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杂记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ps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外出,人似乎总是有些不安的,要等上了车,归置好行李,坐下来,喝一口茶,心才能安顿下来。
  跟一群人往车站走,到了车站东头,以为能进去,也见有一个闸口,有铁笼子似的装置,正有人从里面出来,待近了,却发现笼子里是梳子的齿一样竖着交叉的两组栏杆,人推着,一组金属的齿顺时针转动,这一组从那一组的縫隙间过去,人就随之进去了。反之,却纹丝不动。
  奇怪,又不是动物园,为何要设计如许装置?不解。大不解。退回来,从广场这边走,宽阔地界走过去,铁栏杆约束的一条窄窄通道进去,检票,验证,姓名年龄住址,亮出来给人审视。没有人对此有异议,一律驯顺的样子。更奇怪的是,车站东头那种金属装置,候车室里也有一组。不过没用,闲闲地放在检票口一边,似乎在等着什么时候,人流密集时,忽地推过来,闸住。这梳子一样的金属物,可以开合的牙齿一样,叫人想起鲨鱼牙齿的咬啮。鲨鱼的食法,是张开大嘴,将尽可能多的鱼虾连同海水一起悉数吞入,而后,牙齿篦子一样,留下鱼虾,再篦除口里的海水,吞咽了那些鱼虾。
  人经过这样的金属牙齿,也似乎成了鱼虾。不过,一切只是干硬干冷,没有海水。
  候车室阔大,如同仓库,人也如同货物,能够自我移动的货物,能够携着大小件的货物移动的货物。时间还早,坐下。却有陌生女子匆匆朝我走过来,目光盯着什么,原来,我的座椅一边的壁板上,有车站安置的一排手机充电口。我的手机,上午才充了电,不需要了。可即便是需要,也不充。那几个充电口,肮脏不堪,似乎充了电,那电也会是脏的。
  熙熙攘攘,各色人等,背着拎着大包小包进来。也有转一圈似乎寻找什么,又出去的,上洗手间的,接开水的,找人喊人的,打电话的。人群,乌泱泱的。很快,候车室几乎挤满了,叫人想起一个词,乌合之众。《后汉书·耿弇传》有“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用乌合之众这样一个词,真是罪过。他们都是善良百姓。其实想想,我亦是乌合之众之一。也想起胡适说的,“狮子老虎永远独来独往,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想想自己,也是成群结队的那一种。也想,有些时候,乌合之众亦是很厉害的,某些年代,战争时,平常地,他们忽地一下起来,冲决了一切,不是么?
  一个匆匆走过的人,忽然停下,用好大劲,从裤兜里不屑样摸出手机接电话。声音大,加之口音,嗡嗡的,听不大清说些什么,大约是责难。总是理直气壮的人,从不反省的人,其实是可怕的。
  广播的声音传来,某一趟列车开始检票。广播的声音极高,那声音像是在试验人们的听力极限,也许是播音员知道候车室嘈杂,无奈只能如此。人群忽地站起来,人头攒动,大包小包,往那边拥去。广播继续催促着,像是驱赶什么那样,驱赶着候车的人迅速向某个通道集结。人群聚集起来,长长的几队,歪歪扭扭。广播继续喊:排成两队,排成两队,把车票拿在手上。广播继续催促着,可检票并没开始。人群在等,焦急也不焦急,只是稍稍一躁动,又安静下来。终于开检了,又是乌泱泱挤着,似乎不挤就上不了车似的。人群骚动着,往前拥着,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啊!
  一会儿,那一大群人给检票口迅速吸吮了进去,虽然这中间依旧有人三三五五陆续进来,可那一大群人在拥挤和喧哗中的忽然消失,让人觉得候车室顿然空荡荡的。
  我乘坐的那趟车该是晚点了,快到开车时间了,可还没有检票进站的广播。车站的人,似乎也习惯了,等着就是,到时候,车自然就来了。问,也没有人。乘火车的人大约是底层的人多,似乎就少了一点尊重,若是机场,早就广播数遍,一再抱歉了。
  再看看,开车的点都过了一会儿了,检票口的电子指示牌上,才打出“晚点”的字样。过一会,再一次显示晚点。
  一趟车开走了,候车室稍稍安静了一会儿。随着旅客不断进来,人们又忙起来,吃东西的,喝水的,挠痒痒的,打电话的,看见有空下来的座位,赶紧去占座位的。也有的座位,看着没有人,人要去坐,一边的人,却忽地将一个包之类扔在那里。有人,那人撇一下嘴角。也有的人犟,知道那人想什么,不过是想一会儿躺下休息。这人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下,伸手将挤在背后的包拽出来,塞到占座那人怀里。那人愣一下,脸上僵着,可也没办法。
  也有无奈的,看一眼占座的人,甚至瞪一眼,心里不满意,可还是怏怏地走了。走了,又转过头,看一眼,心里骂了一句什么。
  2
  车上,不时有列车员走过,多是女的,偶尔一个男的。也有乘警,查验身份,看看身份证,冷冷看你一眼,要看出可以怀疑的什么,再看看身份证,又去查验下一个。以前,列车员还多是男的,不过那是硬座,对应一百多人,劳动强度大,也需要男的。因为列车员,想起我的一个邻居大哥王宝山,他在机车厂工作,修火车头,一辈子的理想是当列车员,可以到处跑跑,看看,吃吃。遗憾的是,他在机车厂工作了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出去。他爱喝酒。退休那年,查出肝癌,不久就走了,一辈子,没在外地喝过酒。现在,列车员都是女的。女列车员最好看的,是她们鱼贯而过的时候,那是去换班,或者是去餐车用餐,目不斜视,旁若无人那样,人还走神,她们已经昂着头踏踏过去了。女列车员,一般是身材高挑,据说高铁还参照了空姐的某些标准。
  不好看的,是她们拎着垃圾袋,收拾垃圾的时候。黑色的塑料袋,颇大,几乎可以装下一个半大孩子。旅客将餐桌上乱七八糟的垃圾投入,她们伸着塑料袋接过,这时她们还有所克制,待到了车厢一头,将鼓囊囊的垃圾袋往列车上的垃圾箱里塞的时候,脸上绷着的表情才松开了,一脸的厌恶露出来。女列车员的脸别向一边,将鼓囊囊的垃圾袋,用力塞着。垃圾袋太鼓了,塞不进去,于是用力,这边塞塞,那边塞塞,才塞进了垃圾箱。她是屏住气的,这时,才使劲咳嗽几下,似乎有痰要吐,却什么也没有吐出来。她只是觉得恶心,看似习惯了,也还是觉得恶心。尤其是那些生得略好看的,蹙着眉头,眼睛使劲往一边看着,转过身,走几步,才深深吸一口气。在医院的盥洗室,也时常见到做卫生的女人,一脸厌恶的表情,用拖把拖着地,推着痰盂,搪瓷的痰盂在水泥地上磨出“刺啦刺啦”的难听声音。   车开了许久,一直没有到站。想知道列车到哪里了,问列车员,她顿一下,似乎在想那样,却说,不知道。奇怪,她怎么能不知道呢。想想,她刚刚收拾了半天垃圾,算了。她挺年轻,也有点好看。因为一直收拾垃圾,她隐隐地厌恶,厌恶自己,也厌恶别人问她什么。一个连自己也有点厌恶的人,算了。
  列车员的休息室,也是工作室,一般在洗手间的隔壁。普通的列车,尤其硬座,外出打工的人多,有列车员嫌弃,快到站的时候,急忙将洗手间锁闭了。及至再次开车,开了许久,还是懒着不去开锁。人以为是有人进去了,在外边等,等许久,还是没有人出来。急了,问列车员,才不情愿地摸出三棱形状的钥匙,开了锁。高铁,自然好一些。加之停车时间极短,是不锁的。但洗手间很容易就脏了。习惯不好的,不讲究的,也有弄在外面的,也有不冲水,堵塞了的,列车员就满脸怨气。这活,似乎与有些好看的脸不搭。可这是她的活,得干,她收拾的时候就没有好气,手里就叮里咣当,似乎把那些东西捣坏了也无所谓。
  高铁,不用收拾铺位。普通列车就不一样了。软卧不用提前,硬卧的旅客就遭殃了,列车员得在列车到站前就把铺位收拾出来,车一到站,已经有洗衣房的人等着脏被褥了。还有一个小时才到站,列车员就一一喊着。尤其是半夜,冬天的半夜,人捂得热热的,就不愿起来。列车员在走道上,一次次喊,实在不起来的,不管男女,直接用手去推搡。人们迷迷糊糊起来,不乐意地嘟囔着,列车员已经在收拾对面的铺了。下铺收拾好,人的两只脚跨着,踩着下铺,将中铺的单子忽地一拽,抽出来。被子呢,几下就将被套扥下来。上铺,不上去,扥着被褥一角,扥下来。单子和被套取下来,胡乱叠好。被褥呢,卷起来,将这些鼓鼓囊囊一股脑堆在下铺。列车员呼啦半天,车厢里到处都是奇怪的味道,灰尘的,人身上的,吃剩残渣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着。
  终点到了。旅客呼啦啦下车,车厢里顿时空了下来。列车员用一个被套,兜着旅客使用过的单子被套,趔趄着,往车门口艰难挪过去。要好几趟,才能将这些单子被套弄下车去。也有的,干脆打开车窗,从窗口塞出去。下面的人,已经在那儿接着了。
  下车了,可她们还不能走,还得集合,车长说几句什么,才散了。若是半夜回来,她们会去铁路上的公寓休息一会。天亮了,才回家。
  她们是妻子,母亲。是女儿的,过不了几年,也会是妻子,母亲。家里人也习惯了。丈夫认识她的时候就知道,每隔几天,她要出乘。孩子呢,也知道母亲这几天出乘,无非是盼着。丈夫呢,白天忙,还觉不出,到了晚上,毕竟是青壮,觉得身边空落落的。
  回来,还早着呢。
  3
  软卧,人少,此外即便是硬卧,早晨洗漱的时候,迟一点起来,也只能无奈地在人后边等着。等着,尿憋了,可洗手间门口也有人等着,一脸的焦急。实在不行了,敲敲卫生间的门,本先排着的人,看他一眼,又挤在他前面。
  人多,为省时间,我洗漱极快,插空子,手里捧一点水,脸上呼啦一下,就算是洗了。牙膏早挤好了,牙刷淋一点水,就退出来,站在一边刷。刷好了,借个光,捧一捧水,几秒钟就漱好了口。漱口的时候,牙刷顺便就洗干净了。脸上还湿着,退出来,用干毛巾一擦了事。
  但仔细的人多。有人站在那里,万事不急,慢慢挤牙膏,慢慢刷,深入浅出,左左右右,一会恶心,干呕几声,似乎口里真的有什么陈年老垢和新的肮脏,要刷半天才行。脸呢,湿了毛巾,打了香皂,搓着,搓着,停下来,对着镜子仔细照照,再搓搓。洗了毛巾,擦擦,再洗了毛巾。擦好了,看看,还没好,擦点什么润肤的。完了,梳头,头发多的,少的,都是慢慢梳了。再看看,左看右看,不知看些什么,才走了。刚要转身,又转过头去,看一眼。
  女人弄这个,可以理解。但磨磨蹭蹭那个人,是男人。唉!女人仔细,也麻烦,女为悦己者容,可车上都是旅客,过客,为谁而悦?也许,是跟男人一起出来的,为了好看,总要走完这程序的。毛巾弄湿了脸,捂一会,抹上些什么,也许是洗面奶,搓搓,拍拍,再拍拍。再弄一样,这样那样的,不说十分钟,七八分钟要有的。一节硬卧,四十五个人,算女的三分之一,算一算,要多长时间才能洗漱好。唉!
  人在后面等着,急,不行,不急,也不行。这不是在家里啊。得等。有意思的是,终于等到了,似乎故意似的,也是一样的慢,不急了。
  八点多,九点,终于洗完了。盥洗室清静下来,地上,台子上,洗漱盆里,污水,香皂沫,没有冲干净的漱口水,头发,不知装了什么的小瓶子,乱七八糟。唉!
  这时候去盥洗室,台子上,除了杂乱,引人注目的,居然还有什么老派的人,用完扔下的“老刀牌”剃须刀片。烤蓝的,薄而锋利无比的刀片,死死贴在白瓷的台面上,很难清理。我敏感这些,只是看见,就觉得身上哪里被划了一刀一样。窄窄的,憋着紧着的一道,肉还紧紧挤在一起,却是抽搐一样的疼,有着金属感觉的奇怪的疼,似乎刀片瞬间过去的时候,有微凉的金属留在了肉里面。血也渗出来,窄窄的一线,一个长长细细的“一”字。
  一会儿,列车员要来收拾这些,万一,万一不小心,反射一样,手陡然收回,嘴里“嘶”地抽一口冷气,手指就割开了。
  小时候见过许多这样的刀片,父亲也用过这样的刀片,“老刀牌”“飞鹰牌”“天使牌”“光荣牌”“远东牌”。那些老牌子,都不见了,像是一个个的人,旅人,游人,见过,又走了,走远了。
  能走回來的人,太少了。
  4
  早饭后,车厢里的人们活跃起来。尤其是女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得最多的,是一个扁平脸的女人。从没见过如此扁平的脸,若从侧面画,几乎是一条垂直线,鼻子凸出一点即是。凸出来的鼻子,亦是小。似乎是小时候一团泥一样,脸撞在墙上,撞平了,母亲急了,急忙用手去揪鼻子,不过是揪出来了一点,再揪,没办法,泥巴已经干硬了。女人转过脸来,眼睛,亦小。扁平的脸,因着鼻子和眼睛的小巧,因为眼睛的亮,算是有一点点丑的她,奇怪的却不难看。   女人活跃,衣着也是。水红的运动上衣,裤子是紧身的五彩,大腿上竟然印了一个稍稍变形的骷髅头。喧哗一会,有人说,小声一点,吵到别人。她噘噘嘴,回说,昨晚上,他们那边也吵。她的喧哗,似乎是要报复昨晚。
  想想,真要画这个女人,眼睛要画得重一点。小而黑。似乎,眉毛也要画得重一点,粗一点。不在眉毛的位置,要稍稍高一点,要挑起来,像是唐代周昉那幅《簪花仕女图》里的女人。
  一会儿,走廊窄窄一点地方,无人过的时候,她却跳起来,耸胸摇臀,进进退退。一个乐天派的女人。
  她跳得很轻巧,眉毛要飞起来似的。
  5
  对面上铺的一个人,光头,说话不说话,都不时吐一下舌头,又很快缩回去,蛇的信子一样,一闪。他说兰州话,开水,是读作开匪的。他穿的那件外套太大了,似乎西北这边很多县城的男人都是这样,有意将外套买得很大。大了,还是那么多钱,似乎就不吃亏。反正是外套,不用讲究什么好看。他的女人,一个愁眉苦脸的人,眼睛有点斜视,我无法判断她在看着哪里。她看着我,我觉得要跟我说句什么,可她却是跟她的男人说了句什么。吃饭前,她用力将一个大旅行箱搬到铺上,翻着,取了几个药瓶,又吃力地搬下去。那几个药瓶,她厌恶地看着,似乎是看着一个瓶子,拿起的却是另一个瓶子。她倒出一片药,拧药瓶盖的时候,手心里的药片掉了。她的眼睛似乎看着另一处,手却向这边伸了过来。
  女人吃了药,似乎要打喷嚏,张着口,有十几秒之久,最后又松懈下来,似乎就是活动了一下脸部的肌肉。心里有一点怜悯,更是厌恶生命的衰老。
  女人大概有好几种慢性病,乏力,动作缓慢,慢镜头一样。心想,这个卧铺格子里的六个人,也许她是最早离去的。
  她年轻的时候,也不会好看。
  她的男人喜欢说话,不知因何,他跟我说起果子来。他自小在农村,懂这些,说起桃树开花,五朵花在一起,必须去掉两个,只能留下三个,不然花落下去,五个桃子都长不成。光头不知为何说起一个早年从苏联米丘林园艺学校毕业的天水人。又说,现在的柿子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以前摘下来要捂,不然是涩的。现在,不用。
  也说起老家青白石的梨树,老梨树,每年要刮树皮,不刮,梨就长不大。我说现在的冬果梨很少了,他说,树都老了,跟人老了一样,都不肯结果了。他说树,是读作负的。说冬果梨摘下来,要发汗,用麦草捂上,不发汗也是涩的。也说软儿梨如何,果子摘下来,要放在空房子的水泥地上,已经是冬天了,泼上水,冻着。说看起来颜色发黑的不好,是用冰箱冻的,最好的是黄里泛着黑,那个是自然冻的。
  也说起地里的黄鼠,也就是田鼠。晚秋时候,去地里拖糜子。黄鼠咬着一秆糜子,拖着往洞里走。拖着糜子穗子的那一溜,因反复地拖行,磨得光溜溜的。整穗子的糜子,黄鼠叼着秆子,拖到离洞口七八米的地方,不拖了,将穗子咬下来,叼着,送回洞里。你看着,光光溜溜的一溜,到了这儿,忽然不见了,人就找不到黄鼠的洞口了。说黄鼠储藏粮食有学问,不仅是只要糜子的穗子,不要秆子,秆子占地方,而且里面打的洞,有三四个岔洞,人很不容易找到。几个岔洞,只有一个是存放粮食的。各样粮食堆在里面,堆满了,黄鼠用屁股往后墩墩,把粮食墩实了,还可以再装一些。墩好了,用黄土封上,再墩墩。光头说着,他说墩墩的时候,并没有动,那表情却叫人觉得他的屁股往后墩了一下。光头说,这些粮食是要储存到来年四五月的,那时候,母老鼠就要下鼠崽子了,吃的要提前备好。黄鼠生小崽子,有专门的洞,产房一样,特别干净,也干燥。洞里还有卫生间,比人还讲究。你以为黄鼠乱拉屎啊!
  还有偷洋芋(也就是土豆)。下午放学早,看着地里哪儿冒烟,就知道了。也有已经不再冒烟的,觉得这里烤了洋芋,弯腰摸一下,哪里的地是热的,一挖,保准有。火烧了,土里闷出来的洋芋,都是人挑选了最好的,又大又沙。
  说着,他又吐了一下舌头。
  这个人还会做养蝈蝈养鸟的笼子,说如何如何选竹子,如何劈开,如何烤着弯制,如何编织,如何安装青花瓷的水盂,如何安提着的雕花铜件。粗啦啦的一个人,却奇怪的手巧。
  卖吗?不卖。就是喜欢。又说,他以前是住过龚家湾的。龚家湾,小时候我跟着父母在那儿住过几年。忽然想,回去了,要去龚家湾看看。记忆里,那儿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安徽人。
  6
  旅途漫长,无事,我带了一册明人小品,不时翻看几页解闷。现代的火车咣当咣当,穿过田野和城市,书里却是明人的生活。是刘基的《松风阁》。刘基问上人松风若何,“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亡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上人厉害,刘基也厉害。
  下铺的人,斜靠着被子,一直在看手机,看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很久,很耐心。忽然,他抬头问我:看的什么书?我回了。他也并无兴趣接过来看看,依旧看他的手机。
  晚上休息的时候,他洗漱回来,和衣而卧。感觉他是一个人,没有妻子,或妻子故去,或离异了。
  天亮了,他说话,我听不出他的口音,很杂。问,说是四川人,是后来的重庆某地。我听不出来。他说,小时候在宝鸡待了很久。现在兰州。以前还去过银川、新疆、湖南、湖北。什么地方都去过。做什么呢?家里成分不好,过不下去,很小跑出来,什么都做,口音慢慢就成了这样,四不像。
  他看我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问,你写作?我说,是的。我也想写,经历太多了。他把手机递给我,是日记那样,写他过去的经历。几次,差一点死了,他说。他说死,那个“死”字稍稍咬得重一点。
  他跑出去谋生,没有问他的父母亲,兄弟姊妹,后来怎样了。十三四的少年,也许连背着的被褥都没有,就决然、惶然出门了。
  车到一个站,他下去了。
  他去那儿做什么呢?旅游,还是看什么人?
  7
  黄昏了。从车窗望出去,远方渐入黄昏的天幕,山脉的剪影,渐渐暗下来的红,橙红,暗红。
  飞鸟,疾疾地飞着,飞得很低。也是寂寂地飞着。
  看着飞归的鸟,忽然想,人为什么要外出,要旅行?要这样的无事忙?待在家里不好么?
  路边有新坟,花圈,一闪而过。
  一会儿停车,几分钟,下去,站台上活动一下。想起囚徒,一个人能自由活动,真的很幸福。
  月台上的灯,奇怪的亮,立体的亮,凸出来一样,跟平常时候观察的不一样。
  一边电线上,间隔着几只鸟。一只一只的。它们不能挨得近一些么?
  上车,呆呆想些什么。一会又看看微信,有杀人者,外逃十数年,男扮女装,以至于连声音也都变了。
  8
  入夜了,列车员过来,一一拉上卧铺的窗帘。月色很好,透过来,疾驰的列车逃不脱,依旧在月色下。
  下弦月,弯弯亮亮的。
  睡不着,瞥一眼下铺那个衰老的斜眼女人,裹着被子,堆在那里的臃肿废弃物一样。请谅我对人的不敬啊。对面中铺的人,一白天不知去了哪儿,晚上睡觉才回來。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驯顺地躺着,呼吸均匀。她回来的时候,扫了她一眼,不难看的样子。人小的时候,孩子的气息,不管怎么,终归是不大难看的。淘气,浑身的土,污黑的手脸,也是可爱的。而老了的人,五六十岁以上的,少有好看的。即便是美人,老了,也罕有好看的。多少美人,老了,叫人惊讶,年轻时候的美哪里去了?真是奇怪。要人老了还能好看,才是真正的好看吧。
  想起所谓的睡美人,先要是美人,是少女,娴静而美的,才能是睡美人。《红楼梦》里那么多美人,谁当得睡美人呢?黛玉当不得,因她的蹙眉,宝钗,因她的太端正,湘云,因她的烂漫,晴雯,因她的率真,妙玉,因她的冷,都当不得。也许,那个蹲在花丛里,用簪子在地上一笔一笔写着“蔷”的女孩子龄官,才当得。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  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题目一:
两个我都爱,而且深爱、挚爱、惜爱和永爱。只是,其中一个,几年前跟着他母亲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她,必须再要一个孩子。我老了,死了,还有人陪着她。抱着这种心态或者愿景,2020年4月4日,在成都锦江妇幼保健院,我看到了另一个崭新的人。从产房出来的时候,自带一身高洁,但必将被万般红尘熏染得浑浊的他被包裹着,躺在他母亲身边,不出声,睁着一双刚进入尘世的眼睛慢慢地看。我有些激动,笑了一下,然后是眼泪。人生于
望着摇曳在阳光中的迎春花,我又想起你在方舱医院中日夜奋战的背影……  “叮铃铃……”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你毫不犹豫地打理好行李,临走时,送给我一盆含苞待放的迎春花,你说:“等它盛放之时,就是我归来之日。”  在你支援方舱医院的这些日子里,我热衷于关注各种疫情新闻。当看见84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前线时;当听见“一顶白帽竖起是圣洁的情怀,一袭白衣担起是生命的责任,一脸微笑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刊特别邀请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彭军,解读《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谈谈我省目前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打算。  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模拟演练】  1.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中“
普京并非“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他的童年曾在困窘中度过。生长在俄罗斯普通百姓人家的普京,小时候和父母一起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工人公寓,而整个公寓的面积只有27平方米。普京结婚之后,他和妻子仍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古老又破旧的公寓。那里没有电梯,要与其他家庭共用厨房,楼梯旁常有老鼠出没。普京在自传里曾经绘声绘色地描写过小时候捉老鼠的经历。  普京并没有把这当成一种痛苦的回忆或者心灵的挫伤。他对于这段清贫生
家后面的小院子里,一辆摩托车停在那儿沉睡已久。上面的灰越积越厚,每刮开一道灰,就能看见下面的车漆依旧锃亮,可想而知,这辆车的主人当年是多么爱惜它。看着蒙尘的后视镜,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父亲的脸。那时,他额上的横纹还没那么深,嘴上的胡渣还没那么多,脸上还有着青春的张扬。  那辆摩托车是父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买的。那是辆日本车,很精致,发动机上至今还印着我父亲的名字。这辆车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但在我出生后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查道的人。一天早上,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他们走了一个上午,到了中午时分,两人都感到肚子有些饿了,可是方圆几里都没有见到一家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向查道建议说:“这里四处也找不到食物,我们不如从送人的礼物中拿出一些东西来吃吧!”  “那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那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么能偷吃呢?”查道很坚决地说。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
摘 要:在执行中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救济时,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是通过向执行法院院长“申诉”而由院长依职权审查处理?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司法解释均未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改良大陆法系常用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借鉴法国民事诉讼法“第三人取消判决的异议”制度、依托审判监督程序,扩大申请再审的主体范围,构建案外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
栀子花开,绽放了往日的回忆,那雪白的花瓣上,缀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的衣服,不论是新是旧,总是干净的,连补丁都是一针一线细细缝好。下地干活后,也会在水塘边掬一捧水,理顺头发,洗净脸庞。奶奶还爱花,牡丹、菊花、依兰花、小雛菊、栀子花等,都是奶奶的最爱。  小时候,我很顽皮,总是把奶奶精心培育的花枝折断,插在奶奶头上,说奶奶是世界上最美的。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们再一起去看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