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但不意味着随心所欲,任由学生生成。动态生成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处理细节
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化,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通过学、做、比、辩等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动画、游戏、比赛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多数学生当陪客,表面热热闹闹,实质很形式的现象。因此,只有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出发。每一册书,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方法以及价值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因此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生表面上的兴奋,课堂上的热闹,而去牵强地设计教学活动,那就会导致形式主义。
在教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后,为了巩固算法,一位老师在一个小练习中安排了一个夺红旗的游戏。分红蓝两组进行,每组六人,教师一声令下,上黑板的同学就进行紧张地演算,算完以后就把粉笔传给下一个同学,进行接力算,哪组快,哪组就能把红旗夺得。下面的同学确实也很有劲,忍不住为本组的同学高喊加油。整个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的心情可以用亢奋来形容。但我们透过表面的热闹,就会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掌控,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我觉得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开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构、编排,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情感需要出发,在适宜之处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数学更简单,更有趣,更鲜活,真正把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那么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2 把握好数学活动的特点,防止情景变性。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其共同的特点,有其共同的培养任务,但每一门学科又是相互独立,各有其自身特点的,数学有数学的理性、数学的思考、数学的活动方式等。
在新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转变了传统的观念,把数学的问题不再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经常把这些问题出现在一个个与学生接近、熟悉的各种情景活动中,从而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转变,但是在创设情境时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数学课程性质的异化。
二、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营造互动平台
特级教师徐斌在《我的好课发展观》中讲到: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那么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是不是就随心所欲,任由学生生成呢?当然不是。动态的生成前提条件应该教师创设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
1 生成空间。在一次新教材的培训中,我听到了三个不同的问题,借此来阐述生成空间问题。
问题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问题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问题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
比较三个问题可以知道:问题一,空间过于狭窄,答案比较单一,生成的余地较少;问题二:空间比第一个问题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成,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被限制;第三个问题,它不仅有比较合理的思维空间,而且学生能够在这个空间内做有效的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是学生单方面的生成,而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如果没有教师精心预设的思维空间,学生也就不会有生成过程,生成结论。
2 生成时间。生成时间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那么学生就来不及考虑,来不及思维,整个过程也只能像走过场一样,没有实际的意义,更谈不上生成什么。因此当学生进入生成空间后,教师还应给足生成的时间。
问题三提出后,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操作,合作交流,主动地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去求证。这就需要充分的时间作为保障,否则学生是很难得到结论的。当然有时候教师也不是不想给学生时间,而是时间的度很难掌握。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什么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少时间,很难预测。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环节由于预设不够理想,或者出现非预设情况,教师可能一时乱了阵脚,造成浪费时间,使教师很难在重要的过程中给出足够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善于处理细节,丰满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讲,既要做到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导下把好教学方向,在设计这个过程时,不宜过细,过密,又要做好“细”的文章。在某些环节,某个方面需要精讲、深入、延伸的时候不要吝啬语言、时间而草草收场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灵活、更有趣,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只有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新教材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处理细节
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化,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通过学、做、比、辩等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动画、游戏、比赛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多数学生当陪客,表面热热闹闹,实质很形式的现象。因此,只有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出发。每一册书,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方法以及价值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因此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生表面上的兴奋,课堂上的热闹,而去牵强地设计教学活动,那就会导致形式主义。
在教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后,为了巩固算法,一位老师在一个小练习中安排了一个夺红旗的游戏。分红蓝两组进行,每组六人,教师一声令下,上黑板的同学就进行紧张地演算,算完以后就把粉笔传给下一个同学,进行接力算,哪组快,哪组就能把红旗夺得。下面的同学确实也很有劲,忍不住为本组的同学高喊加油。整个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的心情可以用亢奋来形容。但我们透过表面的热闹,就会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掌控,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我觉得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开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构、编排,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情感需要出发,在适宜之处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数学更简单,更有趣,更鲜活,真正把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那么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2 把握好数学活动的特点,防止情景变性。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其共同的特点,有其共同的培养任务,但每一门学科又是相互独立,各有其自身特点的,数学有数学的理性、数学的思考、数学的活动方式等。
在新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转变了传统的观念,把数学的问题不再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经常把这些问题出现在一个个与学生接近、熟悉的各种情景活动中,从而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转变,但是在创设情境时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数学课程性质的异化。
二、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营造互动平台
特级教师徐斌在《我的好课发展观》中讲到: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那么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是不是就随心所欲,任由学生生成呢?当然不是。动态的生成前提条件应该教师创设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
1 生成空间。在一次新教材的培训中,我听到了三个不同的问题,借此来阐述生成空间问题。
问题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问题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问题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
比较三个问题可以知道:问题一,空间过于狭窄,答案比较单一,生成的余地较少;问题二:空间比第一个问题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成,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被限制;第三个问题,它不仅有比较合理的思维空间,而且学生能够在这个空间内做有效的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是学生单方面的生成,而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如果没有教师精心预设的思维空间,学生也就不会有生成过程,生成结论。
2 生成时间。生成时间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那么学生就来不及考虑,来不及思维,整个过程也只能像走过场一样,没有实际的意义,更谈不上生成什么。因此当学生进入生成空间后,教师还应给足生成的时间。
问题三提出后,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操作,合作交流,主动地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去求证。这就需要充分的时间作为保障,否则学生是很难得到结论的。当然有时候教师也不是不想给学生时间,而是时间的度很难掌握。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什么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少时间,很难预测。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环节由于预设不够理想,或者出现非预设情况,教师可能一时乱了阵脚,造成浪费时间,使教师很难在重要的过程中给出足够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善于处理细节,丰满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讲,既要做到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导下把好教学方向,在设计这个过程时,不宜过细,过密,又要做好“细”的文章。在某些环节,某个方面需要精讲、深入、延伸的时候不要吝啬语言、时间而草草收场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灵活、更有趣,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只有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新教材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