水管道上的排气阀更应认真对待。⑷积极、稳妥、科学开展旧城管网改造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做好与规划、市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管网改造尽快完成。
2.抓好管道工程施工。⑴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回填工作,管道基础一定要平整,管道周围不得有硬块或尖状物,遇软地基时要回填沙石分层夯实;支墩的后背必须紧靠原状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材料填实;回填土必须夯实,不得有超过规范的石头。回填时不能从一边侧边冲压管道。⑵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制度,管道在搬运、存放时要按有关规范和要求执行。⑶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程进行,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归档备案,方便管网维修、管理。⑷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特别是钢管及钢制件要按标准严格进行内外防腐。
3.加强计量管理。出厂水计量器具选型应先进准确,出厂流量计应安装精度为0.5%的电磁流量计,按照国家检定标准一年一检,且每月对流量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计量正确。
4.加强管网巡检和供水稽查力度。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漏水。埋设较浅的管道,漏水大多冒出地面;此外,阀门漏水也为数不少。所以,供水企业应加强管网巡检工作,把管网分区域落实到人,定期巡检、维护。此外,要定期宣传供水法规、政策,成立专门的稽查队伍,加大违章盗水户的查处力度,依法管水治水。同时加大对大用户的管理,特别是大耗水用户(洗浴、宾馆等)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无铅封和铅封损坏用户重点稽查,对水价比例用户(洗浴、桑拿),加强监督管理。
5.开展管网漏损研究。供水企业要成立专业的检漏队伍,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充实相应的技术人员,有效地开展检漏、修漏工作。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供水管道越来越多安装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下,一般渗漏不会冒出地面,不能靠巡检发现漏点、漏情;同时随着供水事业发展,供水管网长度将越来越长,供水企业应组织专业检漏公司开展区域性检测,主动、及时查找暗漏,减少暗漏损失。
综上所述,降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城市供水企业综合治理,不断创新,从机制上探求科学的管理办法,真正使漏损达到有效控制,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9)(责编: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