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医学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同时伴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以便明确进一步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相关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5年1月 ~2019年12月术前常规腹部彩超(US)检查仅发现胆囊结石患者5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探查或术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证实存在隐匿性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不伴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囊结石伴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S胆囊结石大小、US胆囊结石数量、US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OR=2.821,95%CI:1.226~6.492),碱性磷酸酶(OR=2.151,95%CI:0.763~6.067),血清淀粉酶(OR=0.326,95%CI:0.127~0.838),胆囊结石的数量(OR=2.675,95%CI:1.358~5.267),胆总管直径(OR=3.958,95%CI:1.456~10.757)是胆囊结石伴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存在血清总胆红素≥35mmol/l、碱性磷酸酶≥90U/L、多发性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直径≥8mm单项或多项危险因素时,临床上有必要进一步行MRCP等检查,以免造成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iR-2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LPS刺激H9c2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iR-22模拟物转染心肌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LPS组、miR-22+LPS组和miR-NC+LPS组.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2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2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22的表达在LP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MTT试验
目的 回顾性分析筛查年龄及采样孕周对双胎妊娠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同期进行无创产前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为对照,对双胎妊娠孕妇无创产前检测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双胎妊娠孕妇的筛查年龄和采样孕周对胎儿游离DNA浓度的影响.结果 双胎妊娠孕妇NIPT平均筛查年龄及采样孕周均小于单胎,二者筛查年龄分别为31.72±3.45岁和33.14±3.73岁(P<0.01);采样孕周分别为15.30±1.94周和16.19±2.94周(P0.05).双胎妊娠孕妇胎儿游离DNA浓度在孕16~17周及18
目的 探讨湖南省株洲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常见病因,并进行相关UGT1A1基因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 ~2020年12月笔者医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117例(病例组),完善常规检查调查其病因,并全部进行UGT1A1基因检测;选取同期笔者医院未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65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在病例组中,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UGT1A1 G71R突变61例,不明原因28例,溶血性疾病27例,感染21例,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