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创造精神。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等不同因素,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本文着重从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设计游戏活动等三方面谈谈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生命科学 教学情景 创设
探究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而情境的引入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能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也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生命科学领域,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使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使知识通过直观鲜活的画面展示出来,以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中,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播放一段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海洋世界的奇妙,生物间的许多微妙关系,而且能够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继续探究:如果换个小点的地方,比如池塘,那生物间的关系会不会也是这么有趣的呢?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接下去的学习活动之中。又如在教《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无法在课堂上通过实物直接观察出来,于是我设计并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稻冥虫正在吞噬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把它作为一顿美餐,不远处却有一条黑蛇吐着红信,在稻田里窜来窜去,很快将向青蛙发出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和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自然地开始进行食物链的研究。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性较高。可见,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不但再现了鲜活的画面,还使学生有了亲临其境的感受,产生探究的愿望,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更深刻,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二、动手操作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合理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启发创造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发现精神。实践也证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知识学习中的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实践意义,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在执教《金鱼》一课时,探究金鱼的呼吸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实验,让每一组学生亲自去动手,认真做好数据记录,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先让学生猜测,“金鱼的嘴一直在动,它是在喝水吗?”接着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课件演示实验、提示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先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等金鱼不注意的时候把滴管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巴前轻轻地挤出红水,认真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红水是从金鱼的嘴里吸进去,从腮里流出来。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金鱼的嘴一直在动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是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验证了学生的猜想,解开了学生心中的谜。可见实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讨论交流更加主动、精彩,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达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是科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孩子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记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的位置和作用,课前我从班级里选出六位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准备好六个消化器官的仿真道具及说词和表演动作。课堂上将游戏名改为“食物的旅途劫遇”,我自己扮演食物,各角色按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进行表演,其余的同学认真地观看表演,并在表演结束时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在学生了解了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和各器官消化食物的功能之后,我还特地设计了一个“食物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代表人体各器官的“提示小锦囊”,学生根据提示的内容进行抢答,谁抢到并答对了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加深了对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和各器官消化食物功能的了解,而且使原本我们在平时不可见又枯燥的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得到牢牢的掌握。
境因情而生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志林、屈春丽主编.《走进科学课---小学科学课例及教学建议》,2006年6月
[2]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教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生命科学 教学情景 创设
探究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而情境的引入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能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也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生命科学领域,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使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使知识通过直观鲜活的画面展示出来,以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中,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播放一段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谈感想,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海洋世界的奇妙,生物间的许多微妙关系,而且能够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继续探究:如果换个小点的地方,比如池塘,那生物间的关系会不会也是这么有趣的呢?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接下去的学习活动之中。又如在教《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无法在课堂上通过实物直接观察出来,于是我设计并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稻冥虫正在吞噬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把它作为一顿美餐,不远处却有一条黑蛇吐着红信,在稻田里窜来窜去,很快将向青蛙发出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和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自然地开始进行食物链的研究。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性较高。可见,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不但再现了鲜活的画面,还使学生有了亲临其境的感受,产生探究的愿望,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更深刻,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二、动手操作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合理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启发创造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发现精神。实践也证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知识学习中的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实践意义,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在执教《金鱼》一课时,探究金鱼的呼吸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实验,让每一组学生亲自去动手,认真做好数据记录,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先让学生猜测,“金鱼的嘴一直在动,它是在喝水吗?”接着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课件演示实验、提示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先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等金鱼不注意的时候把滴管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巴前轻轻地挤出红水,认真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红水是从金鱼的嘴里吸进去,从腮里流出来。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金鱼的嘴一直在动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是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验证了学生的猜想,解开了学生心中的谜。可见实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讨论交流更加主动、精彩,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达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是科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孩子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记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的位置和作用,课前我从班级里选出六位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准备好六个消化器官的仿真道具及说词和表演动作。课堂上将游戏名改为“食物的旅途劫遇”,我自己扮演食物,各角色按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进行表演,其余的同学认真地观看表演,并在表演结束时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在学生了解了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和各器官消化食物的功能之后,我还特地设计了一个“食物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代表人体各器官的“提示小锦囊”,学生根据提示的内容进行抢答,谁抢到并答对了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加深了对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和各器官消化食物功能的了解,而且使原本我们在平时不可见又枯燥的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得到牢牢的掌握。
境因情而生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志林、屈春丽主编.《走进科学课---小学科学课例及教学建议》,2006年6月
[2]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教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