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元认知;中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元认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研究大多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关,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涉及到其与人格、适应能力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展开元认知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元认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元认知提高学习效率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验证了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Bielaczyc等人发现,在学习之前先让被试观看并评论有关元认知策略的示范录像,被试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将倾向于使用这些策略,结果显著提高了自己的成绩。Chi等人在实验前训练被试如何陈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理由以及在完成具体任务之中与之后大声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被试的成绩同样有显著的提高。这些研究表明,学习之前的元认知示范和讨论,有助于被试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元认知之所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元认知在智力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决定的。斯滕伯格研究了元成分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元成分在智力活动中属最高层次,是高级智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因此,他将元成分包含在新提出的智力三重结构中,而三种成分中只有元成分能直接激活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并直接从其他一种成分中得到信息反馈。可以说,个体在学习中的任务选择、策略选取、行为的坚持性以及努力的方向都是由元认知决定的。若元认知知识不足或调节水平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必受到影响。
2.元认知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必然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也就是说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即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元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反省,即主体对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品质的认识。通过元认知对自己的知觉、记忆、现象、思维、情绪与情感及意志等方面的自我认识,个体就能全面而详细地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意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达到相互理解、友好相处、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3.元认知影响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最近二十年来,国外心理学家经过反复的测查与验证,发现了人格的五个主要构成因素(Big Five)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它们是:外倾性(社会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果断性)、宜人性(热心、善良和诚实)、尽责性(认真、负责和勤奋)、神经质(情绪稳定、自信和适应性)和开放性(求新性、兴趣和聪明)。根据国内学者姚志强进行的元认知与五大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元认知与外倾性以及尽责性因素成显著正相关,而与神经质则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情绪较稳定轻松,较少忧郁、紧张、敏感和焦虑;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格特征,精力充沛、活跃从容;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尽心尽责、认真可靠、自律严谨,而较少草率和敷衍”。这说明,元认知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着监督和调控作用。
二、提高元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
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干预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可以显著提高的。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了如下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每天写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第二,有关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三,自己反复思考但仍不懂的问题;第四,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列表对照、鉴别,并尝试举例说明其不同。要求学生记学习日记的目的在于:第一,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理清思路,澄清混乱,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己教自己,并在此过程中产生顿悟;第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
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迅速完成作业,但这些作业通常会错误繁多。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元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质疑,即反诘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问,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3.指导学生监控、评价自己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开始做功课前,明确作业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在阅读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向自己提问。例如,“这一点我理解得对吗”“这里的叙述与前面的叙述有矛盾吗”“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吗”,等等。为了帮助学生具体实施上述元认知活动,教师可用表格形式为学生提供对某一问题理解程度的判断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对照检查自己的理解能力。
4.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已学过的知识,代替教师向其他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相互复述有关知识内容,向他人表述自己的理解,等等。
综上所述,提高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镇江,2124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元认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研究大多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关,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涉及到其与人格、适应能力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展开元认知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元认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元认知提高学习效率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验证了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Bielaczyc等人发现,在学习之前先让被试观看并评论有关元认知策略的示范录像,被试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将倾向于使用这些策略,结果显著提高了自己的成绩。Chi等人在实验前训练被试如何陈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理由以及在完成具体任务之中与之后大声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被试的成绩同样有显著的提高。这些研究表明,学习之前的元认知示范和讨论,有助于被试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元认知之所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元认知在智力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决定的。斯滕伯格研究了元成分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元成分在智力活动中属最高层次,是高级智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因此,他将元成分包含在新提出的智力三重结构中,而三种成分中只有元成分能直接激活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并直接从其他一种成分中得到信息反馈。可以说,个体在学习中的任务选择、策略选取、行为的坚持性以及努力的方向都是由元认知决定的。若元认知知识不足或调节水平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必受到影响。
2.元认知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必然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也就是说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即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元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反省,即主体对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品质的认识。通过元认知对自己的知觉、记忆、现象、思维、情绪与情感及意志等方面的自我认识,个体就能全面而详细地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意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达到相互理解、友好相处、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3.元认知影响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最近二十年来,国外心理学家经过反复的测查与验证,发现了人格的五个主要构成因素(Big Five)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它们是:外倾性(社会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果断性)、宜人性(热心、善良和诚实)、尽责性(认真、负责和勤奋)、神经质(情绪稳定、自信和适应性)和开放性(求新性、兴趣和聪明)。根据国内学者姚志强进行的元认知与五大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元认知与外倾性以及尽责性因素成显著正相关,而与神经质则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情绪较稳定轻松,较少忧郁、紧张、敏感和焦虑;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格特征,精力充沛、活跃从容;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尽心尽责、认真可靠、自律严谨,而较少草率和敷衍”。这说明,元认知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着监督和调控作用。
二、提高元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
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干预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可以显著提高的。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了如下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每天写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第二,有关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三,自己反复思考但仍不懂的问题;第四,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列表对照、鉴别,并尝试举例说明其不同。要求学生记学习日记的目的在于:第一,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理清思路,澄清混乱,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己教自己,并在此过程中产生顿悟;第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
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迅速完成作业,但这些作业通常会错误繁多。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元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质疑,即反诘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问,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3.指导学生监控、评价自己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开始做功课前,明确作业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在阅读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向自己提问。例如,“这一点我理解得对吗”“这里的叙述与前面的叙述有矛盾吗”“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吗”,等等。为了帮助学生具体实施上述元认知活动,教师可用表格形式为学生提供对某一问题理解程度的判断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对照检查自己的理解能力。
4.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已学过的知识,代替教师向其他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相互复述有关知识内容,向他人表述自己的理解,等等。
综上所述,提高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镇江,2124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