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

来源 :渔业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23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黄河刀鲚(Coilia nasus)生境履历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采集自黄河垦利段5尾刀鲚个体(D1、D2、D4、D5和D6)的矢耳石进行微化学特征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口刀鲚生境履历较为复杂,所有个体核心区Sr/Ca值较低,表明其淡水孵化特征,但随着个体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履历.个体D2生活史较复杂,其生长轨迹多次往返于淡水—半咸水生境,不具备洄游型刀鲚应有的规律性特征;个体D1、D4、D5和D6具有明显的洄游特征,不同的是个体D1和D4的Sr/Ca最大值分别为6.1和6.2,D5、D6生境已延伸至Sr/Ca值较高的区域,最大值分别达到8.44、8.63,但是由于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盐度变化影响较大,尚不能判断D5、D6个体生境已延伸至海水区域.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特征,个体D1、D4核心区表现为蓝色,外缘区域表现为蓝绿色;个体D2核心区表现为蓝色、绿色、黄色交替出现,个体D5、D6核心区域表现为Sr值较低的蓝色区域,随着生长耳石外围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黄色圆环.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重新建立了黄河口刀鲚的生境履历,多数个体孵化和早期的生活主要在淡水生境完成,之后进入盐度较高的区域,往返于半咸水—海水生境中进行索饵、育肥,直至被捕获.以个体D2为代表的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当年山东东平湖汛期放水而被动进入黄河的定居型刀鲚.
其他文献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类课程数量少、课时少、知识量大,出现了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解决设计问题能力差的现象.为此,本文对环境设计专业植物景观类课程进行研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植物景观类课程的现状,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到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可行性,提出翻转课堂教学在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促进林业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对森林病虫害成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森林病虫害现状,然后介绍了森林病虫害成因,最后提出了坚持构建生态林业、注重预测预报工作、加大林木检疫力度、提升森防科技水平、协调化防和生防矛盾、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这几个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由于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路、机制和措施也有待创新,本文分析了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归纳造成农业技术创新困难的具体原因,提出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农村技术创新发展速度,可以为农村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水产品原产地信息也越来越重视.鉴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不法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开发更有效的水产品溯源、真伪鉴别及原产地保护体系愈发重要.与此相适应,本文重点综述了基于矿质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地理“指纹”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产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为解决高职农业类专业实验实训教材面临的主要问题,推动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和有效发展,本文对农业类专业实验实训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职农业类专业实验实训教材创新的主要方式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实施好长江10年禁渔是国家“十四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跟踪和客观评价禁渔效果业已成为当下的重大需求.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是长距离溯河洄游型鱼类,在自海入江繁殖洄游过程中所受渔捞压力非常大,资源量已岌岌可危.长江禁渔已于2019年启动实施,以刀鲚为代表聚焦禁渔前后固定生境及相近渔季,对刀鲚资源群体及渔获量开展比较研究,可有效追踪和评价长江禁渔对珍稀濒危鱼类种群数量恢复的效果.本研究基于长达7年间的禁渔前(2014-2018年)、后(2019-2020年)同期采样监测数据,开展了长江禁
虾类是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开展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虾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梯度随机森林模型(gradient random forest model,GFM)和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s,GAMM),分析了2016-2018年间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WSSV流行对虾类生物量的影响.分子检测结果显示,调查所获取的26种虾
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的浓度,同时,能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
为探究饲料中棕榈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初始体重为(30.51±0.16)g]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EPA富含油、DHA富含油、棕榈酸和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分别配制棕榈酸/(EPA+DHA)比例分别为1∶5、1∶1和5∶1的3种等氮(约43%粗蛋白)、等脂(约11%粗脂肪)饲料,并分别命名为P0、P50和P100组,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从肌肉基本指标与分子基因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