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HO)是在软组织中出现新生骨组织的现象,与中枢神经损伤相关,可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剧烈疼痛和皮肤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针对NHO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新的监测和治疗靶点。笔者从促进成骨诱导因素、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三个方面对NHO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 100044;北京大学滨海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HO)是在软组织中出现新生骨组织的现象,与中枢神经损伤相关,可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剧烈疼痛和皮肤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针对NHO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新的监测和治疗靶点。笔者从促进成骨诱导因素、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三个方面对NHO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经剑突下和经右胸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评估前者在切除胸腺治疗MG上的彻底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M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经剑突下切口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经右胸胸腔镜手术,双盲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的标本总重量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应用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1例,男9例,女2例,左手5例,右手6例,其中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瓣切取面积2.5 cm×2.0 cm~4.0 cm×3.5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静脉、指掌侧固有神经吻合和缝接,11例供区均一期
目的探讨髂腰固定联合内置固定架(INFIX)+钢板固定治疗Tile C3型骨盆骨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9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4例Tile C3型骨盆骨折肥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4~46岁[(37.1±8.9)岁]。体重指数28.0~38.6 kg/m2[(30.7±3.4)kg/m2]。均采用先后环髂腰固定,
下颈椎损伤特指发生在C3~C7节段的颈椎损伤。不同暴力机制导致的脊柱损伤,其形态和脊髓损伤程度差异较大。不同术者对下颈椎损伤的诊治方案存在差异,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患者远期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对下颈椎损伤的合理分型、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等对于准确诊断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影像学及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下颈椎损伤的分型也经历了由对损伤机制的推测、骨折形
胫骨平台Hoffa骨折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冠状面骨折,其中隐匿性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容易漏诊、延误诊治。目前的研究均为个案报道,未能就其发病率、诊断要点、损伤特点、受伤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且常用的分型如AO分型、Schatzker分型、三柱分型和胫骨平台综合分型等均不能涵盖此类型。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 0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13例胫骨平台Hoffa骨折,其中隐匿性骨折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手术切口感染(SSI)围术期危险因素,为改进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54例下颈椎损伤行颈前路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1例,女243例;年龄44~61岁[(50.2±5.1)岁]。骨折节段:C3 60例,C4 159例,C5 197例,C6 236例,C7 102例。按照术后是否发
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伤后因呼吸肌不同程度瘫痪、咳嗽功能下降、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支气管痉挛等因素,常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增加病死率。为了解急性TC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管理的相关进展。笔者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氧疗、雾化吸入、辅助排痰、呼吸功能训练等方面对急性TCSCI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随老龄化进展逐步上升。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效果差、治疗难度大,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功能要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结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最新进展,阐述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焦点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全肘关节置换术(TEA)最常见的适应证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随着假体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发展,TEA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了创伤后不稳定、内固定失败及老年新鲜肱骨远端骨折。经典的Bryan-Morrey入路最常见并发症为尺神经症状及术后肱三头肌肌力减弱。而保留肱三头肌的入路,经肱三头肌两侧进入,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虽避免了术后肱三头肌无力的并发症,但仍存在术后尺神经症状、皮下剥离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