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比尔”邦奇与地理学传奇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卫·哈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声名鹊起,作为一门“小”学科的人文地理学被更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者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城市研究乃至文学等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广泛阅读哈维等人文地理学家的论著,致力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但是,很多人忽视和忘记了另一位与哈维齐名且更有传奇色彩的地理学家——被称为“野比尔”的威廉·邦奇(William Bunge,1928-2013)。
  “野比尔”这个绰号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邦奇桀骜不驯、不走寻常路的个性。也许正因此,邦奇虽然在学术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命途潦倒,最后竟没有在大学谋得一个稳定教职。直到他生命的后期,才有地理学家慢慢关注他并给予高度评价。他的学术和人生经历被重新研究,他的书籍也被重新出版,他一下子从一个学术边缘人成为主流关注的对象。
  我关注邦奇,一方面与自身对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兴趣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个人相关——著名经济地理和地理学思想史学者、英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杰出学者巴恩斯(Trevor Barnes)。巴恩斯谦逊平和,平易近人,我在加拿大访学期间主要与他合作,私下里亲切地叫他“老巴”。老巴已经六十五岁,著述颇丰,其中至少有三篇专论邦奇其人其作,而且发表于地理学知名刊物(如二0一七年发表于《环境与规划A》(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的《边缘人和他的核心贡献:邦奇的创造性空间与美国地理学》以及二0一六年发表在《加拿大地理学家》(Canadian Geographer)上的《奇异组合:哈特向和邦奇》,本文一些素材即来自这两篇文章),这也是很罕见的。在一封与我谈及地理学的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的邮件中,老巴特意提到了邦奇,并将他写的关于邦奇与创造地理学的文章发给我,使我着实喜出望外,因为我早已对邦奇感兴趣,却苦于资料限制。深入了解后,越发觉得邦奇是一个个性鲜明、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影响与传奇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学科和历史也是来自生活,是鲜活的人物、事迹而不是枯燥的大事年表。也许只有传奇人物才能真正明白传奇人物,所谓“英雄惜英雄”。老巴和邦奇之间可能就是如此。所有杰出的作品,无论是文学艺术的,还是科学的,其实都在或明或暗地阐述命运这一主题。命运是我们想把握却不能把握的东西。命运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创造,邦奇就是一位极富个性和创造力的地理学家。
  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出了两个伟大人物:哈维和邦奇。这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强调并投身“革命”——计量革命和激进地理学的革命,理论立场都至少曾转变两次。计量革命倡导将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方法引入地理学,追求地理研究的一般法则;激进地理学家则主张地理学和地理学者应该关注、介入、改变并影响社会。既然名之为“革命”,就意味着根本性的变革。一个学者发动两次根本性的变革也是非常罕见的,因而这两人都被载入史册。但与哈维的名声大噪、影响广布不同的是,邦奇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中国地理学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他,遑论其他学科。邦奇先是作为计量革命的先锋和代表人物,后来亲身投入底特律内城的社区改造活动,长期在菲茨杰拉德社区以亲身实践来创造新的地理学。他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虽然有一些著名地理学家,比如古德柴尔德、哈格斯特朗评价他为“天才和专业的佼佼者”,但他还是长期被主流所排斥。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地理学者终于认识到他的学术价值,邦奇也由边缘人成为核心,这本身就是传奇。
  学科或理论“革命”无疑是创造性极强的学术贡献。但是,理论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这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以往的对创造性的研究中,往往忽视地点或地理的因素。老巴以邦奇的事迹为案例,提出了地理学理论创新其实都是地方化(place-based)的重要观点。英籍匈牙利作家、学者亚瑟·库斯勒曾提出关于艺术和科学的创造性理论,认为创造性活动发生在两种不同类知识的交界地带,而只有让自己的视野和思想开放,善于进行不同类事物的关联,并在不同条件下把它们像做化学实验那样“把试剂摇到一起”,条件与思想成熟后,创新就产生。
  老巴认为库斯勒没有考虑地理或地方在形成创造性思想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打算发展库斯勒的框架,添加地理等要素,并把创新发生的地方划分为边缘和中心,认为恰恰是远离正统地理学的边缘性大学、地方支撑了邦奇的研究,使其研究不断趋于成熟,避免了在核心处的传统势力和权威的阻力。尽管邦奇在两次创造性活动中似乎都是边缘人物,得不到所谓主流认可,后来其著作却成为地理学的经典。
  邦奇于一九二八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拉克罗斯。一九四六至一九五0年在贝洛伊特学院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应征入伍,并在一九五0至一九五二年期间担任与核战争有关的培训师。其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正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师徒俩恩怨纠葛不断。哈特向是一个内敛、挑剔、苛刻、谨守规则的人,而邦奇恰恰相反,是一个随心所欲、粗枝大叶、野性难驯和挑战规则的人。一九五六年硕士毕业后,邦奇本来已经直接在地理系读哈特向的博士,但一次重要考试竟然没及格,原因则主要在于哈特向投了反对票,导致邦奇被退学,这对心高气傲的邦奇是沉重的一击。在后来的通信中,哈特向表示主要在于邦奇的地理观念有问题,没抓住重要的东西。邦奇则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并针锋相对地回应哈特向:他抓住的恰恰是重要的东西,就被退学而言,他的过错绝没有威斯康星老师的愚蠢那么严重。
  那么,到底两人各自认为的重要或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哈特向曾经在一九三九年出版《地理学中的性质》,被公认为地理学的经典之作,也由此奠定了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他在书中提出了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得到许多地理学家的认同。但是,区域地理过于强调特殊性,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尤其是一名叫舍费尔的名不见经传的地理学家,一九五三年在著名的《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哈特向与区域学派,认为地理学应该走实证和计量化的路子,以探讨一般性的法则为要务。保守顽固的哈特向迅速回击,并获得了当时欧美主流地理学家的支持。邦奇犯的恰恰是这种“路线”错误,他读了舍费尔的论文,思想开始发生变化,这当然为哈特向所不容。所以,邦奇在地理学的主流阵地——保守的美国东北部,特别是中西部大学——不被待见。一九五八年,博士计划失败之后,他跑到了处于边缘地带的华盛顿大学。当时,华盛顿大学刚好有一批人,以青年教师加里森(William Garrison)为首的众多男性研究生形成一个研究队伍,邦奇把它称为“加里森突袭队”(The Garrison Raiders,这个名字也反映了邦奇的反叛精神)。邦奇根据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理论地理学》成为该团队的重要文献,它试图为地理学寻找一般理论与法则,掀起了计量革命的浪潮。西雅图和华盛顿大学也由地理研究的边缘地方与单位逐渐成为计量革命的中心。邦奇并没有因此交上好运。他的博士论文要出版,审查人却又是他的老师——哈特向。果然,哈特向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认为邦奇写了一本“错误连篇,该被烧掉的书”。邦奇决心克服困难,哪怕是自费出版。他求助于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后者对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并支持其出版。最终,穷困潦倒的邦奇博士,由其父亲——一个抵押经纪商(提供整个家庭一半收入来源)——资助出版了《理论地理学》。出版費一千八百美元,印了八百册,而且是由瑞典隆德大学出版的。边缘人在边缘的地方出版了被边缘化的伟大著作。
其他文献
(一)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刚刚响起,我就看到邮递员孟大叔穿着绿色上衣,骑着那辆笨重的永久牌自行车拐进我家种满了月季花的院子。  他把自行车架好撑在屋檐下,在车后座那个硕大的绿包包里一阵翻找。我站在边上看着他,知道肯定没有写给我的信。正如我妈说的,谁吃饱没事做给一个10岁的小毛孩写信呢。  孟大叔翻了半天递给我一封信说,特尼,你奶奶的信。我看到信封上写着“腾秀秀”三个细长的字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有人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在工业文明的大前提下,再怎么强调城市的作用都不为过。一方面,作为生产交换消费中心,城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另一方面,城市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便利的服务、更多的机会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从西方早期的工业化浪潮,到二战后各国经济振兴战略,再到如今后发展中国家实现跨域式发展,城市化
摘要: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史上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人物塑造上,还是在主题发掘的深广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厚的,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理解和诠释,其中以知识分子为素材的小说更是让人叫绝,回味无穷,让人们看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形。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孤独感;悲剧性    中国文学泰山北斗鲁迅先生的作品大
〔关键词〕家长会;沟通;问卷;案例;现身说法;视频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家长会是家长、教师、学校三者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家长清楚学校发展的思路、孩子的在校表现、教师的教育路径等,可以让学校与教师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前家长会的常态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家长旁听,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尤其在会后,许多
黄胜2007年履新山东省副省长时,他在曲阜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曲师”)的一位校友曾感慨道,他的升迁在情理之中:“他当年在学校很风光,是当时的学生会主席,政治潜质那时就得到了有效开发和拓展。”细细探究黄胜的成长经历,有助于人们看清其仕途一路向前的资本从何而来。  处事老练的高材生  黄胜1954年出生于潍坊一个干部家庭,这让他与一些农家子弟相比,从小就与政治有了更多的接触。一篇报道中曾写道:“黄胜的
摘要: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心理活动课正向专业、高效的方向前行。面对更高要求的心理课堂,结合教学教研经验,在传统备课程序之上,从“备”理论依据,挖掘相应的教学内容;“备”情绪体验,给学生带来积极情感體验;“备”教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三个方面探讨心理活动课的备课新角度,让心理活动课更加专业、高效。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备课;情绪体验;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他们焚烧他的球衣。他们将他的面孔印在小便池内。他们不停诅咒他,诅咒他,就差没拆了他的广告牌。球队老板在一封公开信里对他破口大骂──他们为此欢呼雀跃。  离开骑士一年后,当勒布朗·詹姆斯随迈阿密热队输掉首次NBA总决赛时,克利夫兰人幸灾乐祸。自命不凡的他亦呛声还击。“对所有因我失败窃喜的人来说,当一天结束,他们明天醒来还得过和今天同样的生活”,2011年詹姆斯曾说。  那已是陈年往事。今时今日,我们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心理辅导;生态模式    生态模式理论源于交互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和个体身处其中并发挥作用的多元化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著名学校心理学研究者Sheridan与Gutkin2000年撰文针对传统学校心理服务的问题和缺陷,提出21世纪的学校心理学应提倡生态模式。该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与个体身处其中并发挥作用的多元化环境之间不断相互
〔摘要〕班主任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分析学生性格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和核心要素(焦虑情绪),通过和学生一起运动,改变学生情绪性质并及时输入积极、健康的知识,最终高效、彻底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转变。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52-04  许多教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学院曹胜高教授的《中国文学的代际》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直接关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文学变革期的研究作为关节点,选择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与近代五个历史节点,从先秦阶层分化、汉魏思想转型、唐宋制度变革、元明清文化形态以及近代的社会转进等角度,分析了社会整合之于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学在此转型之中基本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该书将政治变迁、社会整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