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施肥多,产出多。许多菜农在温室菜地大量施肥,以求多产出。其实施肥过多根系就会出现反渗透而枯死,产量则会下降或生长不良。解决方法:一是种过3年以上的温室,鸡、牛粪用量每亩各控制在2500千克以内,化学肥料量减50%左右;二是注重施牛粪、腐殖酸肥和生物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三是补充硼、锌、镁肥,平衡土壤营养。
误区二:留苗多,产量高。很多菜农在留苗时往往多留,认为苗多能高产。其实,由于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因此只有稀植才能高产。解决方法:一是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为好:二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办法。以叶枝不拥挤为准。来提高总产量和总效益。
误区三:温度高,长得快。不少菜农认为,建温室的目的是为了保温,温度高蔬菜就会长得快,其实蔬菜对温度有上限要求,一般为25℃~32℃。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大,机体运行、生理活动紊乱,植株徒长,枝蔓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反而会下降。解决方法:一是温室设置两道放风口,及时降温。二是严格按各种蔬菜生长期所需温度和各个器官生长期适温要求管理,防止高温长蔓不长果。
误区四:株蔓旺,长势好。许多人认为株蔓旺是好庄稼,其实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营养生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生长,产量反而降低。解决方法:一是在幼苗期掌握弱株根深,控水控株促根,使地下部吸收光合产物占60%左右,中后期地下和地上吸收量各占50%;二是前期株体消耗营养量占60%,生殖生长占4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占60%N70%,营养生长只占30%-40%,即保证前期有一定的同化叶面积,后期控蔓促果,提高产量。
误区五:打药勤,病害少。很多菜农在蔬菜生长中后期,隔2~3天打1次药,认为药打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解决方法:一是认准病害,对症喷药,最好是选用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还能促进作物生长;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枝繁叶茂,通风不良。天天打药效果也不见得好,应疏叶降湿;三是对土传菌引起的死秧,应在苗期注重用药预防。
误区六:茬次;收入多。很多人认为,投资建造温室,不能让地闲着,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结果往往效果差,效益低。解决方法:一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为好,春秋茬以一年两作为宜。茄子、辣椒和黄瓜老株再生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压盐,曝晒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
陈建国
种好苘蒿有技巧
苘蒿又叫蓬蒿、蒿菜。原产于我国。食用部位为嫩茎,营养丰富,纤维少,品质优,风味独特,是蔬菜中的一个调剂品种,也是快餐业、火锅城、自助餐等不可缺少的一道爽口菜。茼蒿不仅风味宜人,而且容易栽培,生长快、周期短,可作保护地主栽作物的前、后茬栽培和间套、插空栽培。
茼蒿整个植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对病虫有独特的驱避作用,因此,很少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蔬菜。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有利其生长。在温度适合的条件下,周年均可播种,近年来,冬、春、秋季保护地种植越来越普遍。播种后一般40~50天收获,温度低时生长期延长至60~70天。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整地施肥。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
2 播种。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
3 田间管理。①温度。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
②间苗除草。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
③浇水施肥。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④病虫害防治。防治苘蒿病虫害主要从农业防治入手,要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忽大忽小;温度管理不忽高忽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危害和农药施用,维护生态平衡。
4 收获。当幼苗长到18~20厘米高时,小叶种贴地面一次性割收,洗净根部泥土,捆成小把上市。大叶苘蒿收获比较灵活,可一次性采收完,也可以采取一次播种多次采收,方法是:收获时留主茎基部4~5片叶或1~2个侧枝,用手掐或小刀割上部幼嫩主枝或侧枝,捆成把上市,隔20天左右掐1次。每次收完及时浇水追肥,以促侧枝萌发。
王浩
误区二:留苗多,产量高。很多菜农在留苗时往往多留,认为苗多能高产。其实,由于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因此只有稀植才能高产。解决方法:一是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为好:二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办法。以叶枝不拥挤为准。来提高总产量和总效益。
误区三:温度高,长得快。不少菜农认为,建温室的目的是为了保温,温度高蔬菜就会长得快,其实蔬菜对温度有上限要求,一般为25℃~32℃。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大,机体运行、生理活动紊乱,植株徒长,枝蔓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反而会下降。解决方法:一是温室设置两道放风口,及时降温。二是严格按各种蔬菜生长期所需温度和各个器官生长期适温要求管理,防止高温长蔓不长果。
误区四:株蔓旺,长势好。许多人认为株蔓旺是好庄稼,其实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营养生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生长,产量反而降低。解决方法:一是在幼苗期掌握弱株根深,控水控株促根,使地下部吸收光合产物占60%左右,中后期地下和地上吸收量各占50%;二是前期株体消耗营养量占60%,生殖生长占4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占60%N70%,营养生长只占30%-40%,即保证前期有一定的同化叶面积,后期控蔓促果,提高产量。
误区五:打药勤,病害少。很多菜农在蔬菜生长中后期,隔2~3天打1次药,认为药打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解决方法:一是认准病害,对症喷药,最好是选用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还能促进作物生长;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枝繁叶茂,通风不良。天天打药效果也不见得好,应疏叶降湿;三是对土传菌引起的死秧,应在苗期注重用药预防。
误区六:茬次;收入多。很多人认为,投资建造温室,不能让地闲着,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结果往往效果差,效益低。解决方法:一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为好,春秋茬以一年两作为宜。茄子、辣椒和黄瓜老株再生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压盐,曝晒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
陈建国
种好苘蒿有技巧
苘蒿又叫蓬蒿、蒿菜。原产于我国。食用部位为嫩茎,营养丰富,纤维少,品质优,风味独特,是蔬菜中的一个调剂品种,也是快餐业、火锅城、自助餐等不可缺少的一道爽口菜。茼蒿不仅风味宜人,而且容易栽培,生长快、周期短,可作保护地主栽作物的前、后茬栽培和间套、插空栽培。
茼蒿整个植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对病虫有独特的驱避作用,因此,很少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蔬菜。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有利其生长。在温度适合的条件下,周年均可播种,近年来,冬、春、秋季保护地种植越来越普遍。播种后一般40~50天收获,温度低时生长期延长至60~70天。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整地施肥。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
2 播种。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
3 田间管理。①温度。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
②间苗除草。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
③浇水施肥。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④病虫害防治。防治苘蒿病虫害主要从农业防治入手,要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忽大忽小;温度管理不忽高忽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危害和农药施用,维护生态平衡。
4 收获。当幼苗长到18~20厘米高时,小叶种贴地面一次性割收,洗净根部泥土,捆成小把上市。大叶苘蒿收获比较灵活,可一次性采收完,也可以采取一次播种多次采收,方法是:收获时留主茎基部4~5片叶或1~2个侧枝,用手掐或小刀割上部幼嫩主枝或侧枝,捆成把上市,隔20天左右掐1次。每次收完及时浇水追肥,以促侧枝萌发。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