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使制造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中国这样属于工业化进程初期的大国来说,信息化既是挑战,也为抢占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加快企业软件合规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多企业决策者难以回避的课题。
金融危机让人们开始反省曾喧嚣一时的“新经济”概念,很多国家在金融资本的主导下,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从而走向了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泡沫化。在全球金融危机让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的时候,唯有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不但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而且经济增长迅速。事实证明,制造业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制造业信息化是德国的制造业至今仍独占世界鳌头的根本原因。制造业信息化不仅能大大缩短产品研发、设计的周期,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而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9.8%,超过美国(19.4%)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远没有成为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制造业的创新程度较低,工业信息化水平依然落后。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仍旧持续,美国经济数据远逊预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巨大的压九一方面是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欧美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大环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冬天到来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帮助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商走过冬天,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若想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加强信息化水平,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软硬件也是技术创新的载体。然而由于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还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购买,而忽视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软件,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因此,加速中国制造业软件合规,成为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引擎。
由大变强的唯一选择
201 1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十个年头,在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监督也日益严格。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相继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市场上更加成熟和负责任的一员,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商也应积极维护国家政策,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软件法律合规。
不仅国内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尊重知识产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外贸业务为主的中国制造业,更应当注意国际贸易的法律和风险规避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谋求开拓海外市场,尊重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按照国际规范运作成为企业迫切的需求。2011年7月,美国华盛顿州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案》,新法律要求其出口的产品在华盛顿州销售的制造商仅使用获得完全许可的软件,以实现IT法律合规。根据该法案,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盗版或未经授权的软件并拒不改正,无论其违法行为发生在何处,只要其产品在华盛顿州销售或者许诺销售,都将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导致其在美国华盛顿州被政府或其竞争者起诉,并可能因此导致货物在美国被扣押、被禁止销售、以及被判令支付赔偿金,甚至惩罚性赔偿,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应当说,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然而,我们仍看到有些国内知名制造企业因无视知识产权,使用未经授权软件,导致企业受到法律的严惩,经济和声誉均受到严重损害。2008年5月,西门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对深圳市明兴模具厂和明兴模具工程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犯其享有著作权的软件。2010年7月,广东高院做出终审判决,判令明兴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5万元。2010年,曾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光彩之星”、“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的深圳市旺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涉嫌大规模使用微软等软件公司的盗版软件。2011年2月,涉事双方达成和解,旺鑫公司承诺不再从事任何侵犯原,告版权的行为,购买原告正版软件产品并支付赔偿金80万元。这类案件给仍在使用盗版软件的中国制造商们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厂商也在通过不同的渠道积极维权。归根结底,软件厂商研发的动力来源于市场,而盗版会明显侵蚀企业利润,降低其推出新产品、新应用的积极性,最终阻碍用户及全社会共享创新成果。因此,例如金山、浩辰、CAXA等知名的民族软件企业也开始在企业范围内大力打击盗版,并广泛参与“绿书签”等政府及其它社会单位主导的反盗版活动,积极倡导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积极应用正版软件的楷模,这也是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
正版化提升信息化
遵守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实施软件合规,将帮助中国制造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企业推进软件正版化进程,消除盗版软件安全风险》白皮书发现,企业使用盗版软件,将使公司面临重大的安全风险,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所导致的损失远远大于购买廉价盗版软件所节省下来的成本。比如,企业因使用盗版软件导致数据或信息丢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达41万元;当系统出现漏洞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时,数名IT员工需要至少1到2天的工作才能还原数据,由此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65万元企业使用盗版软件违反了版权法,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公司的品牌和声誉造成损害。
另外,软件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表明,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推动正版化、正版化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化。2011年,专业生产液晶显示器的昆山扬皓光电响应版权局的号召,在公司内全面实现软件合规并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层认识到,正版软件稳定性高、IT配套服务完善,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软件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而且便于管控IT维护的人力和能耗成本。这样,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也跃上新台阶。可见,加快“中国制造”的软件合规,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不断发展壮大,不论是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制约,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自身需要,还是出于维护中国制造业企业形象的考虑出发,加快企业软件合规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多企业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课题。对于谋求海外布局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并实现软件合规,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金融危机让人们开始反省曾喧嚣一时的“新经济”概念,很多国家在金融资本的主导下,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从而走向了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泡沫化。在全球金融危机让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的时候,唯有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不但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而且经济增长迅速。事实证明,制造业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制造业信息化是德国的制造业至今仍独占世界鳌头的根本原因。制造业信息化不仅能大大缩短产品研发、设计的周期,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而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9.8%,超过美国(19.4%)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远没有成为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制造业的创新程度较低,工业信息化水平依然落后。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仍旧持续,美国经济数据远逊预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巨大的压九一方面是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欧美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大环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冬天到来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帮助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商走过冬天,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若想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加强信息化水平,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软硬件也是技术创新的载体。然而由于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还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购买,而忽视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软件,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因此,加速中国制造业软件合规,成为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引擎。
由大变强的唯一选择
201 1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十个年头,在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监督也日益严格。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相继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市场上更加成熟和负责任的一员,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商也应积极维护国家政策,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软件法律合规。
不仅国内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尊重知识产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外贸业务为主的中国制造业,更应当注意国际贸易的法律和风险规避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谋求开拓海外市场,尊重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按照国际规范运作成为企业迫切的需求。2011年7月,美国华盛顿州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案》,新法律要求其出口的产品在华盛顿州销售的制造商仅使用获得完全许可的软件,以实现IT法律合规。根据该法案,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盗版或未经授权的软件并拒不改正,无论其违法行为发生在何处,只要其产品在华盛顿州销售或者许诺销售,都将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导致其在美国华盛顿州被政府或其竞争者起诉,并可能因此导致货物在美国被扣押、被禁止销售、以及被判令支付赔偿金,甚至惩罚性赔偿,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应当说,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然而,我们仍看到有些国内知名制造企业因无视知识产权,使用未经授权软件,导致企业受到法律的严惩,经济和声誉均受到严重损害。2008年5月,西门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对深圳市明兴模具厂和明兴模具工程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犯其享有著作权的软件。2010年7月,广东高院做出终审判决,判令明兴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5万元。2010年,曾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光彩之星”、“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的深圳市旺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涉嫌大规模使用微软等软件公司的盗版软件。2011年2月,涉事双方达成和解,旺鑫公司承诺不再从事任何侵犯原,告版权的行为,购买原告正版软件产品并支付赔偿金80万元。这类案件给仍在使用盗版软件的中国制造商们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厂商也在通过不同的渠道积极维权。归根结底,软件厂商研发的动力来源于市场,而盗版会明显侵蚀企业利润,降低其推出新产品、新应用的积极性,最终阻碍用户及全社会共享创新成果。因此,例如金山、浩辰、CAXA等知名的民族软件企业也开始在企业范围内大力打击盗版,并广泛参与“绿书签”等政府及其它社会单位主导的反盗版活动,积极倡导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积极应用正版软件的楷模,这也是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
正版化提升信息化
遵守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实施软件合规,将帮助中国制造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企业推进软件正版化进程,消除盗版软件安全风险》白皮书发现,企业使用盗版软件,将使公司面临重大的安全风险,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所导致的损失远远大于购买廉价盗版软件所节省下来的成本。比如,企业因使用盗版软件导致数据或信息丢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达41万元;当系统出现漏洞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时,数名IT员工需要至少1到2天的工作才能还原数据,由此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65万元企业使用盗版软件违反了版权法,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公司的品牌和声誉造成损害。
另外,软件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表明,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推动正版化、正版化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化。2011年,专业生产液晶显示器的昆山扬皓光电响应版权局的号召,在公司内全面实现软件合规并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层认识到,正版软件稳定性高、IT配套服务完善,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软件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而且便于管控IT维护的人力和能耗成本。这样,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也跃上新台阶。可见,加快“中国制造”的软件合规,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不断发展壮大,不论是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制约,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自身需要,还是出于维护中国制造业企业形象的考虑出发,加快企业软件合规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多企业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课题。对于谋求海外布局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并实现软件合规,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