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家长也开始注意到孩子价值观的取向问题。本文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着重谈谈以上两个问题。
【关键词】细节教育;自理能力;积极与家长沟通;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或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每天只会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其实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老师或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生观树立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现在看起来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日积月累之下,终究有一天会变成孩子人生性格中的一部分。如果到了那时我们再想补救可能真的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人生起步之初就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结合我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事入手,运用细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班主任。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苦差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亲近孩子,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的一个优势呢?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只有我们深入孩子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一切资源,利用一切手段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生活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这在一开始看来可能有点不近人情,毕竟一年的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从幼儿园的环境中适应过来,你不可能要求他们马上变成一个能够完全自立的小学生。当时我的家长们也是这样和我说的。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我们班级的孩子是同年级中最让所有任课老师喜欢的孩子。因为我的班级永远是最干净的,纪律永远是最好的,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事后,有的老师问我训练孩子的窍门,我的回答很简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我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班级,我总是第一时间为孩子做示范:如何扫地,如何擦地,如何擦黑板……孩子们第一次可能做不好,没有关系,我们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长大,他们做的也越来越好。然后,我们开始鼓励孩子,不错过一切机会的鼓励孩子,在班级、在操场、在公共场合,在私下……孩子会随着我们的鼓励而不断树立信心,会随着我们的鼓励知道凡事要身体力行方能出真知。这样,孩子会在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中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在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中培养自己,训练自己。真的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孩子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无论老师在与不在,无论家长是否关注,他们总是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自理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了,学生的自立就是在这样的榜样教育中树立的。
二、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学校、家庭因素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地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养成与父母的示范有密切关系。同样能够得到学生父母支持和认可的老师是幸福的老师,也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力争把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满足家长的好奇心和急切的要求。同时,在学生学习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也总是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也鼓励家长积极与我沟通。只有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畅通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无忧。因此,在班级管理时我尽可能的满足家长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家长着想。正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我下一步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建立了一套从学校至家庭的学生教育通道。在学校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父母生活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其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为他人着想,如何更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力争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感恩意识。在家庭,父母更多的是与老师沟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形象,让学生意识到学校所学其实就是身边经常发生的事。这也是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观、价值观的良好开始。
三、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无论自理能力也好,正确的价值观也罢,他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把二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强调这点。在班级中你是否会遇见这样的场景:同样是打扫班级,但是有的学生就会“聪明”的选择擦黑板,而且这一个黑板就会擦上一整天。这样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不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大人都知道:擦黑板活轻巧,不怎么出力,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如何教育?这个时候不如我们老师或是家长主动承担那些脏活累活,让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在与其交流。由眼到心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往往是最深刻的。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自理能力不行,而是有些时候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心理的干扰,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聪明”。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的诱因之一。所以,价值观和自理能力的结合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学生的学生生活和成长中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教学的路漫长而辛苦,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人生价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能不辜负家长的重托,才能承载社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2008).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关键词】细节教育;自理能力;积极与家长沟通;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或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每天只会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其实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老师或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生观树立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现在看起来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日积月累之下,终究有一天会变成孩子人生性格中的一部分。如果到了那时我们再想补救可能真的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人生起步之初就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结合我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事入手,运用细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班主任。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苦差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亲近孩子,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的一个优势呢?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只有我们深入孩子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一切资源,利用一切手段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生活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这在一开始看来可能有点不近人情,毕竟一年的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从幼儿园的环境中适应过来,你不可能要求他们马上变成一个能够完全自立的小学生。当时我的家长们也是这样和我说的。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我们班级的孩子是同年级中最让所有任课老师喜欢的孩子。因为我的班级永远是最干净的,纪律永远是最好的,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事后,有的老师问我训练孩子的窍门,我的回答很简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我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班级,我总是第一时间为孩子做示范:如何扫地,如何擦地,如何擦黑板……孩子们第一次可能做不好,没有关系,我们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长大,他们做的也越来越好。然后,我们开始鼓励孩子,不错过一切机会的鼓励孩子,在班级、在操场、在公共场合,在私下……孩子会随着我们的鼓励而不断树立信心,会随着我们的鼓励知道凡事要身体力行方能出真知。这样,孩子会在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中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在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中培养自己,训练自己。真的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孩子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无论老师在与不在,无论家长是否关注,他们总是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自理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了,学生的自立就是在这样的榜样教育中树立的。
二、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学校、家庭因素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地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养成与父母的示范有密切关系。同样能够得到学生父母支持和认可的老师是幸福的老师,也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力争把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满足家长的好奇心和急切的要求。同时,在学生学习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也总是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也鼓励家长积极与我沟通。只有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畅通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无忧。因此,在班级管理时我尽可能的满足家长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家长着想。正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我下一步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建立了一套从学校至家庭的学生教育通道。在学校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父母生活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其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为他人着想,如何更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力争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感恩意识。在家庭,父母更多的是与老师沟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形象,让学生意识到学校所学其实就是身边经常发生的事。这也是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观、价值观的良好开始。
三、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无论自理能力也好,正确的价值观也罢,他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把二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强调这点。在班级中你是否会遇见这样的场景:同样是打扫班级,但是有的学生就会“聪明”的选择擦黑板,而且这一个黑板就会擦上一整天。这样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不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大人都知道:擦黑板活轻巧,不怎么出力,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如何教育?这个时候不如我们老师或是家长主动承担那些脏活累活,让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在与其交流。由眼到心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往往是最深刻的。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自理能力不行,而是有些时候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心理的干扰,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聪明”。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的诱因之一。所以,价值观和自理能力的结合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学生的学生生活和成长中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教学的路漫长而辛苦,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人生价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能不辜负家长的重托,才能承载社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2008).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