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音乐很大,而我很小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成了推歌手最强有力的工具,为什么不能成为推动歌曲的一个有力工具呢?”这是刘欢在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时,向节目制作方(灿星制作)提出的问题。
  2012年年末,刘欢宣布不再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许多人以为他厌倦了在台前露面,又将重归那种只在重大场合出现的“半隐退”状态。而其实在那时,刘欢已经和灿星在策划一档新节目。在筹备一年多后,在2014年年初,刘欢又重归电视荧屏,坐上《中国好歌曲》的导师席位,为“唱自己写的歌”的人摇旗呐喊,也几度在录制过程中感动落泪。
  这是使命感作祟吗?他一笔带过:“我虽然自认为是个‘业余’音乐人,但与流行音乐为伍已经快三十年了,总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好吧。”
  对于人们关于原创音乐叫好不叫座的担忧,刘欢早就胸有成竹了,“原创音乐本身可能不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但好听的歌是大家都爱听的”。
  这是最朴素的道理,而刘欢正是从幼年时候的对音乐的朴素爱好开始,听古典音乐、创作歌曲、由衷地歌唱,到今天人们叫他“乐坛大哥”,甚至“流行音乐教父”,在重大的场合,人们总愿意听到那个优美的男声,他却总是近乎谦卑地谈及音乐:“从巴赫到莫扎特那种无小我的虔诚的音乐灵魂是那么崇高,在他们面前我的那点小心声小烦恼是那么微不足道。”或者如他在《中国好歌曲》的宣传片中所说:“音乐很大,我们很小。”
  他的妻子卢璐,与他相濡以沫25年,在“好歌曲”的录制现场,我们总能看到她忙前忙后,帮刘欢理理衣服,在他耳边说几句话,她最懂自己这个“心思单纯又思维奇特”的丈夫,刘欢为她写过一首歌叫《璐璐》,她喜欢这首歌,却不愿将这首歌看做一个“小我”的礼物,“按我理解《璐璐》只是一种符号,它表达了刘欢本人对爱情的一种理解”。
  谈“好歌曲”我们要选的是《浮躁》,而不是《容易受伤的女人》


  灿星制作的宣传总监陆伟向本刊记者坦承,《中国好歌曲》是他们做得最难的一档节目:原创音乐类选秀节目在国际上没有成功的先例;一首首从未有过预播的歌曲很难保证收视率;节目主要探讨音乐的创作、编曲等专业问题而非真人故事。电视节目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虽然在节目出炉之前,业内就叫好声一片,可是它能叫座吗?而开播后,《中国好歌曲》的成绩不错,收视一路飘红,几乎每一周的播出都能引起话题讨论,《喝酒Blues》、《卷珠帘》、《喵小姐》、《要死就一定死在你手里》等歌曲一首一首地引起传唱和讨论。
   BQ =《北京青年》周刊L =刘欢
  BQ:听说是你向灿星制作提议,做一档关于原创歌曲的节目。那么,对于国内原创音乐的现状,你是一直有关注并且有思考的吗?还是说在“好声音”之后,你相信电视有能力对原创音乐起到推动作用?
  L:是的。因为我在《中国好声音》录制过程中发现了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可以引发的所谓“全媒体”关注的能量,现阶段它远远超越了唱片公司传统的“打榜,签售加MV”的推广模式,新的商业环境下产生了新的联动推广模式,我相信可以利用它来推广我们的原创。
  BQ:关于《中国好歌曲》,在新闻稿件上,主办方称其为“大型原创音乐评论类节目”,而非“音乐真人秀”,请问你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差别?我也听到一些声音认为,这档节目的初衷很好,但是如何让其吸引更多人来观看,似乎还是难点——原创音乐本身不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话题,而且加上不以真人秀的形式操作,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性……对于这种观点,你是怎么看的呢?换句话说,你担心过收视率吗?
  L:实际上这个“音乐评论”节目是要以电视真人秀的方式来呈现的。没有人要来看研讨会,我们也不想开研讨会,我们只是想推荐一些好歌,并告诉大家它们好在哪里,同时把写出这些好歌的音乐人推出来,让他们以后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继续为大家做好歌。像你说的,原创音乐本身可能不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但好听的歌是大家都爱听的,相信大家也会想知道这些歌是怎样做出来的。
  BQ:你曾说,音乐没有高下之分,那么对于《中国好歌曲》,你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呢?在你看来,一个好的唱作人应当具备哪几项基本的素质?
  L:说来也简单,就是能唱能做,而且能不断地唱,不断地做,做自己想做的唱自己想唱的。另外,我是指音乐的所谓类型之间不应该分高下,但音乐作品一定有优劣之别。
  BQ:当两首都非常好的作品存在,但是它们有不同的特色,打个比方好了,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和《浮躁》,一首非常柔情动人和利于传唱,一首则更加特别和富于想象力,这时候,该怎么做选择呢?
  L:当然是后者,因为前者不需要我们,而后者则需要我们提示出它的独到之处。
  BQ:从我目前所知的流程,《中国好歌曲》在第一轮选出之后,会进行改编、配器、演唱上的加强,在下一轮再度演唱。那这么一来,一首歌会唱好几回,这样的安排会不会让观众厌烦呢?
  L:不会。一来不会重复“好几回”,一首能走到最后的优秀作品最多也只能唱三次,而且还是以不同编曲方式呈现出来;二来对声音而言重复就是力量,这是声音记忆的特点之一,所以歌曲本身需要重复。
  最好的比较例子就是北京奥运会歌曲:奥运会征歌曲目《北京欢迎你》铺天盖地的宣传,包括电台播送和电视台MV的反复播出,达到的效果就是奥运会还没开就街头巷尾耳熟能详了,北京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而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却因为保密无人知晓,开幕式处女秀时电视观众的不适应、质疑和挑剔大大超过惊喜,几天之后人们才渐渐熟悉并开始喜爱。试想,如果《我和你》也能和《北京欢迎你》一样提前预热,开幕式主题歌的演唱时刻将是另一番景象:万人合唱,彼此感染,全场感动。所以,我不担心重复,真正好的歌曲在一个季播节目里演唱三次观众非但不会厌烦,应该还会上网去反复听。   BQ:这是一场针对原创歌曲的电视节目,节目组是否讨论过如何处理版权的问题呢?
  L:这你应该去问灿星的田总。这需要一些商业智慧,涉及多方合作,相信会处理好的。
  BQ:以我的感觉,从去年的“好声音”你提到渴望对流行音乐有所推动,到现在的“好歌曲”希望对原创音乐有所推动,你始终有一种使命感或者责任感。这种使命感或者责任感从何而来?
  L:我虽然自认为是个“业余”音乐人,但与流行音乐为伍已经快三十年了,总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好吧。


  谈音乐前景听众愿意买也买得起歌,音乐人愿意做也做得起歌
  BQ: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当下的华语流行乐坛,偶像歌手受到的瞩目远比唱作人要多,而比较优秀的年轻唱作人如吴青峰、方大同、曲婉婷、尚雯婕更是屈指可数。我的感觉是对的吗?这一现状你觉得是正常的吗?
  L:我不这么看。你能告诉我方大同输给哪个偶像了吗?所谓“瞩目”要看是来自乐迷还是“脑残粉”,来自乐迷是正常考量,来自“脑残粉”就不好说了。我在国外也见过所谓“超粉”(Super fans),但他们在他们的“偶像”之上还认个上帝或安拉什么的,在我们这里“偶像”就是至上,所以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BQ:最近,一个网站推出名为“2013年,大火歌曲难寻”的专题报道,主要内容是说在过去一年推出的专辑中,能街头巷尾传唱的歌曲非常之少。在你看来,这是时代的自然趋势,还是说流行音乐行业内确实缺乏动力呢?
  L:这次在《中国好歌曲》你们会看到,其中大部分的歌曲是已经出现在各种新媒体中的了,可是显然主流娱乐媒体对它们的兴趣没有对八卦的大。说到动力,我很钦佩那些一直在为自己的音乐理想默默奋斗的音乐人,他们的惟一动力就是对音乐的痴迷!
  BQ: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立音乐”范畴中,有一些特别受到当下文艺青年追捧的原创音乐人,比如李志、周云蓬、万能青年旅店等等,他们主要在LIVE HOUSE表演,在豆瓣等网站比较活跃,签约在一些独立厂牌旗下或者独立运作,并未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对于这一类音乐人,《中国好歌曲》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L:你说的这些人、这些网站我都注意到了,我认为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层面,作为真正的“独立”概念:这些音乐人的表达方式及内容,甚至于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都和所谓主流流行音乐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所以他们坚持自己的独立方式,这是很好的,音乐需要个性;另一层面:这些音乐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首先,大部分所谓独立厂牌是在迫于无奈地维持低成本运作,这就影响了这些音乐的品质,独立不等于低品质。另外,你说的那几个网站也都处于单打独斗的水平,没能形成媒体合力的推介,显得势单力薄,越是这样就越使得这些音乐和音乐人与世隔绝,甚至还有了某种代表所谓文艺青年的优越感。世界上流行音乐发达的地区,独立音乐也更发达,种类浩如烟海,有各种新奇的音乐形态尝试,我个人认为那甚至是滋养着主流音乐的,而那里的音乐人并没有画地为牢,他们也是希望更多的人接受他们的音乐的,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不应该让运作方面的缺失困住我们的独立音乐,像你说的,让他们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事实上据我知道第一季“好歌曲”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上面所说的网站和独立厂牌找到的,这些音乐应该获得他们应有的地位。
  BQ:在过去,从事音乐行业或许进入唱片公司才能生存,现在的一些音乐人则可以通过网络推广、现场演出推销自己、养活自己。也就是说,虽然大家一直哀叹流行音乐近几年势头不好,其实国内的音乐创作还是在民间不断发生、欣欣向荣的。你是否关注到这一现状呢?你觉得这种地下的繁荣与最大众的流行音乐之间会互相推动吗?
  L:的确,唱片公司早已经不再是音乐行业的惟一途径,但其他的方向我觉得也没有你说得那么乐观,一些音乐人养活自己可能还可以,但推销自己可就难说了。你说的LIVE HOUSE听众有限,网络推广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免费下载,没有收益,可能还要仰仗一些“大V”,歌曲倒是挺多的,但多不等于好。我也接触过几个大音乐网站的负责人,他们对旗下的歌曲质量也不是非常乐观,而且这其中有很多其实是主流流行歌曲,只是被“小众”了而已。所以你说的“小众”其实不全是音乐形态另类的小众,“另类”代表了音乐人的与众不同和丰富想象力,而被“小众”则是整体环境下的无奈。
  BQ:你对国外的流行音乐产业也有关注,你认为一个健康的产业应该是什么样的?
  L:这问题太大了,简单地说,流行音乐产业的两端,也就是从业人员和听众应该是各得其所,听众不断地要求新的不同的,音乐人不断地做出好的自我的;听众永远有听不完的,音乐人有永远做不完的;听众愿意买也买得起歌,音乐人愿意做也做得起歌。
  谈个人生活有音乐陪着,有老婆陪着,有女儿惦记着
  BQ:2012年担任第一季“好声音”导师时,你曾说“真是热闹大发了”。这次再来担任“好歌曲”导师,在电视荧屏上亮相,我想又会有点热闹,对这热闹你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害怕随之而来的音乐之外的话题吗?
  L:我不反对有策划的宣传,但我讨厌恶意的炒作。有好的音乐还不够吗?要么就是有人真心不那么喜欢音乐。
  BQ:说到“热闹”,从你经历过的“西北风”时期,到“好声音”引起的选秀节目热,可以说都有“凑热闹”之嫌,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L:“凑热闹”是个习惯,我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二十四史和唐宋诗词是不是也是一路“凑热闹” 凑过来的?玩笑。选秀节目热可能是由于瞻收视率所向的商业利益吧,也是没办法,但我相信有胆识的电视人应该勇于挑战新的电视模式。
  BQ:“好歌曲”鼓励“一代人发一代人的声音”,那么是否可以讲讲你发声的经历呢?你是何时想到要提笔创作,写的第一首歌曲是什么样的?几十年来歌唱不止,你要发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接下来还会创作音乐吧?   L:我开始唱歌就开始写歌了,第一首歌应该是上大二的时候,1982年吧,是一首英文歌,是为了参加一次校际的英语歌曲比赛,歌名好像是叫《Wish of the star》(星之祝福),来自冰心文章里引用的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谣,现在都记不得是怎么唱的了。我喜欢音乐是从古典开始的,听了很多很多,听多了我就感到那些从几百年前传来的声音多么博大,从巴赫到莫扎特那种无小我的虔诚的音乐灵魂是那么崇高,在他们面前我的那点小心声小烦恼是那么微不足道。所以我的兴趣点一直是在音乐本身,我的创作也是一直围绕着这个。以后我还会这么做下去,创作对我来说是个享受。
  BQ:去年你与妻子卢璐一起迎来银婚。我听不少人说起,刘欢的爱情、家庭是典范。在你工作时,我们也总是看到卢璐老师陪着你,常常举起相机纪录你的一举一动,你想象过你们“一起慢慢变老”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吗?
  L:最重要的就是在一起,以后的日子留给以后吧。
  BQ:你是“60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登上时代的舞台,在“好歌曲”的舞台上不乏年轻的“90后”。我知道,你闺女也是个“90后”。你怎么看这一代人呢?你的女儿在纽约学习电影,对于她的人生和事业,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L:当然是乐见她未来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健康快乐。
  BQ:从2014年开始,你就不再登台执教了,为什么会告别讲坛?这些年教书生涯给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L:事实上去年就没有上课了,因为一些很私人的原因。这些年教书生涯的最大收获就是教学相长,每年都温故知新。
  BQ:你不久前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到了知天命之年,你还有什么规划或者愿望挂在心里吗?
  L:眼前的事有那么两件,一件是今年夏天计划在国家大剧院有个人演唱会要做,还有就是教了26年的《西方音乐史》讲义要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以后嘛,有音乐陪着,有老婆陪着,有女儿惦记着,健康快乐吧!
  BQ:除了音乐之外,你对于电影、文学等其他艺术门类都有兴趣。最近,是否有什么书籍、电影打动你呢?
  L:电影和纪录片看得多一点。我看电影有些滞后。这一两年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有伊朗的《一次别离》,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等等,最近又看了一遍娄烨的《颐和园》。



其他文献
极具建筑手法的切割元素经常被运用到时装的剪裁中,在时装切割的进化史中,牛仔服饰中切割设计手法的体现比较早,破洞与撕破状切割设计赋予了牛仔服饰更加自由的嬉皮气质,让人不再被衣服所束缚。棉料、丝绸、皮革的切割也曾一度在秀场上大放光彩。本季春夏,时装切割艺术再次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设计魅力。  细数2014春夏时装系列,Tom Ford、Balenciaga、Just cavalli、Kenzo等品牌,无
期刊
这个春天,最火的话题是《来自星星的你》。全智贤饰演的女主角千颂伊,在剧中极尽时尚之能,大牌Look,百变妆容,时尚人士纷纷为她撰写女神的时尚宝典,以便各路粉丝争相膜拜学习。剧中的男主角金秀贤比全智贤小七岁,千颂伊与都敏俊这对银幕情侣,跨越这七年的差距,让观众如痴如醉,毫不感到“违和”。素有“童颜女神”之称的全智贤,在33岁的年纪肌肤依旧保持水当当的状态,让粉丝们不禁感叹,都教授来自外星,千女神一定
期刊
柏林电影节的政治口味和红毯已经让人倒胃口,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开始关注一些更先锋的电影大趴,同在二月落幕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屌丝电影节没有星光耀眼的红毯,更偏爱第三世界国家电影和处女作,因此很多新导演都是在此初露头角。中国独立电影也在这里找到了伯乐——刚刚带着《推拿》在柏林开全球发布会的娄烨,13年前也曾来到寒冷的鹿特丹,那时候他的电影《苏州河》还没获奖,没那么被人熟识呢。  鹿特丹是
期刊
提到香港,你最先想到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购物,美食,TVB。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对香港最主观的印象。但在那个喧嚣的“花花世界”背后,其实有着微弱但强劲的原始生命力在涌动。这种生命力里长出的,是一个非消费的,精神上更纯真的香港。  2013年10月起,香港密集地上演了各类舞蹈、戏剧、音乐演出,这一轮演出持续到2014年3月。5月开始还会有各式各样的艺术节。百老汇电影中心的艺术总监麦圣希、舞蹈家杨春江
期刊
作为Prada毋庸置疑的包袋经典,这款简约明快的购物袋款式“Prada Double Bag”依旧采用了Saffiano压花格纹真皮外层。而与一般包袋平庸无奇的帆布或丝绸里衬不同,“Prada Double Bag”真正的特色便在于其甚至连包袋内里都采用了质感和品质极其高大上的小山羊皮打造,而相反的其轻盈的重量却极大减轻了女性的负重感。   Prada经典Saffiano与精湛制作工艺  Saff
期刊
我给大家讲个冷笑话:从前有个人叫小菜,后来他被端走了  采访的前一天,孙艺洲睡得不太好。  五年时间四季《爱情公寓》拍摄的合作,打磨出了一份“不要脸”的情谊。借着《爱情公寓》第四季的宣传档期,孙艺洲的老伙伴陈赫从上海飞来北京,凌晨落地后他想的并不是回到酒店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而是在电话这头叫醒睡梦中的孙艺洲。不等次日的发布会,迫不及待地要与老友见面,深夜两点还闹腾着在北京城里找饭吃。  孙艺洲从不
期刊
如同品酒之甘醇,品鉴巧克力也是一次充满新奇的味蕾之旅。  这个春天,来自比利时的GODIVA巧克力大师Philippe Daue解读了品鉴巧克力的奥秘:制作上好的巧克力既需要激情,也需要耐心等待巧克力浆自然凝固。爱情亦是如此,除了激情,你需要的还有静静守候。乍暖还寒时,准备好用一颗巧克力唤醒Ta的心了吗?   Q=《北京青年》周刊A= Philippe Daue(GODIVA歌帝梵亚太区巧克力大师
期刊
Q=《北京青年》周刊A=家弘  Q:水分测试仪测出的使用前后湿度差越大,就说明产品的保湿力越好吗?  A:当皮肤表面残留水分时,水分测试仪所测出的值就会变高,这只是当下的感觉,随着环境变化,温度增高等,所呈现又不一样。其实,皮肤不需要太多水分,一直叠加涂抹高保湿产品,有可能适得其反,长出疹子。皮肤的保湿只要保持皮肤不紧绷、不脱皮,柔润就可以了。  Q:产品说明中的锁水因子真的能起到锁水的效果吗? 
期刊
所到之处一片“四爷”之声的吴奇隆,在与盛大文学签约现场,称呼变成了“吴总”。  现场的吴奇隆一身儿不花哨的正装西服,透着身为老总所应有的严肃干练,“我有时候还不太习惯‘吴总’这个称呼,真的是在叫我吗?”说这话是玩笑,吴奇隆十几岁就开始摆摊,2003年成立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他把自己的名字慢慢打造成一个品牌,“我从一个歌手开始,而后演戏,然后从事制作行业。慢慢算是演艺圈跨行业最多的人了。由于对每
期刊
想开个有机食品超市  拍摄张静初这期封面,摄影师专门请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作为拍摄背景。  画的色彩很浓烈,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摄影棚,张静初本能地对这幅画比较关注。想起她曾经学过几年美术。  后来因为考上中戏学了导演,才没有继续学。问她美术对学业的影响,她称是“培养了一个人的审美体系,对画面或影像比较敏感”。  可能因为10岁就开始背个画夹去写生了,曾经张静初有一个愿望:拿着画板,摆个小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