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拓展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从具体实例去探究不同的拓展练习的功能和实效,探寻拓展练习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效益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拓展练习;设计;运用
无论是小学数学展示课,还是研讨课、赛课等,我们不难发现拓展性练习的身影,也经常遇到拓展性练习给课堂带来的精彩和韵味。小学数学课堂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巩固,是构筑本课知识点后续知识的生长基点,是完善知识网络结构的有效链接。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拓展练习是科学适切、运用得当的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和思考。
一、拓展在提高处,让学生有挑战感
一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应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和一定的挑战性的练习,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胃口和学科成长需求。如学习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后,让学生进行以下的拓展练习:一个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近似数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接触到取“给出的具体小数”的近似数,原有的方法就难以解决问题,必须经历猜测、推理、判断等过程,会对可能的小数排排队,从中选择出正确的结果,这必然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这也必然是对“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方法的一次触底探究。
二、拓展在疑惑处,让学生有思维感
思维是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学贵有疑,疑能促思。将拓展练习设计在学生疑难时、学生疑惑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探索、去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如3的倍数特征学习后,学生对于“为什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是充满疑惑。可以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1÷3=( )……( ) 2÷3=( )……( )
5÷3=( )……( ) 10÷3=( )……( )
20÷3=( )……( ) 50÷3=( )……( )
100÷3=( )……( ) 5÷3=( )……( )
500÷3=( )……( )
练后让学生比较每列式子的余数,再联系前面的学习说一说对3的倍数特征的数的理解。这样的练习虽然不一定让学生一下子认知清晰,但一定能促进学生去思考,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
三、拓展在综合处,让学生有整体感
从一节课来说,学习是一两个知识点的达成,从小学数学或者数学学科来说,学习就是让知识地图化,让认知结构化。从学科整体设计和运用拓展练习,目的就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让学生的脑海中因有了知识网而让数学学习赋予更多的意思和意义。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之后,出示这样的练习:13+15= 120-8= 1.5+0.7= 3.3-0.9= ■+■= ■-■= 练后让学生说一说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的相同之处,旨在沟通知识联系,明确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四、拓展在隐含处,让学生有明澈感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其实从教学准备来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基础,从知识的背景来看,每一个知识点背后往往又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专业知识背景,适当地从拓展练习中让学生去触摸知识背后的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感,又能让学生有清晰感。如倍的认识,实际是两个量的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量,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是说谁是谁的几倍,如何将隐含的“标准量”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是▲的( )倍 三角形: 圆:●●●●●●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填一填,从中明晰“标准量”变化了,倍数也就变了,从而对“标准量”有明确的感知。
五、拓展在延伸处,让学生有发展感
知识是前赴后继的,这也是学习知识点的原因和知识点存在的原因所在,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编写着力,从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谋局,将拓展练习练在知识延伸线上,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生长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孕育后继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情感需求。如低年级的排队问题(确定位置)是在线上进行的,从前数第几个,从后数是第几个。教师可以将排队问题设计为车站等出租车的实际问题,因为很多车站的排队等出租车是曲折成几条线的,这样一来,要说清一个人的位置,首先要说清在那条线上,再说清从前数或者从后数第几个位置,这为以后的数对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生长点。
六、拓展在实践处,让学生有应用感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让学习与生活实践链接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有用。如负数的学习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今天本地的气温是2℃,哈尔滨气温是-17℃,刘叔叔从本地乘飞机到哈尔滨,学了负数后,请你从专业的角度说说刘叔叔要做什么准备。学生自然而然地建议刘叔叔要准备好御寒衣物,并说出具体的理由是-17℃比2℃低19度,冷得多。不但解决了实践问题,将知识现学现用,还增加了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拓展練习不是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练习是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是聚焦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沟通数学知识网络结构的有效载体,目标最终指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和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课堂;拓展练习;设计;运用
无论是小学数学展示课,还是研讨课、赛课等,我们不难发现拓展性练习的身影,也经常遇到拓展性练习给课堂带来的精彩和韵味。小学数学课堂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巩固,是构筑本课知识点后续知识的生长基点,是完善知识网络结构的有效链接。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拓展练习是科学适切、运用得当的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和思考。
一、拓展在提高处,让学生有挑战感
一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应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和一定的挑战性的练习,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胃口和学科成长需求。如学习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后,让学生进行以下的拓展练习:一个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近似数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接触到取“给出的具体小数”的近似数,原有的方法就难以解决问题,必须经历猜测、推理、判断等过程,会对可能的小数排排队,从中选择出正确的结果,这必然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这也必然是对“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方法的一次触底探究。
二、拓展在疑惑处,让学生有思维感
思维是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学贵有疑,疑能促思。将拓展练习设计在学生疑难时、学生疑惑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探索、去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如3的倍数特征学习后,学生对于“为什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是充满疑惑。可以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1÷3=( )……( ) 2÷3=( )……( )
5÷3=( )……( ) 10÷3=( )……( )
20÷3=( )……( ) 50÷3=( )……( )
100÷3=( )……( ) 5÷3=( )……( )
500÷3=( )……( )
练后让学生比较每列式子的余数,再联系前面的学习说一说对3的倍数特征的数的理解。这样的练习虽然不一定让学生一下子认知清晰,但一定能促进学生去思考,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
三、拓展在综合处,让学生有整体感
从一节课来说,学习是一两个知识点的达成,从小学数学或者数学学科来说,学习就是让知识地图化,让认知结构化。从学科整体设计和运用拓展练习,目的就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让学生的脑海中因有了知识网而让数学学习赋予更多的意思和意义。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之后,出示这样的练习:13+15= 120-8= 1.5+0.7= 3.3-0.9= ■+■= ■-■= 练后让学生说一说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的相同之处,旨在沟通知识联系,明确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四、拓展在隐含处,让学生有明澈感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其实从教学准备来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基础,从知识的背景来看,每一个知识点背后往往又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专业知识背景,适当地从拓展练习中让学生去触摸知识背后的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感,又能让学生有清晰感。如倍的认识,实际是两个量的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量,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是说谁是谁的几倍,如何将隐含的“标准量”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是▲的( )倍 三角形: 圆:●●●●●●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填一填,从中明晰“标准量”变化了,倍数也就变了,从而对“标准量”有明确的感知。
五、拓展在延伸处,让学生有发展感
知识是前赴后继的,这也是学习知识点的原因和知识点存在的原因所在,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编写着力,从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谋局,将拓展练习练在知识延伸线上,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生长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孕育后继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情感需求。如低年级的排队问题(确定位置)是在线上进行的,从前数第几个,从后数是第几个。教师可以将排队问题设计为车站等出租车的实际问题,因为很多车站的排队等出租车是曲折成几条线的,这样一来,要说清一个人的位置,首先要说清在那条线上,再说清从前数或者从后数第几个位置,这为以后的数对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生长点。
六、拓展在实践处,让学生有应用感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让学习与生活实践链接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有用。如负数的学习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今天本地的气温是2℃,哈尔滨气温是-17℃,刘叔叔从本地乘飞机到哈尔滨,学了负数后,请你从专业的角度说说刘叔叔要做什么准备。学生自然而然地建议刘叔叔要准备好御寒衣物,并说出具体的理由是-17℃比2℃低19度,冷得多。不但解决了实践问题,将知识现学现用,还增加了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拓展練习不是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练习是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是聚焦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沟通数学知识网络结构的有效载体,目标最终指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和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