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关注职高生个性的发展、关注职高生技能提高的过程中,更需重视专业课的教学。然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共性和个性情况的分析,总结了《进出口贸易实务》课中的若干教学误区:只重教材分析而轻学情分析、只重形式而轻内容、只重创新而轻创实。针对教学中解剖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试图走出“此山”,欣赏无限风光。
【关键词】职高生;教与学;误区
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位,工学结合的原则下力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对于外贸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现时要求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背景下,不仅体现了专业课的重要性,更反映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外贸专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九年多来不免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虽然寻思着如何上完每一堂课,但明显发现经济社会的与时俱进,外贸专业课与时俱进,教材有些知识点已跟不上就业岗位的需求,如老师还拘泥于传统的教材照本宣科,长期以来岂不是误人子弟,这些想法不免令我恐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误区中徘徊,只觉前面的路越走越窄,我们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一界不如一界的同时,有无反观过教师自身的原因吗?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无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每一堂课作为导演的自己有无考虑过学生的想法?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所顿悟之后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教学误区中走出来。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话学生共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此句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注释:自正面而观庐山,山岭绵延起伏,由侧面而望之,则峰峦巍然耸立。将此句用于评价职高学生的另一面,在大多数人眼里职高生成绩差,各方面素质不如普高生,但与学生长期接触,我发现了职高学生比他人更优秀的一面。在我看来差生不一定什么都差,以肯定的眼光看学生,这样来看我们的职高学生也是一道美丽无限的风景。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使学生有所得,正确引导他们学习。因为只要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他们会学得更加认真和轻松,从而这种良性循环自然能达到老师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境界。可以说,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沉睡已久的成就感,将德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话学生个性
“远近高低各不同”此句寓意:复自远而视或趋近而看,处高而俯瞰或处低而仰望,千姿百态,所见不同。将这句话用于描述学生之间的个性,以外贸班高二学生为例,每班的男生数通常在五人之内,男生在女生班中有众多不适应的因素存在。对于老师上课也造成一定的难定。
1.形式内容误区
如《进出口贸易实务》教材中“海运货物保险保障范围”这一课,分析推定全损与实际全损时问学生:都是全损有何区别?(以一道案例来解释)班中的男生能较快地找出属于哪一种全损,相比之下女生就显得力不从心,当男生已经说出答案时女生还在思考。但此时不能武断地认为男生比女生学得快或者容易教。同样以这课的内容为例,分析推定全损与实际全损,以老师得出定义,学生记每一种全损发生的几种情况,学习几分钟之后仍然提先前的问题,结果女生学得要比男生积极。
2.理论实践误区
同一堂课,同一班学生,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男女生的相异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很难分高低上下。通过以上这个例中不难发现不但男女生有差异,其实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也相当明显,班内如有45个人就有45种个性,对于老师而言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待。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集体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团性施教。平时多关注,多关心,善于运用有效的方法,团时施教地发挥好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使职高生学习的空间更宽广,适时地利用好职高生的特点,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正所谓今天我们教师服务了学生,将来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服务这个社会。
三、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学中误区
教学中一直苦恼于自己为何越来越缺乏激情,有种到达教育的困境,就如同苏轼诗中描述视角狭窄,无法洞穿的境况。从诗中得寓意;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将此句引用于自己目前的状况,为何一直以来教学之路越走越窄,透过现象反观问题的本质,原来主观成见影响了教学的成效,以下几点误区供自己整理思绪:
1.重教材,轻学生
在外贸专业课的教材大多编于十年之前,有些甚至更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教材内容依然停留在过去,练习题仍然引用过时的资料。如此现象,要是老师还是啃着书本不放,照本宣科,像我们职高生二年后去实习后,他们不难发现读的“古书”毫无用处,
以实务第四章第一节《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备一堂新课,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教材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本教材的学习以合同为主线,分二个模块: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而本课是属于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本课分三个层次来介绍保险:即什么是保险,风险怎样导致损失,损失如何产生费用。根据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实用为原则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我对教材作如下处理:理论知识作一般了解,重在联系实践。
将这部分教材分析自评: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的明确,而看起来完整的分析其实只能看到老师在备自己的课,而没有为学生在备课。所以针对于学生的特点和情况考虑到不同,要备好不同需求的教材分析,真正使教材服务于教学,利用好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重形式,轻内容
在课改的光环下,教师们运用五花八门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一堂课更具创新,更具别出心裁,上课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绝,听课的老师兴致勃勃,然而等课上完再问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到了哪些知识,很多学生只说很好玩,至于哪些知识学到了却不知所谓。 以一堂课的学法为例: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分组PK,自主探究,模拟学习的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以上一段学法不管是哪一门课都可以套用,看起来形式多样,其实上好课之后可以发现学生脸上的喜悦,眼中的迷茫。在大肆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今天,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关键是能落实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专业课课改的要求。
3.重创新,轻创实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课,创新到底创造了哪些新呢?在求创立新的过程中,能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吗?其实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并不是每节课都在上创新课,首先考虑到创新课的成本,再者创新课多花的时间和精力。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求创新,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不免会出现不够实际的东西。
以实务中《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我上过该堂课的创新课,在课前准备工作和采购道具就用了二天时间,除去做有水平的课件之外,还包括学生分组定队长,将全班的桌椅排成四个方阵,购买答题板,多支记号表,船模型以及金币巧克力等事项。
最后追溯到课后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异常活跃,原来每小组的PK就看准了奖品,对于一部分外向的同学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甚至有些失控,然而对于坐在一旁闷声不响的学生就只有听到闹哄哄的一片,每个环节眼花缭乱少了思考的时间。
不能一味地讲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实质性的内容渗透于教学中,使课堂变成学生智力快车的通道,使学生不再害怕上枯燥的专业课,使自己换位思考多参考学生的意见。
四、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后反思
这句诗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换一种角度,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走出误区。
一堂完整的课少不了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不容忽视,课后的反思其实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我们是老师,同时我们也可以是学生。
1.选教材,思学情
教材的选择在于内容的删选,有些知识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比如说《实务》书涉及信开信用证,关于这块内容现时外贸业务中已很少使用,如果仍将“信开信用证”将以作为重点解释,岂不是与社会脱节,所以说老师选择教材的重要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只有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或者学生有兴趣学的内容,才是我们需挖掘研究的。
2.有所为,有不为
众所周知一堂完整的课需实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相辅相成。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由能力提升至情感。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采取多种教法和学法,然而学生学得累,老师也教得累。其实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实用,如能使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性,设想将枯燥的案例分析变成智力比拼有“战利品”,这样无疑加强知识性与兴趣性的结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老师有的放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能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业务问题的能力,以及遵循专业课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
3.去噱头,讲实质
特别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追捧,在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处处套用,但仔细思量是不是任何一堂课都一定要用合作学习来体现呢?从中不难发现我们很多时候的教学只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针对问题的存在,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首先应该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教学《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时,我们就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给出一个情景,假如三年后你成了一名雅戈尔集团的业务员,刚负责了一批服务出口贸易,几天后当船航行太平洋上,一条鲨鱼与船相撞,船体轻斜,致使一部分货物倒入海中。正当船方告之你此事时,你万分担忧。当情景进行到这儿时,老师反问学生:同学们想想看,你该如何帮助未来的自己弥补这部分损失呢?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留下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其次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给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想法等,我认为每一节课可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小组学习。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学生需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为了职高学生个性的发展,技能的提高,作为老师的我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服务好每一位学生,以体现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余世明.国际商务单证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姚新超.国际结算实务与操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刘秀玲.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武芳.如何进行国际贸易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费景明.进出口贸易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职高生;教与学;误区
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位,工学结合的原则下力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对于外贸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现时要求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背景下,不仅体现了专业课的重要性,更反映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外贸专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九年多来不免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虽然寻思着如何上完每一堂课,但明显发现经济社会的与时俱进,外贸专业课与时俱进,教材有些知识点已跟不上就业岗位的需求,如老师还拘泥于传统的教材照本宣科,长期以来岂不是误人子弟,这些想法不免令我恐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误区中徘徊,只觉前面的路越走越窄,我们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一界不如一界的同时,有无反观过教师自身的原因吗?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无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每一堂课作为导演的自己有无考虑过学生的想法?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所顿悟之后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教学误区中走出来。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话学生共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此句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注释:自正面而观庐山,山岭绵延起伏,由侧面而望之,则峰峦巍然耸立。将此句用于评价职高学生的另一面,在大多数人眼里职高生成绩差,各方面素质不如普高生,但与学生长期接触,我发现了职高学生比他人更优秀的一面。在我看来差生不一定什么都差,以肯定的眼光看学生,这样来看我们的职高学生也是一道美丽无限的风景。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使学生有所得,正确引导他们学习。因为只要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他们会学得更加认真和轻松,从而这种良性循环自然能达到老师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境界。可以说,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沉睡已久的成就感,将德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话学生个性
“远近高低各不同”此句寓意:复自远而视或趋近而看,处高而俯瞰或处低而仰望,千姿百态,所见不同。将这句话用于描述学生之间的个性,以外贸班高二学生为例,每班的男生数通常在五人之内,男生在女生班中有众多不适应的因素存在。对于老师上课也造成一定的难定。
1.形式内容误区
如《进出口贸易实务》教材中“海运货物保险保障范围”这一课,分析推定全损与实际全损时问学生:都是全损有何区别?(以一道案例来解释)班中的男生能较快地找出属于哪一种全损,相比之下女生就显得力不从心,当男生已经说出答案时女生还在思考。但此时不能武断地认为男生比女生学得快或者容易教。同样以这课的内容为例,分析推定全损与实际全损,以老师得出定义,学生记每一种全损发生的几种情况,学习几分钟之后仍然提先前的问题,结果女生学得要比男生积极。
2.理论实践误区
同一堂课,同一班学生,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男女生的相异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很难分高低上下。通过以上这个例中不难发现不但男女生有差异,其实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也相当明显,班内如有45个人就有45种个性,对于老师而言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待。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集体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团性施教。平时多关注,多关心,善于运用有效的方法,团时施教地发挥好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使职高生学习的空间更宽广,适时地利用好职高生的特点,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正所谓今天我们教师服务了学生,将来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服务这个社会。
三、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学中误区
教学中一直苦恼于自己为何越来越缺乏激情,有种到达教育的困境,就如同苏轼诗中描述视角狭窄,无法洞穿的境况。从诗中得寓意;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将此句引用于自己目前的状况,为何一直以来教学之路越走越窄,透过现象反观问题的本质,原来主观成见影响了教学的成效,以下几点误区供自己整理思绪:
1.重教材,轻学生
在外贸专业课的教材大多编于十年之前,有些甚至更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教材内容依然停留在过去,练习题仍然引用过时的资料。如此现象,要是老师还是啃着书本不放,照本宣科,像我们职高生二年后去实习后,他们不难发现读的“古书”毫无用处,
以实务第四章第一节《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备一堂新课,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教材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本教材的学习以合同为主线,分二个模块: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而本课是属于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本课分三个层次来介绍保险:即什么是保险,风险怎样导致损失,损失如何产生费用。根据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实用为原则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我对教材作如下处理:理论知识作一般了解,重在联系实践。
将这部分教材分析自评: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的明确,而看起来完整的分析其实只能看到老师在备自己的课,而没有为学生在备课。所以针对于学生的特点和情况考虑到不同,要备好不同需求的教材分析,真正使教材服务于教学,利用好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重形式,轻内容
在课改的光环下,教师们运用五花八门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一堂课更具创新,更具别出心裁,上课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绝,听课的老师兴致勃勃,然而等课上完再问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到了哪些知识,很多学生只说很好玩,至于哪些知识学到了却不知所谓。 以一堂课的学法为例: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分组PK,自主探究,模拟学习的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以上一段学法不管是哪一门课都可以套用,看起来形式多样,其实上好课之后可以发现学生脸上的喜悦,眼中的迷茫。在大肆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今天,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关键是能落实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专业课课改的要求。
3.重创新,轻创实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课,创新到底创造了哪些新呢?在求创立新的过程中,能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吗?其实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并不是每节课都在上创新课,首先考虑到创新课的成本,再者创新课多花的时间和精力。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求创新,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不免会出现不够实际的东西。
以实务中《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我上过该堂课的创新课,在课前准备工作和采购道具就用了二天时间,除去做有水平的课件之外,还包括学生分组定队长,将全班的桌椅排成四个方阵,购买答题板,多支记号表,船模型以及金币巧克力等事项。
最后追溯到课后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异常活跃,原来每小组的PK就看准了奖品,对于一部分外向的同学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甚至有些失控,然而对于坐在一旁闷声不响的学生就只有听到闹哄哄的一片,每个环节眼花缭乱少了思考的时间。
不能一味地讲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实质性的内容渗透于教学中,使课堂变成学生智力快车的通道,使学生不再害怕上枯燥的专业课,使自己换位思考多参考学生的意见。
四、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后反思
这句诗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换一种角度,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走出误区。
一堂完整的课少不了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不容忽视,课后的反思其实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我们是老师,同时我们也可以是学生。
1.选教材,思学情
教材的选择在于内容的删选,有些知识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比如说《实务》书涉及信开信用证,关于这块内容现时外贸业务中已很少使用,如果仍将“信开信用证”将以作为重点解释,岂不是与社会脱节,所以说老师选择教材的重要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只有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或者学生有兴趣学的内容,才是我们需挖掘研究的。
2.有所为,有不为
众所周知一堂完整的课需实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相辅相成。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由能力提升至情感。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采取多种教法和学法,然而学生学得累,老师也教得累。其实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实用,如能使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性,设想将枯燥的案例分析变成智力比拼有“战利品”,这样无疑加强知识性与兴趣性的结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老师有的放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能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业务问题的能力,以及遵循专业课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
3.去噱头,讲实质
特别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追捧,在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处处套用,但仔细思量是不是任何一堂课都一定要用合作学习来体现呢?从中不难发现我们很多时候的教学只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针对问题的存在,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首先应该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教学《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时,我们就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给出一个情景,假如三年后你成了一名雅戈尔集团的业务员,刚负责了一批服务出口贸易,几天后当船航行太平洋上,一条鲨鱼与船相撞,船体轻斜,致使一部分货物倒入海中。正当船方告之你此事时,你万分担忧。当情景进行到这儿时,老师反问学生:同学们想想看,你该如何帮助未来的自己弥补这部分损失呢?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留下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其次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给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想法等,我认为每一节课可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小组学习。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学生需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为了职高学生个性的发展,技能的提高,作为老师的我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服务好每一位学生,以体现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余世明.国际商务单证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姚新超.国际结算实务与操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刘秀玲.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武芳.如何进行国际贸易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费景明.进出口贸易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