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不应该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个良好契机。有效的课前预习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灵丹妙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通览全册——单元预习——课文预习”三步预习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通览全册,掌握全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学生拿到新书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这正是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预习的好机会。语文教材表面看来是一个个例文,但是只要细究其理,我们会发现,全册课文是有灵魂的,是有整体性的。所以,与其让学生茫然地跟着教师转,不如让他们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鸟瞰一下整个学期我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学起来一定会觉得清楚许多,并且还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于是,我们让学生在学期初通读前言,浏览目录,理清各单元的学习重点,翻阅有关知识的书页,重点是标题、插图等引人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为今后的预习与学习做好准备,减少预习和学习中的盲目性,少走很多不必要走的弯路。
二、 单元预习,火花碰撞
若是做一个比喻,期初全册预览是“走马观花”,那么单元预习就好比“驻足流连”。新课程小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的,有效预习也应以单元为板块。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本单元课文前,先将整个单元的内容浏览一遍。在预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另外,通过预习,对本单元课文的题目、体裁、作者、写作背景、课后练习等等,有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出其中的质疑点,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相比之下,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近一些了,预习所得的感受就会更深入一些,这时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初步理解了。
三、课文预习,主打阵地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单课课文的预习是预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并且将一直是高段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与传统的课文预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三步预习法”这一预习体系里,有了期初预习和单元预习作为铺垫,课文预习完全可以跳出“字词学习——通读课文——回答问题”的老框框,赋予了一种新的概念,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和内容,选择进行以下一两种活动,将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预习中来。
(1)了解背景,搜集資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也有些文章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待到课上,可借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单,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分层朗读,体会情感。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继期初预习的朗读,这里再一次提出了朗读,并非简单地重复。读很重要,这次朗读不但要求学生读通,而且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要求学生大概地体会到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是一种基于感悟的读,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学生在预习《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我便让学生在读时思考:“你觉得课文不同的部分应该在语气上做怎样的变化,这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因为是预习的朗读,并不要求学生字字句句地分析这个句子要反映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词句在读时应该怎样。这里只要求学生大致上有体会即可。
(3)循序渐进,提出见解。预习一篇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诵读课文后还可以从圈、查、划、抄入手,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如,思考这篇课文在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对这些问题,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最后,还要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自问自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受到他人言论的暗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疑问才完全是自我的,是最原始最“干净”的。于是,学生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学会了与文章背后的美好思想对话,学会了如何将纸面上的文字积累成自己心灵的底蕴。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预习,应该是能够包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个性的汪洋大海。预习有着开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预习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交流感悟,每一个不同的孩子,都将在其中找到乐趣。三步预习法,让预习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老师无奈的任务,让预习成为语文学习这个大“交响乐”中充满活力的快乐“序曲”。
一、 通览全册,掌握全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学生拿到新书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这正是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预习的好机会。语文教材表面看来是一个个例文,但是只要细究其理,我们会发现,全册课文是有灵魂的,是有整体性的。所以,与其让学生茫然地跟着教师转,不如让他们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鸟瞰一下整个学期我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学起来一定会觉得清楚许多,并且还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于是,我们让学生在学期初通读前言,浏览目录,理清各单元的学习重点,翻阅有关知识的书页,重点是标题、插图等引人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为今后的预习与学习做好准备,减少预习和学习中的盲目性,少走很多不必要走的弯路。
二、 单元预习,火花碰撞
若是做一个比喻,期初全册预览是“走马观花”,那么单元预习就好比“驻足流连”。新课程小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的,有效预习也应以单元为板块。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本单元课文前,先将整个单元的内容浏览一遍。在预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另外,通过预习,对本单元课文的题目、体裁、作者、写作背景、课后练习等等,有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出其中的质疑点,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相比之下,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近一些了,预习所得的感受就会更深入一些,这时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初步理解了。
三、课文预习,主打阵地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单课课文的预习是预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并且将一直是高段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与传统的课文预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三步预习法”这一预习体系里,有了期初预习和单元预习作为铺垫,课文预习完全可以跳出“字词学习——通读课文——回答问题”的老框框,赋予了一种新的概念,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和内容,选择进行以下一两种活动,将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预习中来。
(1)了解背景,搜集資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也有些文章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待到课上,可借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单,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分层朗读,体会情感。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继期初预习的朗读,这里再一次提出了朗读,并非简单地重复。读很重要,这次朗读不但要求学生读通,而且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要求学生大概地体会到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是一种基于感悟的读,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学生在预习《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我便让学生在读时思考:“你觉得课文不同的部分应该在语气上做怎样的变化,这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因为是预习的朗读,并不要求学生字字句句地分析这个句子要反映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词句在读时应该怎样。这里只要求学生大致上有体会即可。
(3)循序渐进,提出见解。预习一篇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诵读课文后还可以从圈、查、划、抄入手,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如,思考这篇课文在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对这些问题,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最后,还要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自问自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受到他人言论的暗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疑问才完全是自我的,是最原始最“干净”的。于是,学生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学会了与文章背后的美好思想对话,学会了如何将纸面上的文字积累成自己心灵的底蕴。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预习,应该是能够包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个性的汪洋大海。预习有着开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预习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交流感悟,每一个不同的孩子,都将在其中找到乐趣。三步预习法,让预习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老师无奈的任务,让预习成为语文学习这个大“交响乐”中充满活力的快乐“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