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陈建斌,年轻一代最先想到的定是《甄嬛传》中的四郎,在那批如同打包出售的“雍正”里,他的版本似是最不偶像的那个,却也是最让人信服的那个。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低调的陈建斌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才华,除了《乔家大院》和《三国》中惊艳的演技和逐渐积累的人气外,他参演的先锋话剧一直在圈子里颇有口碑,而近两年,他又因执导电影《一个勺子》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你突然发现,这块西北宝藏原来如此取之不尽。
2014年11月22日晚7点,第5l届金马奖在台北举行,一小时后,刘青云和桂纶镁宣布陈建斌凭借《军中乐园》获得最佳男配角,陈建斌起身和《军中乐园》的导演钮承泽、主演阮经天拥抱后上台,致辞夹杂着哽咽,从头到尾都诚挚地感谢着周围的人。在那一刻,蒋勤勤的心情有点儿复杂,一面替丈夫高兴,一面又有点儿失落,因为她本以为丈夫得到最佳男配角之后,就不会再凭《一个勺子》拿下最佳男主角了,更不要说最佳新导演。结果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建斌把那份感谢名单又重复了两次,《一个勺子》在表演与导演两方面均受到肯定,在那个并不那么熟悉的台北,他成了当晚最大的赢家。
做导演,忠于内心,厚积薄发
影片《一个勺子》经历了修改,时隔一年后才得以上映,这对它的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不小的遗憾,作为一部与大多数院线电影截然不同的作品,它的黑色幽默、它的悲怆和无奈贯穿了整部电影,甚至延伸到电影之外。在北京的首映式上,蒋勤勤又哭了’用陈建斌的话说就是“比我俩结婚的时候还激动”,而真实的情况或许是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总是沉默地吞咽着艰难,而他的妻子,这个直率的重庆女人,却难掩情绪。
“拍完这部电影(我)改变了挺多,不断地面对生活的变化,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些事可能当时接受不了,过一段时间就能坦然接受了,我知道这是必须的。”坐在我们面前的陈建斌始终戴着墨镜,若不是蒋勤勤特意解释他因严重的偏头痛畏光,我们大概会像很多人那样以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大部分状况是我考虑过的,拍之前就想过会遇到什么问题,但也有一些真的是始料未及,但那也得面对,我想这就是做导演和做演员最大的区别,做演员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本能做事,但做导演就不行,不能那么任性,也必须要懂得变通。”
在票房飞涨的今天,《一个勺子》的商业成绩并不出色,这并未出乎陈建斌的预料,因为在上映之前,他对票房没有任何预估。与市面上类型明确的商业片不同,《一个勺子》是相对新鲜的,它充满文艺片深切与真实的人文关怀,却也拥有商业片的节奏和喜剧效果。对于这份新鲜,陈建斌没有经验,所以无从判断。可他并非不懂得如何取悦观众,在中国电影的各势潮流之间阅片无数的他,完全可以找到一条更为轻松的路,不过选了《一个勺子》,他也并不后悔。
“在我拍《一个勺子》之前,赵薇、徐峥、陈思诚、邓超这些演员出身的人都拍了第一部电影,成绩非常好。电影开拍之前,别人建议过我也拍一部那样的,回头再来拍《一个勺子》。但我想了一下,导演不是我的职业,谁知道我将来能不能导电影了,也许这部拍得很烂或者我自己觉得没劲,就不干这个了。我只能先拍一部我自己认可的电影,满足一下自己,如果能在满足自己的情况下再满足一下别人,那个是最好的。所以我只能选择我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拍摄《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的原著《奔跑的月光》是作家胡学文的中篇小说,所谓勺子,就是西北方言中的傻子。故事讲述了陈建斌扮演的拉条子与蒋勤勤扮演的金枝子在“被迫”捡回家一个傻子之后所遭遇的种种荒诞事。相较小说,电影做了一些改动,其中拉条子由庄稼人变成了放羊人,所以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羊的画面,在拉条子与金枝子的屋里,也养着一只奶声奶气的小羊,最终拉条子为了向人求教,狠心宰了小羊作为补偿。画面中,拉条子是救傻子的人,也是宰羊的人,而生活里,拉条子才是傻子,才是被宰的人。
做演员,不问出处,如是走来
出生于1970年的陈建斌在这个每天发生着八卦趣闻的娱乐圈,显得有些特别。他在乌鲁木齐的八家户村长大,20岁那年的夏天,他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来到北京,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七年后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任教,期间开始参演电视剧。2001年,他主演了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第二年进入国家话剧院,第三年他和徐帆主演的电视剧《结婚十年》夺得了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和金鹰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作为演员的陈建斌,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和同龄的男演员相比,陈建斌总是更显沉稳成熟,大多数演员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努力向二十多岁靠拢,但他在34岁时就演过《男人四十》了,自那之后他所选择的角色都各有千秋,却也一脉相承,《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三国》中的曹操、《甄嬛传》里的雍正,没有一个角色是行活儿,也没有一个角色不让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在话剧舞台上施展才华,除了一与孟京辉和赖声川等知名导演合作外,他还参演了不少实验性极强的先锋话剧。
“其实我演戏的时候,不太在乎角色的职业,你说演皇上、丞相、商人或者农民,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这个人之间的联系。就是剥掉他的外衣,他作为一个人和我有什么东西是一样的,他和我熟不熟悉,我对他有没有亲切感,这个决定了我能不能演他,如果没联系就没法演,因为我了解不了他,也就进入不了他。”
2012年的《人山人海》带给导演蔡尚君的是一座威尼斯银狮奖,带给主演陈建斌的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他七岁时离开农村进入城市,20岁时又进入更大的城市,人生的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度过,但当《人山人海》中的老铁来到他面前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骨子里依旧是个农民。
“《人山人海》里的老铁是个贵州人,但是于我而言他特别亲切,我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个人物,比理解其他角色都要迅速,我觉得是因为我在精神上仍是一个村里的人,不管我在城市待了多久,不管我受了多少教育,都没有改变这件事,意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因为有农民的内核,在《一个勺子》中,陈建斌也并没有刻意去表演,在他看来,如果当时他没有离开农村,那么现在的他,就是电影中的拉条子,而拉条子的人生,就是他的未择之路。 你很难想象一个拥有高学历的明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这份始终如初的农民哲学,让他在这个圈子中显得更为特别。比起混迹于酒局饭局,他更喜欢在冬日的初雪时刻听上一会儿莫扎特或莱昂纳德科恩;比起参加晚宴和仪式,他更喜欢坐在自家的沙发里重温《碧海蓝天》或《最后一班地铁》;比起采访和拍照,他更喜欢捧着聂鲁达的《爱的十四行诗》或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比起让人眼花缭乱的山珍海味,他更喜欢太太为他做的那一碗面。
做男人,才气浪漫,方得佳人
提到太太蒋勤勤,70后、80后肯定会想到琼瑶钦点的女主角,那时她还叫“水灵”,取自“轻柔似水,灵气逼人”,委婉清纯,让人心有戚戚,后来出演电视剧版《风云》中的第二梦,更是惊艳四座。嫁给陈建斌,很多人赞叹他的福气,却不知这个看似木讷的男人有着超于常人的浪漫与才气。众人道西北的男人不善表达,这个特点在陈建斌身上却并不适用。
在微博上,你可以看到陈建斌对太太大段大段爱的告白:“给我你,来日此时远古。给我你,一砂大千万物。给我你柔软的手,让我攥住。给我温柔的怜悯,给我慈祥的眷顾……给我甜,饱满的果实汁液充足。给我苦,受伤的猛兽无声号哭……给我你,我的方向,给我你,我的归宿……”如此,不一而足。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子,陈建斌与蒋勤勤一直不是高调的一对,十二年的时光弹指一挥,二人的生活一如既往,但无论是金马奖上蒋勤勤的忘情一吻,还是《一个勺子》宣传期间她的全力协助,都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深之坚。浪漫或许给了他们感情大大的加分,而才气,更是一个女人长久仰望自家男人的必须。
随《一个勺子》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有两首推广曲目《给那个谁的第一首歌》和《向雪祈祷》,同时作词作曲的陈建斌玩笑称自己为音乐天才,因为虽然创作了不少歌曲,但他却不会任何乐器也完全不识谱,“我都是哼哼着做出来的,我写的歌大部分曲子都是十几岁写的,当时也写了很多青春年少时那种特别可笑的歌词,现在词都改了,但是旋律没有。当时连录音机都没有,我想记下来旋律就得不断地唱,所以就从十几岁唱到现在,所以都记下来了。”
这样的本领也存在于电影和阅读上。陈建斌的涉猎很广,在电影方面,他绝对相信自己是所有相识者中看片量最高的人,每每去买碟的时候,他都像女人进入了商场,流连忘返几个小时不肯离开。“凡是和我一块儿逛过碟店的人都很痛苦,因为我进去了就不肯走了,这些东西我太熟悉了,特别如鱼得水,所有的东西我都门儿清。有时候我看女人对化妆品和奢侈品如数家珍,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我对电影就是这样,可以不吹牛地说,我在看电影方面是个专家,至今还没碰到过对手。”陈建斌顿了顿说,“进了书店我也是这样。”
陈建斌此话不假,以前上学时住在旁边的东棉花胡同,后来进了国家话剧院搬到了帽儿胡同,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不远处的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现在搬远了,习惯却没有改变,“现在有时候我会去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会带他去三联或者商务,他去挑他喜欢的书,我去挑我喜欢的书,然后一块儿回家。”
然而他所谓的“喜欢”并不只特定的某几个类型,无论对于电影、阅读还是音乐来说,陈建斌的喜好都相当广泛,只要能勾起他的兴趣,他都会拿来一试:他看小津安二郎,也看斯皮尔伯格;他听帕瓦罗蒂,也听崔健;他读李白,也读《圣经》。有时候搞不懂了,就反复尝试,一遍不行再一遍,两遍不行再两遍,你说执拗也好,诗意也罢,归根结底,是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尊重。
2014年11月22日晚7点,第5l届金马奖在台北举行,一小时后,刘青云和桂纶镁宣布陈建斌凭借《军中乐园》获得最佳男配角,陈建斌起身和《军中乐园》的导演钮承泽、主演阮经天拥抱后上台,致辞夹杂着哽咽,从头到尾都诚挚地感谢着周围的人。在那一刻,蒋勤勤的心情有点儿复杂,一面替丈夫高兴,一面又有点儿失落,因为她本以为丈夫得到最佳男配角之后,就不会再凭《一个勺子》拿下最佳男主角了,更不要说最佳新导演。结果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建斌把那份感谢名单又重复了两次,《一个勺子》在表演与导演两方面均受到肯定,在那个并不那么熟悉的台北,他成了当晚最大的赢家。
做导演,忠于内心,厚积薄发
影片《一个勺子》经历了修改,时隔一年后才得以上映,这对它的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不小的遗憾,作为一部与大多数院线电影截然不同的作品,它的黑色幽默、它的悲怆和无奈贯穿了整部电影,甚至延伸到电影之外。在北京的首映式上,蒋勤勤又哭了’用陈建斌的话说就是“比我俩结婚的时候还激动”,而真实的情况或许是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总是沉默地吞咽着艰难,而他的妻子,这个直率的重庆女人,却难掩情绪。
“拍完这部电影(我)改变了挺多,不断地面对生活的变化,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些事可能当时接受不了,过一段时间就能坦然接受了,我知道这是必须的。”坐在我们面前的陈建斌始终戴着墨镜,若不是蒋勤勤特意解释他因严重的偏头痛畏光,我们大概会像很多人那样以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大部分状况是我考虑过的,拍之前就想过会遇到什么问题,但也有一些真的是始料未及,但那也得面对,我想这就是做导演和做演员最大的区别,做演员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本能做事,但做导演就不行,不能那么任性,也必须要懂得变通。”
在票房飞涨的今天,《一个勺子》的商业成绩并不出色,这并未出乎陈建斌的预料,因为在上映之前,他对票房没有任何预估。与市面上类型明确的商业片不同,《一个勺子》是相对新鲜的,它充满文艺片深切与真实的人文关怀,却也拥有商业片的节奏和喜剧效果。对于这份新鲜,陈建斌没有经验,所以无从判断。可他并非不懂得如何取悦观众,在中国电影的各势潮流之间阅片无数的他,完全可以找到一条更为轻松的路,不过选了《一个勺子》,他也并不后悔。
“在我拍《一个勺子》之前,赵薇、徐峥、陈思诚、邓超这些演员出身的人都拍了第一部电影,成绩非常好。电影开拍之前,别人建议过我也拍一部那样的,回头再来拍《一个勺子》。但我想了一下,导演不是我的职业,谁知道我将来能不能导电影了,也许这部拍得很烂或者我自己觉得没劲,就不干这个了。我只能先拍一部我自己认可的电影,满足一下自己,如果能在满足自己的情况下再满足一下别人,那个是最好的。所以我只能选择我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拍摄《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的原著《奔跑的月光》是作家胡学文的中篇小说,所谓勺子,就是西北方言中的傻子。故事讲述了陈建斌扮演的拉条子与蒋勤勤扮演的金枝子在“被迫”捡回家一个傻子之后所遭遇的种种荒诞事。相较小说,电影做了一些改动,其中拉条子由庄稼人变成了放羊人,所以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羊的画面,在拉条子与金枝子的屋里,也养着一只奶声奶气的小羊,最终拉条子为了向人求教,狠心宰了小羊作为补偿。画面中,拉条子是救傻子的人,也是宰羊的人,而生活里,拉条子才是傻子,才是被宰的人。
做演员,不问出处,如是走来
出生于1970年的陈建斌在这个每天发生着八卦趣闻的娱乐圈,显得有些特别。他在乌鲁木齐的八家户村长大,20岁那年的夏天,他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来到北京,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七年后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任教,期间开始参演电视剧。2001年,他主演了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第二年进入国家话剧院,第三年他和徐帆主演的电视剧《结婚十年》夺得了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和金鹰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作为演员的陈建斌,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和同龄的男演员相比,陈建斌总是更显沉稳成熟,大多数演员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努力向二十多岁靠拢,但他在34岁时就演过《男人四十》了,自那之后他所选择的角色都各有千秋,却也一脉相承,《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三国》中的曹操、《甄嬛传》里的雍正,没有一个角色是行活儿,也没有一个角色不让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在话剧舞台上施展才华,除了一与孟京辉和赖声川等知名导演合作外,他还参演了不少实验性极强的先锋话剧。
“其实我演戏的时候,不太在乎角色的职业,你说演皇上、丞相、商人或者农民,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这个人之间的联系。就是剥掉他的外衣,他作为一个人和我有什么东西是一样的,他和我熟不熟悉,我对他有没有亲切感,这个决定了我能不能演他,如果没联系就没法演,因为我了解不了他,也就进入不了他。”
2012年的《人山人海》带给导演蔡尚君的是一座威尼斯银狮奖,带给主演陈建斌的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他七岁时离开农村进入城市,20岁时又进入更大的城市,人生的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度过,但当《人山人海》中的老铁来到他面前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骨子里依旧是个农民。
“《人山人海》里的老铁是个贵州人,但是于我而言他特别亲切,我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个人物,比理解其他角色都要迅速,我觉得是因为我在精神上仍是一个村里的人,不管我在城市待了多久,不管我受了多少教育,都没有改变这件事,意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因为有农民的内核,在《一个勺子》中,陈建斌也并没有刻意去表演,在他看来,如果当时他没有离开农村,那么现在的他,就是电影中的拉条子,而拉条子的人生,就是他的未择之路。 你很难想象一个拥有高学历的明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这份始终如初的农民哲学,让他在这个圈子中显得更为特别。比起混迹于酒局饭局,他更喜欢在冬日的初雪时刻听上一会儿莫扎特或莱昂纳德科恩;比起参加晚宴和仪式,他更喜欢坐在自家的沙发里重温《碧海蓝天》或《最后一班地铁》;比起采访和拍照,他更喜欢捧着聂鲁达的《爱的十四行诗》或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比起让人眼花缭乱的山珍海味,他更喜欢太太为他做的那一碗面。
做男人,才气浪漫,方得佳人
提到太太蒋勤勤,70后、80后肯定会想到琼瑶钦点的女主角,那时她还叫“水灵”,取自“轻柔似水,灵气逼人”,委婉清纯,让人心有戚戚,后来出演电视剧版《风云》中的第二梦,更是惊艳四座。嫁给陈建斌,很多人赞叹他的福气,却不知这个看似木讷的男人有着超于常人的浪漫与才气。众人道西北的男人不善表达,这个特点在陈建斌身上却并不适用。
在微博上,你可以看到陈建斌对太太大段大段爱的告白:“给我你,来日此时远古。给我你,一砂大千万物。给我你柔软的手,让我攥住。给我温柔的怜悯,给我慈祥的眷顾……给我甜,饱满的果实汁液充足。给我苦,受伤的猛兽无声号哭……给我你,我的方向,给我你,我的归宿……”如此,不一而足。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子,陈建斌与蒋勤勤一直不是高调的一对,十二年的时光弹指一挥,二人的生活一如既往,但无论是金马奖上蒋勤勤的忘情一吻,还是《一个勺子》宣传期间她的全力协助,都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深之坚。浪漫或许给了他们感情大大的加分,而才气,更是一个女人长久仰望自家男人的必须。
随《一个勺子》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有两首推广曲目《给那个谁的第一首歌》和《向雪祈祷》,同时作词作曲的陈建斌玩笑称自己为音乐天才,因为虽然创作了不少歌曲,但他却不会任何乐器也完全不识谱,“我都是哼哼着做出来的,我写的歌大部分曲子都是十几岁写的,当时也写了很多青春年少时那种特别可笑的歌词,现在词都改了,但是旋律没有。当时连录音机都没有,我想记下来旋律就得不断地唱,所以就从十几岁唱到现在,所以都记下来了。”
这样的本领也存在于电影和阅读上。陈建斌的涉猎很广,在电影方面,他绝对相信自己是所有相识者中看片量最高的人,每每去买碟的时候,他都像女人进入了商场,流连忘返几个小时不肯离开。“凡是和我一块儿逛过碟店的人都很痛苦,因为我进去了就不肯走了,这些东西我太熟悉了,特别如鱼得水,所有的东西我都门儿清。有时候我看女人对化妆品和奢侈品如数家珍,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我对电影就是这样,可以不吹牛地说,我在看电影方面是个专家,至今还没碰到过对手。”陈建斌顿了顿说,“进了书店我也是这样。”
陈建斌此话不假,以前上学时住在旁边的东棉花胡同,后来进了国家话剧院搬到了帽儿胡同,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不远处的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现在搬远了,习惯却没有改变,“现在有时候我会去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会带他去三联或者商务,他去挑他喜欢的书,我去挑我喜欢的书,然后一块儿回家。”
然而他所谓的“喜欢”并不只特定的某几个类型,无论对于电影、阅读还是音乐来说,陈建斌的喜好都相当广泛,只要能勾起他的兴趣,他都会拿来一试:他看小津安二郎,也看斯皮尔伯格;他听帕瓦罗蒂,也听崔健;他读李白,也读《圣经》。有时候搞不懂了,就反复尝试,一遍不行再一遍,两遍不行再两遍,你说执拗也好,诗意也罢,归根结底,是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