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 润物无声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着以积极的慈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慈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慈善文章鼓舞人的编辑方针,本刊2012年第6期《慈善文化进校园》栏目择优选登了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中小学、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三中的33篇优秀征文。在整理和编校这些稿件的过程中,编者被这些童稚却饱含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点滴中却闪烁着慈善的真情——小作者们善于发现慈善文化,笔触细腻、鲜活,或直抒胸臆,或记录身边的慈善义举。借此我们欣慰地看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没有流于被动的程式化教育,而是在老师、家长配合下,对中小学生循循善诱,从知、境、行三个方面潜移默化,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慈善,顾名思义,是慈心善举的知行合一。慈善文化不仅包括慈善的精神,还涵盖着慈善的生活方式、慈善的价值体系,以及慈善的传统和信仰。慈善文化有一种追求美和光明的激情,它通过艺术和教育的途径,以臻人格的完美。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发起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向中小学校免费赠阅《慈善读本》等方式,让这美与光明洒遍了大江南北。借此契机,《慈善》杂志社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反馈“慈善文化进校园”社会反响,跟踪记录慈善文化的校园传播动态。
  作为《慈善读本》首批免费发放的试点学校,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校、福建省罗源县第三中学最先沐浴到了慈善文化的春风。两地校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征文活动,并在全国各地的来稿中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的征文稿件,可以从侧面看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的真实成效。通过阅读《慈善读本》,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无论是一句话、一幅图,抑或是一个故事,无不激发着学生们向善的热情。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的引导配合,和言传身教的影响。引言中提到,慈善文化对校园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从知、境、行三个维度上起作用的。具体来说,“知”是认知、感知,“境”是塑造慈善文化环境,“行”则是在慈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把“知”付诸于实践。
  慈善文化体验贵在感知
  以《慈善读本》为载体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首先从认知层面上带动了师生、家长的精神需求,也引发了他们对慈善事业更加深刻的思考。许多作者在文章中对什么是“慈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阐释。
  夏珊珊(马鞍山市金玉兰小学)《我在慈善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一文中写道“有了爱心,就有了慈善,就会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当你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有人来关爱你,帮助你,这就是爱心慈善的魅力。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公正,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地球、关爱别人。没有爱心,没有慈善。就不会有今天这美好的世界。”
  魏祖健(马鞍山市和县城南初中)在《爱汇成慈善》则认为,“小小的爱汇集在一起,便成了慈善这个大的字眼。每个人都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将每个人的小爱聚在一起,便是无疆的大爱,这便是慈善。”
  相对前两位小作者而言,周冲(马鞍山市历阳镇中心小学)对慈善的理解更加感性,他在《爱动我心》中说,“慈善是阳光,她能照耀大地,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慈善是春风,她能唤醒万物,抚平难以抹去的累累伤痕;慈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爱,她能够充实心灵,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
  在征文来稿中诸如此类对慈善内涵的思考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每位作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阐释慈善的意义,虽然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慈善的真谛——爱与光明。
  小作者们不但从理论认知上了解了慈善文化,还把这种感知与体验深入到了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他们童真的明眸善于发现真、善、美,发现慈善。在《慈善读本》的启迪下,小作者们感知到了家长、老师、朋友、陌生人的爱与奉献,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像甘露同学的《穷人日记》、孔维政的《慈善,让爱永驻心间》、黄子尧的《爱心》等征文记录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社会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以及感恩之情。
  《慈善读本》把慈善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纳入系统的教育范畴,增益了思想道德教化和感知,是对德育的大胆尝试,是对现代社会民意诉求的体现。
  慈善文化氛围重在塑造
  相对于社会外部环境,校园是片更加纯净、温润的土壤,有利于推动慈善文化的培育。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增长的一把钥匙、一扇窗。
  教师、家长在塑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次征文来稿中,几位教师、家长就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做了生动地介绍:
  罗源三中教师尹海影在《慈善有感》记叙了开展“慈善读本进校园”主题班会的亲身经验和体会,总结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慈善文化的德育经验。他这样写道:“如果班会课上,照本宣科地把《慈善读本》的教材内容传输给学生,形式上比较枯燥,教育效果也不好。把慈善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慈善和培养慈善意识,教育效果会更佳。”
  罗源三中学生家长潘建华以《感恩教育——幸福的源泉》为题,详述了家庭教育对慈善文化氛围塑造的重要性、持久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着教育作用。父母关心他人、尊敬老人,孩子也会发现,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回馈社会。知恩图报的种子会在孩子心中深深地扎下根去,并且会开花结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对慈善文化氛围的塑造方式,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慈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包容而平等的文化体验。在校园推广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更不能搞应试教育。而只有情理的感化,道德的教化,才能使慈善文化深入人心,像常青藤般长久地扎根于校园。从这些教师、家长的文章中可以欣喜地看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没有流于形式主义。在学校,老师们组织学生学习了《慈善读本》,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于慈善和感恩的课内外活动;在家庭,家长们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循循善诱、以言传身教感染着下一代的成长。   校园的慈善文化氛围塑造起来了,又能对社会慈善文化环境进行反哺。《慈善读本》增加了慈善文化的亲子教育机会,调动起学生家长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把这种文化氛围扩散到校园外部社会中。全民参与慈善事业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无疑为以后的校园慈善文化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相得益彰的事情。
  慈善文化发展旨在践行
  在慈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把对慈善文化的感知付诸于行动,显得尤为重要。“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慈善读本》作为先期的间接经验、知识,起到先期的引导作用。要真正地发展、完善校园慈善文化,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在慈善实践过程中,青少年儿童“手脑并用”的优秀特质可以得到发挥,反之还能加深他们对慈善文化的感悟和体验。这是一个对慈善文化发展颇有助益的循环过程。
  詹昊(马鞍山市九村小学)在《感动唤起行动》一文中,发起了这样的行动倡议:“作为一名小学生,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行善的心,一颗互助友爱的心: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捐给贫困山区缺少课外读本的学校,把自己穿不下的衣服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李文心(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初中)的《慈善需要关爱与尊重》这样写道,“行善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当你遇见乞丐时,弯下腰,轻轻放下一枚硬币,当你坐公交车时,看见不便的老人,让人位子,当你……行善,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予他人帮助。不要把他们当作接受馈赠与帮助的对象,而是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和姊妹。”
  这些文字片断,折射出了中小学生们善良而细腻的人性光辉。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懂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行善。最难能可贵的是,像李文心同学一样,许多小作者们注意到爱己及人的同时,要有平和、平等的心态,以免对受助者形成心灵上的伤害。他们的慈善行动细致入微,饱含暖意。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声音的反馈,这其中有赞扬、支持,也有建议和质疑。我们感谢鼓励和支持,也乐于接受合理、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但是,对于一些曾经质疑《慈善读本》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言论,这些来自校园一线的教师、家长、学生的征文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种回应。事实说明,《慈善读本》不但没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反而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活泼,营造了团结友爱、尊师孝亲的和谐氛围。
  马鞍山市和罗源三中的慈善征文是“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一个掠影。迄今为止,《慈善读本》的免费发放量已逾百万册,受赠学校参与“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的同学超过十万人次,《慈善》杂志编辑部收到各学校推荐的征文来稿千余篇。此次将这些有代表性的稿件分列条陈式的展现出来,是希冀能够鼓舞读者,分享爱与光明。
其他文献
缘苑    老马正传 健身之道  段纪夫
全新的打防模式、智慧的服务形态、高效的调解方式……2019年5月以来,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派出所犹如脱胎换骨,以一个智慧派出所的现实模样脱颖而出。  南京新街口商圈号称“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派出所位于商圈东部板块,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域综合性派出所。2019年以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以新街口派出所为试点,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探索以科技之“智”谋市域之“治”。“智慧打防”  2019年国庆节前一周,一
4·20雅安芦山地震后,天津市慈善协会积极组织各界力量开展向灾区募捐献爱心活动,截止8月31日,共为灾区募集善款3216.21万元。在震后重建过程中,天津市慈善协会组成赴雅安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组,由常务副会长王学富、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带队,在四川省慈善总会工作组的支持协助下,深入极重灾区雅安市芦山县、重灾区雅安市天全县、荥经县以及成都市邛崃市,先后对老年大学、幼儿园、社会福利中心、学校、敬老院等项
这是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清澈的瞳仁透着善良的光芒;这是一群温暖人间的天使,高贵的灵魂散发着无私的气息;这是一个青春活力的集体,纯洁的队伍传递着爱的接力棒。  他们是徐州的慈善形象大使。    搭筑爱的桥梁    “为所有热心慈善事业的善良人士提供一个施展爱心的平台,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善心,使全社会对慈善事业更加关注,调动社会做慈善的积极性,搭筑爱的桥梁,为弱者提供生命方舟。”  2007年1月,刚
自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将基金会划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大类。近年来,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大幅增长,在慈善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爱佑慈善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都是较早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成功道路,助力慈善公益发展。  爱佑慈善基金会  爱佑慈善基金会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后国内首家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由企业
美国人寿保险推销大王法兰克·贝格曾做过一件事情,不仅令众人交口称赞,也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  当时,入职保险行业已两个多月的贝格一直没有“开张”,他心里万分焦急。他明白,如果在3个月的试用期里,不能成功签回一张保单,他将面临被辞退的可能。有一天,当贝格终于敲开一户家门时,开门的竟是一个满脸愁容的小姑娘,她礼貌地向贝格问好。贝格站在门口,很耐心地给她说明了来意。  小姑娘抱歉地对贝格说,她的父亲已经
手捧《慈善读本》,我读得入了迷,深深地被第六单元——爱心行动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吸引。  一位神学院的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圣经》里“乐善好施”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每次宣讲完毕后,要在10分钟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上坐着一个乞丐—
每次看大连慈善宣传片《慈爱暖滨城》,我都会被其中的感人情景所深深打动。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尿毒症患者宋琳琳,虽然时隔两年,但我至今仍然记得那次“放飞梦想”的采访。  那是2006年9月的一天,大连市慈善总会为“慈爱月”宣传片临时组成的“摄制组”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市郊的革镇堡砬树房村进行采访,首次当“编导”的我既兴奋又紧张。事先听项目部的同事介绍,这次的采访对象宋琳琳14岁时被查出患有尿毒症,
广州永庆坊  墙面斑驳脱落、道路狭窄泥泞,阳台上晾的衣服与电线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广州旧城特有的画面。2015年前的永庆坊就是这个样,谁能想到3年后它能迎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就此成为广州“网红”地标之一。  在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这个“老广州”印象里,永庆坊恩宁路一带,曾经和附近的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形成鲜明的对比,“两面广州,一面先进繁华,一面破旧衰败”。  改变源于2015年“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深圳创新高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南山区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站稳中国百强区之首后,正举全区之力,在科创、产业、交通三大领域发力,谋求核心引擎升级,飞速驶向世界级湾区。紧盯基础研究  一年多时间,成立5个研究中心,设立11个院士工作室,吸引18名院士攻坚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前沿领域……作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鹏城实验室,用快速发展诠释了“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