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思想,这些信息中不乏一些不良的信息,因此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情理互动机制成为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探讨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15-02 收稿日期:2016-09-29
作者简介:王贺成(1979—),男,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互联网环境成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应该说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千姿百态,这势必增加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但是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凭借的手段也越来越广泛,依靠的路径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合理地对挑战与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研究尚有空间。
一、思政教育与情理互动机制的总体概括
情理互动一般被看作一种互动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角色互动、层次互动、处境互动之中。在思政教育中往往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最终使受教育者的情感、认知、态度发生转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双方自身具有平等的地位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信仰、独立的价值观,并且情理互动的过程、模式以及结构非常的重要。另外从互动的过程来看,情理互动机制恰恰是一个不同信息在传播、接受并引起情感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寻找到有效坚实的信息载体。
真正的教育往往从内心发出,唯有真正心理上的互动交流才能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这一经典的理论出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之口。其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往往表现为在内心感悟的交流与表达中投入真实的情感,并且能够在问题的思考中秉持冷静理智的态度,这样的工作模式恰恰是由情理互动机制来完成的。我们应该知道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认知以及情感往往是情理互动机制开展的着力点,也是情理互动机制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
二、互联网对情理互动机制的影响
互联网产生的影响首先波及的是思政教育的受教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我们在前文说到,互联网带来了复杂丰富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打开窗子,飞进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还有让人恶心的苍蝇。”[1]互联网带来信息的多样化这一现实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并且我们也不可能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绝对的过滤,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受到的不良影响,更加发挥正面影响的作用。
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主客体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调节,更多还是表现为在综合的影响之下建立有效的情理互动机制,这一做法可能是所有相关理论研究者都关注的方向。建立有效的情理互动机制的前提工作是围绕着互联网对情理互动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运行所依据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平台相比,互联网这一平台打破了原来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情理互动机制的开展相当迅速便捷,能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其实互联网这一平台最大的功效在于扭转了传统情理互动机制的模式,改变了原来单调的面对面的模式,这样能够让学生说出以前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这样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彻底。
(2)互联网丰富了思政教育中教育者的工作形式,活跃了教育者的思维。从很多关于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研究者反映教育者的工作形式单一、思维落后[2]。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传统的课堂说教即便是更新形式与思维,始终还是离不开课堂说教这一根本现实,但是互联网恰恰能够从根本上带动教育者工作形式的创新和思维的活跃。因为互联网给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相当容易获取。有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才能够进行形式的创新与丰富,而形式的创新与丰富恰恰能够激发教育者的思维,由此来看,互联网带来的更是一个聯动的效应。另外教育者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经验的分享与学习,使自身获得能力的提升。
(3)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实传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让学生产生厌烦是必然的,因为这符合人的心理规律。我们知道情理互动机制早已产生,但是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效果。由于教育者自身把握能力的不足和学生内心的抵触,这一机制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往往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所谓情理互动机制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多还是呈现长辈训导晚辈式的说教状态,教育者依旧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厌烦心理,没有兴趣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互联网下的情理互动机制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并且相互独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互联网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3]。互联网环境下的情理互动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案例展示,教育者根据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在互联网中搜集到许多类似的案例,这样就向学生展示问题的普遍性,打消了他们恐惧的心理,让他们放下了心理负担。
三、互联网环境下情理互动机制有效建立的探讨
互联网给情理互动机制带来的影响更多表现为积极的方面,为了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我们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新的情理互动机制。总体来说,展开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为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笔者逐条展开分析。 (1)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单位拥有了完备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是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在当今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地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建立有效的思政教育体制。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每个学校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例如学校的百度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被看作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来积极地推行情理互动机制。以百度贴吧为例,教育者可以在贴吧中开设学生思想问题专贴,并进行置顶,让学生可以通过发帖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思想问题,这样一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就会变成一个群体。论坛的应用方法和百度贴吧相似,QQ群和微信群的应用方式相似,可以建立专门的学生思想问题交流群,让学生在群里诉说自己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在线的教育者就能及时地进行解决。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的思想教育知识讲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感受到一些正能量的熏陶。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自然就有效地预防了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问题。
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是情理互动机制有效开展的制度支撑,只有打造了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才能保证情理互动机制长久地运行。
(2)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情理互动的深度。我们已经在思政教育机制建立的探讨中涉及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情理互动的方法,但是那些只是一些通性的概括,没有一定的深度。笔者认为依靠互联网平台来增加情理互动的深度才是一项核心工作。传统的情理互动之所以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因为教育者没能充分了解学生思想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没有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方法。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一克服,从而使情理互动达到一定的深度。具体的工作开展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彻底地将情理互动的民主性和相互独立性表现出来,因为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们平时与朋友聊天没什么两样,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会呈现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没有任何的压力,这样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自然就会到达一定的深度。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理解“聊天式”互动的功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要急于输入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多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问题解决完成以后,教育者应该继续和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彻底的追踪,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问题解决的效果。
(3)积极利用互联网,增加学生进行情理互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和内心的想法能够输出,并且其中合理的部分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可。传统互动机制在这一方面缺失的原因在于在情理互动中学生不具备理论上的优势,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表达出来,就已经被教育者带入了他们的思维理念中。很多学生在情理互动结束后有太多的不甘与愤恨,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降低。
四、结语
情理互动机制是学生思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內容,这一机制能够保证交流中双方的平等性以及各自价值观的独立性。这一机制的有效发挥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取得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情理互动机制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为情理互动的平台被拓宽,教育者的工作形式变得丰富以及其思维能够有效地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地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新的情理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徐 俊.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66—68.
刘月霞,赵洁民.“微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平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5辑.2015.
闫 奕.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2).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15-02 收稿日期:2016-09-29
作者简介:王贺成(1979—),男,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互联网环境成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应该说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千姿百态,这势必增加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但是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凭借的手段也越来越广泛,依靠的路径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合理地对挑战与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研究尚有空间。
一、思政教育与情理互动机制的总体概括
情理互动一般被看作一种互动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角色互动、层次互动、处境互动之中。在思政教育中往往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最终使受教育者的情感、认知、态度发生转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双方自身具有平等的地位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信仰、独立的价值观,并且情理互动的过程、模式以及结构非常的重要。另外从互动的过程来看,情理互动机制恰恰是一个不同信息在传播、接受并引起情感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寻找到有效坚实的信息载体。
真正的教育往往从内心发出,唯有真正心理上的互动交流才能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这一经典的理论出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之口。其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往往表现为在内心感悟的交流与表达中投入真实的情感,并且能够在问题的思考中秉持冷静理智的态度,这样的工作模式恰恰是由情理互动机制来完成的。我们应该知道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认知以及情感往往是情理互动机制开展的着力点,也是情理互动机制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
二、互联网对情理互动机制的影响
互联网产生的影响首先波及的是思政教育的受教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我们在前文说到,互联网带来了复杂丰富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打开窗子,飞进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还有让人恶心的苍蝇。”[1]互联网带来信息的多样化这一现实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并且我们也不可能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绝对的过滤,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受到的不良影响,更加发挥正面影响的作用。
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主客体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调节,更多还是表现为在综合的影响之下建立有效的情理互动机制,这一做法可能是所有相关理论研究者都关注的方向。建立有效的情理互动机制的前提工作是围绕着互联网对情理互动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运行所依据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平台相比,互联网这一平台打破了原来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情理互动机制的开展相当迅速便捷,能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其实互联网这一平台最大的功效在于扭转了传统情理互动机制的模式,改变了原来单调的面对面的模式,这样能够让学生说出以前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这样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彻底。
(2)互联网丰富了思政教育中教育者的工作形式,活跃了教育者的思维。从很多关于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研究者反映教育者的工作形式单一、思维落后[2]。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传统的课堂说教即便是更新形式与思维,始终还是离不开课堂说教这一根本现实,但是互联网恰恰能够从根本上带动教育者工作形式的创新和思维的活跃。因为互联网给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相当容易获取。有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才能够进行形式的创新与丰富,而形式的创新与丰富恰恰能够激发教育者的思维,由此来看,互联网带来的更是一个聯动的效应。另外教育者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经验的分享与学习,使自身获得能力的提升。
(3)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实传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让学生产生厌烦是必然的,因为这符合人的心理规律。我们知道情理互动机制早已产生,但是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效果。由于教育者自身把握能力的不足和学生内心的抵触,这一机制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往往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所谓情理互动机制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多还是呈现长辈训导晚辈式的说教状态,教育者依旧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厌烦心理,没有兴趣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互联网下的情理互动机制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并且相互独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互联网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3]。互联网环境下的情理互动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案例展示,教育者根据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在互联网中搜集到许多类似的案例,这样就向学生展示问题的普遍性,打消了他们恐惧的心理,让他们放下了心理负担。
三、互联网环境下情理互动机制有效建立的探讨
互联网给情理互动机制带来的影响更多表现为积极的方面,为了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我们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新的情理互动机制。总体来说,展开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为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笔者逐条展开分析。 (1)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单位拥有了完备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是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在当今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地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建立有效的思政教育体制。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每个学校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例如学校的百度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被看作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来积极地推行情理互动机制。以百度贴吧为例,教育者可以在贴吧中开设学生思想问题专贴,并进行置顶,让学生可以通过发帖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思想问题,这样一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就会变成一个群体。论坛的应用方法和百度贴吧相似,QQ群和微信群的应用方式相似,可以建立专门的学生思想问题交流群,让学生在群里诉说自己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在线的教育者就能及时地进行解决。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的思想教育知识讲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感受到一些正能量的熏陶。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自然就有效地预防了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问题。
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是情理互动机制有效开展的制度支撑,只有打造了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才能保证情理互动机制长久地运行。
(2)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情理互动的深度。我们已经在思政教育机制建立的探讨中涉及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情理互动的方法,但是那些只是一些通性的概括,没有一定的深度。笔者认为依靠互联网平台来增加情理互动的深度才是一项核心工作。传统的情理互动之所以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因为教育者没能充分了解学生思想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没有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方法。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一克服,从而使情理互动达到一定的深度。具体的工作开展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彻底地将情理互动的民主性和相互独立性表现出来,因为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们平时与朋友聊天没什么两样,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会呈现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没有任何的压力,这样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自然就会到达一定的深度。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理解“聊天式”互动的功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要急于输入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多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问题解决完成以后,教育者应该继续和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彻底的追踪,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问题解决的效果。
(3)积极利用互联网,增加学生进行情理互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和内心的想法能够输出,并且其中合理的部分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可。传统互动机制在这一方面缺失的原因在于在情理互动中学生不具备理论上的优势,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表达出来,就已经被教育者带入了他们的思维理念中。很多学生在情理互动结束后有太多的不甘与愤恨,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降低。
四、结语
情理互动机制是学生思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內容,这一机制能够保证交流中双方的平等性以及各自价值观的独立性。这一机制的有效发挥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取得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情理互动机制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为情理互动的平台被拓宽,教育者的工作形式变得丰富以及其思维能够有效地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地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新的情理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徐 俊.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66—68.
刘月霞,赵洁民.“微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平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5辑.2015.
闫 奕.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