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弱势群体的类型分析社区教育的教育补偿价值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领域内弱势群体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将在社会对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劣势群体纳入到其中,因而,与之相应的教育补偿的对象的范围也扩大了。本文从社会角色、个体差异、年龄特征和时空环境造成在公共教育资源享有上,处于劣势地位的四种群体情况结合社区教育内在属性对应分析,说明了社区教育在实现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区教育;教育补偿
  
  终身教育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使经验知识系统化、概念化。人们在学校教育之外,可以在环境、社会、家庭获得大量经验性知识,重新设计和整合教育系统,促使每个人在适当的时机和场所接受必需的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下,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青少年和儿童,而是在全体社会成员范围内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实现更为宽广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弱势群体在英文中称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一般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等领域中表明某种特征群体在社会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的概念。而所谓教育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处境不利公民接受教育,采取的各种补偿措施或行动的总称。实质上就是在公共教育资源的初次分配过程中,由于分配不均及个体差异性导致陷于教育获得困难的群体进行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下保障和实现教育补偿的重要途径,因为社区教育的实质在于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集合、协调和互动。社区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效载体,不仅为社区成员传承技术性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素质状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承担起社会流动、社会公平、社会服务等功能。同时,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种类机构的协调性、合作方面较好的符合了现代教育的原则与要求。社区教育理念是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教育可能性,采用“有教无类”的基本准则和差别性对待原则、个性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教育公平的原则,为我们实现教育补偿创设了制度基础。
  教育领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独特领域,因而教育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概念与一般社会学意义上弱势群体所包含的内容略有不同。下面从教育弱势群体四种类型分析社区教育所能提供的教育补偿价值。
  一、由社会角色造成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比例较少者
  (一)社区教育全员性是指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内居民,在接受社区教育时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平等的享有本区内向居民开放的所有教育资源。社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处于社会不利阶层的居民能够不受歧视,平等的享有公共教育资源。首先从广度上把普通民众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切实给予享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以非功利性教育为主,兼顾非盈利性的但与一般民众的经济和职业生活休戚相关的功利性教育,构成了社区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不论其办学主体是何种性质都要求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接受教育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开支。社区教育则不然,它利用现有的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向居民开放,体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几乎是不收费的,即使收费也仅仅以维持教育资源的再生为目标的。所需经费基本从政府,企业,团体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处筹集,参加社区教育的成员不会产生额外的经济负担。
  (三)社区教育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扩大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量简单、实际的途径。社区教育的内涵包括了利用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社区的教育资源包括利用各种社区内的正规、非正规,正式、非正式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家庭的教育资源、社区内某方面的专业人士的智力支持、社区内特有的精神物质财富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个体差异造成的在现有教育体制中不能公平竞争的群体
  (一)社区教育的自主性反映的是居民是否愿意接受教育,以及愿意接受何种教育的自由。社区教育的全员性是针对可以接受教育的对象范围来说的,但是这种性质不等于强制要求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必须接受教育,更不是强制居民接受某种教育。自主性是自由的直接体现,自由的选择是否接受教育及选择何种教育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本质属性。不需要受外在条件的制约,从实际的爱好和愿望出发,满足自身要求,既反映了社区教育为社会上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教育公平观念,也体现为受教育者个人开发潜能的教育目的。
  (二)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对教育补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的保证。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由社区内成员的教育需求决定的,因此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教育公平的延伸,而丰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又能促进教育补偿作用更好的实现。对于那些不能适应正规教育内容、形式的人来说,社区教育这种特性有效的补偿了他们的教育利益。社区中的下岗职工、待业人员、残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能够接受生存技能的培训,各种适应类的培训以及百科知识、生活休闲类教育等。从形式上来看,社区通常举办专题讲座、竞赛、表演、展示、座谈、研讨、参观甚至利用电教设备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都可以满足民众的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三、年龄特征划分造成的相对教育弱势群体
  我们一般认为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掌握着社会主要权力,承担着主要的社会责任,和未成年人相比他们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社会的优势群体。但是,单从成人接受教育的保障制度、可能性角度看,成人实际所能享有教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社区教育主要目的不是选拔性的,它对结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不是考虑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选择接受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我国的社区教育不是以获得学历、资格、技术证书为目的,而是把提高居民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为目标的。所以,在教育选择和教育过程体现出更多自主性、自由性。
  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曾经一度把社区教育功能定位为青少年德育实施的辅助形式。随着社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已经达成共识,即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包括所有青壮年和老年人在内的全体成人。它不是以获取学历为主要目标的营利性教育组织形式,在内容上以成人发展阶段需要的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休闲教育为主。
  四、时空环境限制造成的教育资源获得不足的群体
  这部分人不完全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是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扩张,无法把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育的不公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造成的,缺乏教育资源是主要原因,缺少参与教育的时空环境也是一个方面。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时空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都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样就为更多的人参与教育活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补偿由于时空因素造成的享有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以上四种教育弱势群体的划分是从基本特征角度进行划分的,事实上,弱势群体更多的表现出多种特征的综合。例如,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残疾导致在经济上的弱势,再如由于年龄的原因产生的行动障碍、智力衰退等。社区教育在理念上虽然符合了教育补偿的内在要求,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但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要受到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社区教育各方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自社区的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区域经济和教育基础等条件。教育公平是渐进发展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区教育在促进实现教育公平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陈乃林,杨向群.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
  [2]小林文人等.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
其他文献
期刊
身处于信息爆炸与技术革命快速的时代,人民追求速度的渴望也体现于交通上,高速铁路的发展便是这个时代下的产物。全世界的高铁最早产生于日本,打着安全、准时牌的新干线也逐
期刊
3月10日,市统计局在西单图书大厦免费向市民发放《统计公报》,引起了京城众多媒体的关注。《北京青年报》以第一时间现场报道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题为“从信息公开走向行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壮大,建筑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所以安全保证体系急需加强,保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主
【摘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应该扎实练好基本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多种关系。  【关键词】教学;关系    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在,教师也不再像过去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寒酸,教师的政治地位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低下,当一名人民教师已经成为许多人所羡慕的职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扎实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用生活化、问题化、
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施工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水平.由于土木工
很多品牌商把培育期形容成品牌的青春期,品牌创立之初开疆拓土的喜悦逐渐被在市场中的一次次受挫消磨,品牌开始出现了自我定位不清、品牌文化模糊等问题,这个叛逆而又不断寻求自身特色的阶段,就是品牌的培育期。中国成长中的品牌很大一部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消失,更换率极高。有的品牌无法生存,有的则退回到贴牌货、山寨货的尴尬境地。如何平稳度过培育期,成了很多新品牌面临的一个难题。  中国中小服装品牌的缔造者们面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