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掌握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了解幼儿、教师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促进幼儿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的对象、内容繁多,评价的途径、方法、手段和类型也多样。如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体质评价,每一种形式中就包含很多内容和环节。因此在评价中要贯穿于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为形成幼儿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奠定良好基础;为体现幼儿自主精神提供最大可能。也就是说要注重幼儿发展状况、幼儿活动兴趣、动作学习过程和表现、个体成长规律。
一、幼儿园体育工作评价
(一)组织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将“体育活动”纳入整个幼儿园工作的议事日程,在每学期保教工作计划中有体现,落实措施明确、具体;
2.领导定时检查体育活动实施状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
3.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按时开展幼儿体质测试,记录资料真实、完整,及时进行测试结果分析,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
4.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领域的教育研究。
(二)环境设施
1.有安全、充足的运动场地。户外场地夏天时有遮荫,冬天时有日照。场地类型丰富,适宜幼儿进行不同类型的活动。能因地制宜拓展幼儿运动空间,创设丰富、自然的活动场地,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灵活开展体育活动,注重环境安全;
2.有计划地及时添置、更新和维护体育设施和器材,确保运动设施和器材的安全;
3.有不同功能的大型体育设施,中、小型体育玩具充足,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幼儿身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4.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运动游戏资源,包括民族传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自制玩具和材料丰富。
(三)实践活动
1. 在园幼儿、教职工全员参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 坚持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确保1小时科学体育活动。
3. 坚持每天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及民族特色体育活动。
4. 能根据季节选编幼儿体操,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丰富有趣。
5. 每周有计划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亲子运动会,每月向社区开放体育设施1—2次。
6. 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及均衡发展的需要,并能渗透相关的教育。
7. 能科学地安排幼儿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密度适宜,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有对幼儿积极的保护措施。
8. 在户外场地有足够的教师监督、管理幼儿。教师站位合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危险发生。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适时给与支持和帮助。能注意个体差异,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四)活动效果
1.幼儿运动能力达本年龄段发展水平,体质测试合格率达85%以上。
2.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情绪愉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幼儿平均出勤率不低于80%,园内无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4. 注意总结积累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在社区有一定影响。
(五)特色
1.体育活动有创新,形成园所文化和体育特色。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一)活动条件
1.活动时间。
(1)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和每周1~2次体育教学活动。
(2)其中1小时体育活动。
(3)各班每次活动时间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
2.活动场地。
(1)有充足的空间,场地分布合理。
(2)因地制宜,创设环境。
(3)综合利用各种场所让幼儿锻炼身体。
3.活动材料。
(1)材料丰富多样。
(2)材料适应幼儿能力的特殊需要。
(3)材料能灵活多变,可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组合。
(二)幼儿活动
1.活动状态。
(1)对体育活动有濃厚的兴趣。
(2)情绪饱满和稳定。
(3)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2.行为习惯。
(1)遵守体育活动的有关秩序,活动常规好。
(2)纪律性强,互相合作,共同游戏。
(3)有一定的坚持性,不怕困难。
3.动作发展。
(1)能够较好的完成适合本年龄特点的各项基本动作。
(2)动作较准确,协调性较好。
(3)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作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4.运动能力。
(1)走、跑、跳达到年龄标准。
(2)平衡、攀爬、投掷、钻达到年龄标准。
(3)能够进行适合本年龄的运动项目。
(三)教师指导
1.创造条件。
(1)熟悉并合理选择、安排、调整各活动场地与器械。
(2)把握好活动时间。
(3)制作和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
2.活动设计。
(1)目标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2)各运动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适中合理。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具体措施清楚明了。
3.组织能力。
(1)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以语言、动作等作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运用材料探索多样性的玩法。 (3)语言简练、规范、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理解。
(4)教师基本功扎实,调控活动能力强,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关注幼儿,满足其合理需要。
4.活动效果。
(1)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各种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活动目标能在过程中基本得以落实。
四、对幼儿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负荷的评价
幼儿生理、心理负荷的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两种:观察法和生理指标测定法(脉搏测定或心率测定)。
(一)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有系统的、主动的、有意的知觉活动。指有目的、有顺序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这里主要是从幼儿完成动作的质量,幼儿的面色、呼吸、汗量;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绪等方面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幼儿疲劳程度表现可以参考下表。
幼儿疲劳程度参考表
(二)生理测试方法
与观察法比较,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它包括对脉搏、呼吸频率、肺活量、体温变化、尿蛋白等方面的测定,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在幼儿园里采用的是脉搏测试法(有条件的可以测心率)。
脉搏测定法是指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多次测定幼儿的脉搏,掌握活动中脉搏变化的情况,分析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
五、幼儿体质评价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的范围和测定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发育水平(如身高、体重、胸围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如心率、血压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如跑、跳等)、心理发展水平(如智力、心理健康水平等)、适应能力(如发病率、预防接种率等)。
对幼儿进行体质评价,是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方面。幼兒运动能力测定的内容:身高测量、 10米折返跑(秒)、立定跳远(厘米)、网球掷远(米)、双脚连续跳(秒)、坐位体前屈(厘米)、走平衡木(秒)。
参考文献
[1]杨金风.运动中成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雷娜特 齐默尔(德).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雷娜特 齐默尔(德).幼儿运动教育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的对象、内容繁多,评价的途径、方法、手段和类型也多样。如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体质评价,每一种形式中就包含很多内容和环节。因此在评价中要贯穿于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为形成幼儿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奠定良好基础;为体现幼儿自主精神提供最大可能。也就是说要注重幼儿发展状况、幼儿活动兴趣、动作学习过程和表现、个体成长规律。
一、幼儿园体育工作评价
(一)组织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将“体育活动”纳入整个幼儿园工作的议事日程,在每学期保教工作计划中有体现,落实措施明确、具体;
2.领导定时检查体育活动实施状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
3.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按时开展幼儿体质测试,记录资料真实、完整,及时进行测试结果分析,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
4.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领域的教育研究。
(二)环境设施
1.有安全、充足的运动场地。户外场地夏天时有遮荫,冬天时有日照。场地类型丰富,适宜幼儿进行不同类型的活动。能因地制宜拓展幼儿运动空间,创设丰富、自然的活动场地,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灵活开展体育活动,注重环境安全;
2.有计划地及时添置、更新和维护体育设施和器材,确保运动设施和器材的安全;
3.有不同功能的大型体育设施,中、小型体育玩具充足,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幼儿身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4.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运动游戏资源,包括民族传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自制玩具和材料丰富。
(三)实践活动
1. 在园幼儿、教职工全员参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 坚持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确保1小时科学体育活动。
3. 坚持每天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及民族特色体育活动。
4. 能根据季节选编幼儿体操,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丰富有趣。
5. 每周有计划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亲子运动会,每月向社区开放体育设施1—2次。
6. 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及均衡发展的需要,并能渗透相关的教育。
7. 能科学地安排幼儿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密度适宜,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有对幼儿积极的保护措施。
8. 在户外场地有足够的教师监督、管理幼儿。教师站位合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危险发生。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适时给与支持和帮助。能注意个体差异,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四)活动效果
1.幼儿运动能力达本年龄段发展水平,体质测试合格率达85%以上。
2.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情绪愉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幼儿平均出勤率不低于80%,园内无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4. 注意总结积累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在社区有一定影响。
(五)特色
1.体育活动有创新,形成园所文化和体育特色。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一)活动条件
1.活动时间。
(1)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和每周1~2次体育教学活动。
(2)其中1小时体育活动。
(3)各班每次活动时间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
2.活动场地。
(1)有充足的空间,场地分布合理。
(2)因地制宜,创设环境。
(3)综合利用各种场所让幼儿锻炼身体。
3.活动材料。
(1)材料丰富多样。
(2)材料适应幼儿能力的特殊需要。
(3)材料能灵活多变,可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组合。
(二)幼儿活动
1.活动状态。
(1)对体育活动有濃厚的兴趣。
(2)情绪饱满和稳定。
(3)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2.行为习惯。
(1)遵守体育活动的有关秩序,活动常规好。
(2)纪律性强,互相合作,共同游戏。
(3)有一定的坚持性,不怕困难。
3.动作发展。
(1)能够较好的完成适合本年龄特点的各项基本动作。
(2)动作较准确,协调性较好。
(3)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作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4.运动能力。
(1)走、跑、跳达到年龄标准。
(2)平衡、攀爬、投掷、钻达到年龄标准。
(3)能够进行适合本年龄的运动项目。
(三)教师指导
1.创造条件。
(1)熟悉并合理选择、安排、调整各活动场地与器械。
(2)把握好活动时间。
(3)制作和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
2.活动设计。
(1)目标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2)各运动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适中合理。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具体措施清楚明了。
3.组织能力。
(1)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以语言、动作等作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运用材料探索多样性的玩法。 (3)语言简练、规范、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理解。
(4)教师基本功扎实,调控活动能力强,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关注幼儿,满足其合理需要。
4.活动效果。
(1)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各种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活动目标能在过程中基本得以落实。
四、对幼儿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负荷的评价
幼儿生理、心理负荷的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两种:观察法和生理指标测定法(脉搏测定或心率测定)。
(一)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有系统的、主动的、有意的知觉活动。指有目的、有顺序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这里主要是从幼儿完成动作的质量,幼儿的面色、呼吸、汗量;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绪等方面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幼儿疲劳程度表现可以参考下表。
幼儿疲劳程度参考表
(二)生理测试方法
与观察法比较,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它包括对脉搏、呼吸频率、肺活量、体温变化、尿蛋白等方面的测定,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在幼儿园里采用的是脉搏测试法(有条件的可以测心率)。
脉搏测定法是指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多次测定幼儿的脉搏,掌握活动中脉搏变化的情况,分析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
五、幼儿体质评价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的范围和测定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发育水平(如身高、体重、胸围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如心率、血压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如跑、跳等)、心理发展水平(如智力、心理健康水平等)、适应能力(如发病率、预防接种率等)。
对幼儿进行体质评价,是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方面。幼兒运动能力测定的内容:身高测量、 10米折返跑(秒)、立定跳远(厘米)、网球掷远(米)、双脚连续跳(秒)、坐位体前屈(厘米)、走平衡木(秒)。
参考文献
[1]杨金风.运动中成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雷娜特 齐默尔(德).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雷娜特 齐默尔(德).幼儿运动教育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