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是经济学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要正确理解“财政”,需把握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②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只能来源于国内;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债务收入包含向国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借款等,因此,财政收入既可以来源于国内,也可以来源于国外。③增加的主要途径不同。增加国民收入最主要的是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是依靠税收收入。④计算方式不同。国民收入是统计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财政收入是通过预算的方式确定当年的国家的收入。⑤处理的关系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在财政分配中,主要是处理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联系:①二者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都以利税(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重要经济指数,增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②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三部分:国家收入、企业(或集体)收入、个人收入,其中国家收入就是财政收入。③部分用途相同。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属于积累,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支出和发展科、教、文、卫的支出属于公共消费。
二、预算与决算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指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是预算执行的结果。②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地进行管理,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实现国家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它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检验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一年经济工作的得失成败。
联系:①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②预算是决算的前提,预算的执行结果是决算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和综合反映,可以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②组成不同。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联系: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②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使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得以实现,是财政收入的目的。
四、税、利、债、费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税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利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二是国家从参股企业中获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费是国家机关包括一些事业单位为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一定数量的费用。②获得方式不同。税是依法固定、强制、无偿征收;利是按国家规定征收;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获得;费是提供服务收费、罚没、捐赠等。③特征不同。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利具有无偿性、强制性,但不具有固定性;债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费分为三类:国家机关的收费、罚没和国际捐赠。其中,国家机关的收费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但不具有无偿性;罚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但不具有固定性;国际捐赠具有无偿性,但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
联系:税、利、债、费都是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都影响着国家财政作用的发挥。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②内容不同。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调整、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构成。③类型不同。财政政策根据它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货币政策从总量调节出发,也可以区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④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调节范围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还包括非经济领域;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其他领域处于次要地位。⑤政策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通过;货币政策则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二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③二者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④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引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取增加税收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审稿:梁侠编校:王艳秋)
一、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②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只能来源于国内;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债务收入包含向国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借款等,因此,财政收入既可以来源于国内,也可以来源于国外。③增加的主要途径不同。增加国民收入最主要的是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是依靠税收收入。④计算方式不同。国民收入是统计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财政收入是通过预算的方式确定当年的国家的收入。⑤处理的关系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在财政分配中,主要是处理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联系:①二者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都以利税(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重要经济指数,增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②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三部分:国家收入、企业(或集体)收入、个人收入,其中国家收入就是财政收入。③部分用途相同。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属于积累,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支出和发展科、教、文、卫的支出属于公共消费。
二、预算与决算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指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是预算执行的结果。②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地进行管理,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实现国家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它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检验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一年经济工作的得失成败。
联系:①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②预算是决算的前提,预算的执行结果是决算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和综合反映,可以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②组成不同。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联系: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②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使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得以实现,是财政收入的目的。
四、税、利、债、费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税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利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二是国家从参股企业中获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费是国家机关包括一些事业单位为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一定数量的费用。②获得方式不同。税是依法固定、强制、无偿征收;利是按国家规定征收;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获得;费是提供服务收费、罚没、捐赠等。③特征不同。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利具有无偿性、强制性,但不具有固定性;债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费分为三类:国家机关的收费、罚没和国际捐赠。其中,国家机关的收费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但不具有无偿性;罚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但不具有固定性;国际捐赠具有无偿性,但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
联系:税、利、债、费都是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都影响着国家财政作用的发挥。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②内容不同。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调整、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构成。③类型不同。财政政策根据它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货币政策从总量调节出发,也可以区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④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调节范围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还包括非经济领域;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其他领域处于次要地位。⑤政策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通过;货币政策则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二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③二者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④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引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取增加税收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审稿:梁侠编校:王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