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 群众冷暖挂心间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朴实,总能触碰到群众心坎最温柔的地方,那分感觉是感动;他的真诚,总会让群众在无助的时候看到希望,那种力量是坚持。
  他叫张骞,是盘锦市边防支队赵圈河边防派出所一位普通的责任区民警,年纪大的叫他“这孩子”,年纪相仿的人喊他“小张”。
  “这是朱春明家。”“这是张宝库家,他家有个大狗,可厉害了,大家都怕(它),但是只要看到我,就老实。”走在圈河村,如果面对737个房子,面对笔者30次提问,他都能立即说出房子的主人和其他家庭成员。
  张骞的“熟”,是用脚“走”出来的。2006年1月,张骞被分配到赵圈河边防派出所工作后,就给自己下任务,每天至少走访10户人家。然而,起初张骞“走”的并不顺利。因为村民对走进家庭的民警大多比较排斥。看到张骞走进大院,有的根本不让进门。打动他们,张骞靠的还是走。一次不开门,再去,两次不开门,再去……“最多一家,去了6次,终于把他们家都感动了。”张骞感慨地说。
  张骞碰到钉子最多的是齐加春家。当张骞第6次到齐家时,齐母正在外面晾鱼肉。张骞没有说话,拿起扫把和齐母一起蹲着就忙起来了。1个小时过去了,齐母终于开口了:“进屋呆会吧。”迈过被拒绝了5次的大门,齐母随后递过一支香烟。张骞不吸烟,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来了,吸进生平的第一口烟,他被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从那之后,张骞与齐加春一家人成了好朋友,与737户、1985人都成了好朋友。
  “你这孩子,怎么又送大米来,上次送的那袋还没吃了呢。”张骞每次扛着大米走进叶国华家,都会听到这句话。
  叶国华是赵圈河乡圈河村村民。79岁的他患有多种疾病,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常年卧床不起,依靠78岁的弟弟照料,他们唯一的收入是最低生活保障金。在2006年3月张骞送大米之前,他们唯一的粮食来源是救济粮。第一次到叶国华家,张骞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离开时他留下200元钱。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才1000元。回到派出所,他找到了所长主动要求与叶国华家结成帮扶对子。当晚,他给叶国华送去了大米、面粉,为老人包了肉馅饺子。此前,老人已经10年没有吃过饺子了。吃饺子时,两位老人哭了。从那之后,他就不定期地给老人送面、送米、送衣服。
  不能等群众的困难“燃眉”了才去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难处时,就要主动地伸出双手。张骞一直这么想,也一直这么做。他的收入虽然不多,但给有困难的群众“送礼”却很大方。
  “他是我的好叔叔!”当何萍和张骞在一起时,何萍总是非常自豪。张骞的“好”是用“爱”铺成的,他用“爱”曾化解了何萍的“仇视”。何萍从小,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精神上受了打击,不能务农,只能靠奶奶拾垃圾维持生活。那时的何萍已经面临辍学的困境了。“我不会让你辍学的!”张骞第一次看到何萍后,一直在强调这句话。但是,因为受到大家的歧视,何萍有仇视社会的心理。面对张骞这位陌生的民警,她同样不喜欢。张骞没有因为小何萍不友好的眼神而放弃。他主动联合学校老师、优秀学生成立课外辅导小组,定期为何萍补习功课,没事总跟她聊自己成长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逐渐的,何萍改变了,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她开始帮助别人了,学习成绩也从下游跃进到班里的前10名。
  “老弟,我向你保证,我再也不去上访了!”村民周代军哭了。看着陪伴他1个多星期的张骞,他哭得很厉害,周围还有很多村民,但是没有人笑话他,因为大家都被张骞的真诚打动了。
  2006年6月15日,周代军的怀孕8个多月的妻子在红塔村诊所打针后,母子双双死亡。为此,周代军到派出所报案。当听到警方要对妻子进行尸检时,周代军不同意,还跑到市政府上访,甚至将年迈多病的父母从四川接来一起上访,最后竟然要求正在上学的女儿也跟着披麻戴孝一起上访。
  张骞得知情况后,一个星期陪着周代军,了解了实际情况后,他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认真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张骞先将周代军的女儿劝回了学校,又自掏腰包给一家人买水买饭,中午实在困得受不了了,才躲到犄角旮旯休息一会,精神了就顶着烈日继续做周代军的思想工作。
  “大哥,你这样做,是将有理变成了无理,咱是明白事理的人,只有先尸检了,才能查找出最终的原因呀!”经过一周的努力,周代军终于同意先进行尸检。
  “老弟,我知道我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实在是太难了。我知道大哥对不住你,让你受了这么多的苦。”后来,周代军主动放弃上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核实工作,最终在赵圈河边防派出所的帮助下,周代军获赔12万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空军D基地官兵和科研人员,始终追踪世界军事变革前沿,成功研制出多型无人靶机、无人战机,先后为中国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的试验、鉴定、批检和空军合同战术训练靶试任务提供各型靶机300多架、靶弹500余枚、伞靶300多顶。随着世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及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应用。无人机已从靶标使用逐步向智能化、多用途作战使用扩展,无人作战飞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被列为21世纪十大超级武器之一。如今。中国无人机
期刊
“孩子啊孩子/你不要害怕/祖国就是我们永远温暖的家……孩子啊孩子/请你不要哭/灾难终会过去/你会看到用爱心筑就的彩虹。”这首名为《孩子,别哭》的励志歌曲,是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李美怡专门为因地震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谱写的。  汶川特大地震,绝望与眼泪、生与死的挣扎,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李美怡用自己的方式——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来表达对灾区的支持。李美怡还自费将这首歌制作
期刊
新装备的威力如何?防空兵器试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在哪里?紧张而又激烈的演习中“交战”双方谁是胜利者?最准确的是查看靶标,而要找回这些导弹靶标绝不像步枪打靶扛回靶子那样简单。驻巴丹吉林大漠深处的空军D基地某站搜索连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特殊战斗分队,他们常年奔波于戈壁荒滩沼泽,为给科研试验提供第一手材料,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导弹和靶标残骸。这支有30多人的连队成立40多年来,官兵成功找回科研试验急需的各类导弹
期刊
空军D基地飞行试验团成立于1967年8月7日。曾经是唯一受国防科工委与空军双重领导的部队;曾经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是空军当前机种(型)最多的、唯一的混编团;我国全部新型空基导弹首次试射都由该团实施。40年来,这个团在许许多多国家尖端科研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累计发射各型空空导弹近3000枚,投放各种靶标2000多具,靶弹1000多枚。    对于飞行员而言,当“活靶子”,为导弹配飞,
期刊
2008年8月15日,北京八宝山,哀乐低回。胸佩白花的人们是来为一生传承红色经典的军旅编辑家黄涛送行的。在送行的队伍中,有新闻出版界的领导和同行,有总部机关的首长,还有将帅的子女。在敬献的花圈缎带上,人们还发现了几个特别熟悉的名字——航天英雄杨利伟、试飞英雄李中华、独臂英雄丁晓兵和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他们怎么会和黄涛相熟?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呢?    “星火燎原伴我行”    三月的北京乍暖
期刊
战场工程大队是配合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化训练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变戏法般地建造导弹、飞机、雷达、高炮等逼真的“敌”装备,在平展展的戈壁滩上,展示真实的“敌”战场景观。为部队训练提供战场环境所需。作为空军部队中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在战场环境保障上实现了静止向动态、实体向模拟方向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空军军事训练转型的快速发展,他们为航空兵部队基地化训练提供实体靶标、电磁辐射靶、漫反射靶、
期刊
60年岁月洗礼,60年沧海桑田。驻扎在大山深处的武警吉林市支队九中队担负守卫白山水电站的任务。九中队营院里矗立着一座当年官兵建造的“创业丰碑”,上面镌刻着“扎根深山奉献,建设过硬中队”:  ——他们历经5次改编,9次换防,中队建设年年科学发展创新,连续60年被评为先进和标兵,夺得438个奖旗、奖杯、奖状。  ——他们历经守卫、守护、看押、看守等任务转换,中队连续60年执行任务无差错、60年安全预防
期刊
“我看到妈妈了,我看到妈妈了!”一个周末,当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湖南籍战士张强,在团里的局域网上看到妈妈身体健康,并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的镜头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库尔干边防官兵说,这是他们在网上“探家”呢。  一次,士官张平探亲时将村里的变化和亲人生活状况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和视频文件放在局域网上,同村和邻村的战友看后,感到好像也探了一次家。受此启发,有些官兵购买了数码摄像机,探家时相互借用。探家期
期刊
人才是战斗力的第一资源,这是空军D基地党委的共识。把人才培养作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科学统筹、系统建设,在大漠深处生长出一个高层次人才方阵。造就了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空军首席专家左继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鸿和被誉为“癌症患者攻克导弹难题”的一等功臣杨选春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数千项推进战斗力成长的重大科研成果。    多年以后,助理工程师韩宝峰仍然清晰记得当
期刊
到今年的10月21日,我戒烟整整10年。对于这个事情,闲时想来颇觉有点意思,就把我个人关于吸烟、戒烟的一些趣事写下来,权当闲话聊聊,供“瘾君子”朋友们参考、借鉴。  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过去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三包还不够吸。工作、休闲、写文章、想事情、茶余饭后都是烟不离手,吞云吐雾,不亦乐乎。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事情多了,烟瘾更大了。1998年,在一次机关篮球比赛中,我不小心摔伤骨折,做胸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