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有害无益。分析与拓展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为应对新制度、新模式,不少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更加侧重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就业面试技巧的培训等,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各种实用性技能的同时依旧出现就业、择业价值观扭曲,心理焦虑、不平衡,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等种种不良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比较陈旧老套,无法与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心理产生共鸣,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导致教育指导收效甚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去传统之糟粕,取外来之精华,学习国外科学的延展性就业服务理念,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看作持续的发展的工程,贯穿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后就业的职业生涯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职业,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2.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内容太过老套和死板,忽视大学生实际情况;只是统一灌输陈旧教育内容,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只注重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的讲授,忽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长久发展;缺乏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触沟通,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教育内容与实际相分离。
3.教育方法落后、单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校依旧照本宣科、重复教材,教育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老套。施教者忽视大学生的关注点与需求点,只是简单地从老师的教材到学生的笔记本,从理论到理论,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不到答学生之所问,忧学生之所忧,使学生逐渐失去积极性与热情,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现实意义。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水平偏低。在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密切相关。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受重视程度愈来愈深,但是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偏低。现阶段,就业指导人员愈来愈年轻化,其自身的职业经验本就不多,从而不能对零经验的大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拓展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基本取向,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教育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和僵化。
2.择业观教育。在择业意识上,学生普遍存在“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中,必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错误陈旧的择业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好由学校向社会的第一步。
3.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掌握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遇到的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机遇,更充分地利用资源,从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4.诚信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可以凭借真实的才华与实力,良好的思想品行去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为促进公平就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就业时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尽快疏导紧张与焦虑,能够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工作。
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的指导,并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应在各个年级全面系统的开展,从而引导大学生尽早明确就业方向并为之长期有计划地做出努力,待到就业时更加客观从容。
7.创业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教育创业大学生不骄不躁不盲从。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要相契合,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理论教育密切联系客观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首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把现阶段的就业政策与形式明确普及给学生,帮助大学生修正就业理想与现实形势政策的偏差;其次,应时刻关注学生就业的行为动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相关心理知识去分析和平衡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再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學生尽快适应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变化,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2.建立系统化、全程化教育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大学生职业观与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系统地长期指导,从大一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目标,审时度势,从容就业。
3.以人为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个体性差异。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细化到每一类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和多元化。其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专业性差异。相对应地,综观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同,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学历、学位以及能力的侧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4.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育指导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面对就业压力与挫折时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高校应注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全方位的教育指导人员,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并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教育队伍进行更新、培训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人民网,2010-09-08.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0.
[3 ]周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环境中的功能探讨 [J ].前沿,2005,(05).
[4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论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为应对新制度、新模式,不少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更加侧重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就业面试技巧的培训等,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各种实用性技能的同时依旧出现就业、择业价值观扭曲,心理焦虑、不平衡,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等种种不良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比较陈旧老套,无法与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心理产生共鸣,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导致教育指导收效甚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去传统之糟粕,取外来之精华,学习国外科学的延展性就业服务理念,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看作持续的发展的工程,贯穿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后就业的职业生涯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职业,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2.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内容太过老套和死板,忽视大学生实际情况;只是统一灌输陈旧教育内容,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只注重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的讲授,忽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长久发展;缺乏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触沟通,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教育内容与实际相分离。
3.教育方法落后、单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校依旧照本宣科、重复教材,教育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老套。施教者忽视大学生的关注点与需求点,只是简单地从老师的教材到学生的笔记本,从理论到理论,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不到答学生之所问,忧学生之所忧,使学生逐渐失去积极性与热情,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现实意义。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水平偏低。在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密切相关。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受重视程度愈来愈深,但是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偏低。现阶段,就业指导人员愈来愈年轻化,其自身的职业经验本就不多,从而不能对零经验的大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拓展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基本取向,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教育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和僵化。
2.择业观教育。在择业意识上,学生普遍存在“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中,必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错误陈旧的择业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好由学校向社会的第一步。
3.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掌握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遇到的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机遇,更充分地利用资源,从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4.诚信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可以凭借真实的才华与实力,良好的思想品行去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为促进公平就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就业时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尽快疏导紧张与焦虑,能够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工作。
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的指导,并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应在各个年级全面系统的开展,从而引导大学生尽早明确就业方向并为之长期有计划地做出努力,待到就业时更加客观从容。
7.创业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教育创业大学生不骄不躁不盲从。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要相契合,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理论教育密切联系客观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首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把现阶段的就业政策与形式明确普及给学生,帮助大学生修正就业理想与现实形势政策的偏差;其次,应时刻关注学生就业的行为动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相关心理知识去分析和平衡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再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學生尽快适应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变化,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2.建立系统化、全程化教育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大学生职业观与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系统地长期指导,从大一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目标,审时度势,从容就业。
3.以人为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个体性差异。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细化到每一类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和多元化。其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专业性差异。相对应地,综观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同,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学历、学位以及能力的侧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4.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育指导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面对就业压力与挫折时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高校应注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全方位的教育指导人员,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并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教育队伍进行更新、培训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人民网,2010-09-08.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0.
[3 ]周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环境中的功能探讨 [J ].前沿,2005,(05).
[4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论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