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才”与太极拳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致生生不息,而阴阳互济可生三才。三才者即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这是宇宙的空间。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同时也应是辨证生成的。以矛盾统一规律来解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矛盾之间都有中庸,矛与盾加中庸成为三才。人居有内因先决条件,只要能借助天时和地理的两个外因条件,三者合一,万事皆成。练太极拳并不例外,不论是练拳,还是用拳,都应借助天时、地理自然条件,拳艺才能有所成。
  将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因此,练好太极拳要重视练好丹田功。什
  三才借喻太极三节,三节明而招熟,则劲通势成。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能分为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脐鼻为中线。头部为上节,头顶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为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部为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之间,即根节。若以腿部而言,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若以人体中部而言,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人体局部三节可以此类推之。要知三节,明三节,用三节。拳论曰:“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此理强调人体躯干三节的技击作用。练拳求功,还要注意四肢三节的作用,梢节能领,中节跟护,根节摧功。
  三节互用是技击成功之诀。拳论曰:“如长蛇之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此为三节互用,上下周全、内外统一,技击方能取胜。
  三才又能喻为三合。明三节,懂三合是练太极应注意要领。三合有:内三合、外三合之分,其称之为六合。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强调上下相随的做法。外三合有同旁三合,异旁三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这是随上肢腰的圆转形成的上下相合。另外还应注意头与手相合,手与身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范畴。外三合合好拳势正确,则内气畅通,技击用招定能成功。特别是擒拿法,更显示外三合的作用。
  所谓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这里术语概念取义不同。特专指练太极而言。“心”是人们共性产物;“意”指的是练太极拳的个性,有特定的意念环境;“气”这里概念外延较广,既能指人们呼吸之气,又能指人体能量转化之气;“力”也是专指太极拳的劲力。筋与骨合指的是各照本位,随其自然,这样能气血畅通,肌肉丰满,神经敏捷。反之,背筋错位,气血受阻,局部疼痛变肿,神经失灵。
  内三合练好,演练者自然会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五藏能与筋、骨、皮、肉相合,这样方可做到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三节运用可以达到“一静而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的功夫。
  三才在推手较技中作用很大。推手较技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演试,要求“不丢不顶”,因此,推手中就有三根、三防之说。三防既指上中下、左中右的三防,又可特指防御中的三道线。与人交手,如上战场,两手交锋,为第一道防线;肘与肘相交,为第二道防线;用身体迎接防守,为第三道防线。三根之说,指的是下肢的虚实变换,下肢扎根是随上体负重而变,根是根基,有根才有 。根基不牢,全身散乱既无进攻之力,也没有防御之能,逢交手必存三根。受“不丢不顶”原则的限制,前弓腿为第一根,两腿之间为第二根,后弓腿为第三根。搭手须记三个要点:一 接折中;二微收适时;三旋转合理。推手求懂劲有正确与错误三点。正确做法: 劲、逼劲、引劲, 劲为先,然后再练逼劲、引劲。 劲是母劲,是推手的中庸之劲,它既不是矛,也不是盾,是矛盾的相交点, 劲能沾随对方之劲圆转变化;逼劲为矛,是主动进攻之劲,向对方的中线进逼,偏正急收,目的是迫使对方势背、劲空,我趁机变招而击之;引劲是引诱手法,诱惑对方进入我包围圈中,使对方招空、势背、劲丢,距离拉长,我趁机而击之取胜;逼劲、引劲都是有意而做。
  错误做法:顶抗,丢偏,呆滞,这种弊病是推手常见现象,是不懂太极阴阳之理而形成的。顶抗者不能视对方情况用力,总是冒然进攻或反抗,这样最易被人借力;丢偏者不会防御, 劲丢失,这也是推手大忌,最易被趁虚而入;呆滞者,搭手不变,固守一点,常上当受骗,被人所制。
  三才喻在太极拳散打之中,可为三攻、三防,三攻三防以人体客观条件而定。三攻指的是攻上盘,攻中盘攻下盘;或击左、打右,取中间。三防与三攻是相对照的,攻防须得辨证求之。拳谚讲:“打上必防下,打左必防右”,这是配引法三攻的妙用。上引为了取下,下引为了取上;打左为虚,实取右旁;虚击右旁为了击左,两面虚击为了取中,引击虚实不定。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人不知我,我独自明。用招有时三线同时进攻,如金刚捣碓势,左手前挤上 ,右手随后进击,从下向上依次击裆穿咽喉、戳眼睛,两手交替缠绕;下肢用右膝顶裆,右脚踢臁骨取裆,落脚跺脚面;右拳里缠外崩击对方中部裆腹部。
  前招后招势,根据动作特点可破内通背势。若对方利用扛杆背臂前摔,我用前招势,内气下沉,下体放松,两膊 劲不丢,右臂指尖前穿,让过对方肩头支点,立即逆缠,用曲肘横击对方头部耳门。同时,左手击打对方,下肢用脚横钩提对方马步,破坏对方下盘,三点同时进攻。
  擒拿法控制位置多在人体三节之上,上肢取对方腕、肘、肩关节;下肢取对方踝、膝、胯,巧用扛杆之理,迫使人违背生理结构,迫使对方关节错位,我趁机击之。
  总之,学太极拳,须研习三才,要明三才辨证地用三才,这样既能守中庸,又能择优矛盾相济而用,太极功夫才能达到上成。
其他文献
三晃膀为武当洪拳中颇具代表性的套路,其动作朴实无华、刚猛暴烈,大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其劲力以硬脆快猛、刚柔相济为法则,技法强调顾打合一、攻防兼备。其代表动作有托枪式、顺风捶、跃膀捶、连三捶,其中每种打法均可单练,更可举一反三,用于实战。动作演练时,要求舌抵上腭,气沉丹田,晃膀发力,劲至梢节。本文主要介绍顺风捶的单练方法及格斗之法。    顺风捶单练法    成马步撑捶式,左拳前撑,
期刊
形意一门,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巨擘,终其一生刻苦磨炼,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辈后学,有幸习得此艺,虽未窥其门径,但愿尽已微薄之力,将师承技艺以及自己的点滴心得奉献于众,所述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予以斧正。  形意拳的“整劲”上身,可以说是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今后技艺的提高尤为重要。没有这一过程,迅猛刚实的爆发劲就练不出来,形意拳诸多技法的发力和技巧则更加难以领悟。  如果
期刊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于今年初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竞赛规则,并于7月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会。这次会议对各地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赛项和竞赛规则进行了认真论证,还对比赛的规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随后以会议论证结论为依据,制定并颁布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规程》和《武术功力比赛竞赛规则》。  记者获悉,由国家体育总
期刊
按:本刊上期刊发的《八极拳形劈演练》上半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现将下半路展示给大家。  猛虎啄食:1.接上式,两足碾地,身体右转,向前顶肘,左手经右臂上向左下按掌,掌心向后,目视前方(图15)。  要领:右膝外展要用顶劲,顶肘与下按有二挣力。  2.接上式,左足滑步于右足前,右足跟提,右手直臂前捋后下按于体左侧,右手由下向右上经胸前捋后下按于体左侧,右手由下向右上经胸前向右前侧迎掌,目视右侧(图1
期刊
一、霸王折江    接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右腿曲膝下蹲,左足向前迈半步微曲成左虚步,同时双臂向右前上方伸直,双手握拳,然后双臂曲臂握拳于两腰间,拳心皆向斜上方。目视前方。  左足提起向左迈半步,成左弓步,双拳在胸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双臂向左前方伸直,拳心皆向上。然后再向下移于两腰间,拳心皆向里。目视前方(图1)。  在上势基础上,提左足(约30厘米,不宜太高),再
期刊
修炼太极拳,不能不研究力点,练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应有力点。推手、技击不能不研究力点,不研究力点,就无法化解力点,身上力点不退,双方较技,皆受人制。那么,什么是力点?又该如何利用力点呢?    什么叫力点    什么叫力点,很容易回答。以手接触对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双方接触的部位称“接触点”,松功比较好的拳家,接触点是空点。如果以手摸扶在对方的前胸,对方想躲逃或稍有反抗的动意,身上便僵硬,僵硬处便
期刊
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有经验的技击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脚处于身体下方,实战时,既便于隐蔽出击,又能够放长击远,而且力量大,速度快,短截长踹,变化无穷。若训练有素,使用得法,就能够达到最佳打击效果,克敌制胜。现应读者要求我们整编了部分连环腿击法,谨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低勾高踢抢背蹬  甲乙双方以虚步守门势相对峙,并寻机进攻(图甲1-1乙)。当甲乙身体角度处于甲顺乙背时,甲
期刊
拜读了贵刊连续刊载的张晶先生有关点穴术数文后颇有感触,深为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技法传承有人而深感欣慰。余曾随恩师陈盛甫教授习学此艺,苦修多年虽无大成但稍有心得。后随恩师郝文圣老先生习中医针炙及点穴疗法,对针炙、点穴等获益匪浅。今余不揣浅陋,将自己所学所悟所练部分技法整理成文,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  少林点穴法是少林功夫的精华,堪称技击实战、克敌制胜之法宝。虽然近代传奇文学过分夸张,给其蒙上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散手作为武术的分支,以其“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独特技法吸引了众多武迷的青睐。散手运动在激烈的比赛中硬拼巧打,拳腿连击,这既是对运动员意志、毅力的考验,也是身体素质的对抗,更是技能技巧的较量。散手基本技术可分为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三大类。  摔法,也称跌法,因其在比赛中2秒钟内摔倒对手才得分,所以习惯上称快摔。快摔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也给对
期刊
清朝末年,一书生以而立之年初涉京津武界,从学太极巨匠杨澄甫门下,苦练太极功夫七年,之后撰写出一部《太极拳术》,一时声名鹊起,为世人瞩目。继尔又在上海创立致柔拳社,成为继杨澄甫之后杨式太极拳的中兴人物。他就是陈微明。  陈微明,字慎先,名曾则,号微明,在家中行二,湖北浠水人,生于光绪七年(1881年),卒于1958年。陈微明白幼致力于中庸儒学,国学根基非常深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方21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