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运用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经典电影《爱乐之城》向观众展现了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致敬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音乐。该片的配乐与角色演唱曲目的主题突出了蓝调音乐在思想层面的先进性与人文性。该片编导人员正确地搭配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与复古风情的爵士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使之发挥了衬托人物情感变化、展现其内在行为动机的艺术修饰效果,直观、形象地表现了现代化都市中充满复杂性的文化情境与人文环境,利用富有现代性与思想深度的音乐语言,面向观众勾勒出具体艺术人物的内在情感态度与思考方式,在音乐领域重现了影片的整体剧情发展脉络,起到了修饰影片剧情、突出人物内心复杂性的艺术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著名电影《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所具备的思想价值,并指出爵士乐元素在《爱乐之城》中发挥的艺术修饰作用,立足于整体性角度指出爵士乐元素的基本特性。
  关键词:《爱乐之城》;爵士乐;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经典的美国歌舞电影《爱乐之城》通过合理运用爵士乐音乐要素,强化了影片中视听语言的传播效果与对观众的影响力,再现了20世纪爵士乐发展的历史轨迹,让爵士乐修饰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思想动机、性格、职业理想等不同方面的变化,直观地呈现了艺术人物的心理状态,做好了人物情绪的调配工作,将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与虚拟化的艺术空间深入交融,让爵士乐元素与影片中面向观众展现的人文环境、艺术情境之间建立可辨识的关联,观众可通过聆听爵士乐配乐与主人公的唱词,分析剧情的走向与人物行为动机的变化,还原历史文化情境,理解本片思想主题所包含的先进人文理念[1]。《爱乐之城》的编导人员正确地使用了艺术修饰手法,让爵士乐元素有力地衬托出本片的核心艺术风格,从侧面展现了美国城市文化所具备的多元性与开放性,合理配置了爵士音乐与本片剧情的双向依附关系。
  1 《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表现方式与思想内涵
  1.1 主要表现方式
  美国经典电影《爱乐之城》中的主题曲、配乐均带有浓厚的近代爵士蓝调风格,影片的创作人员吸纳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爵士乐歌曲创作者与演奏者所持有的艺术思想,调整了电影中主题曲、配乐的整体性编曲方式,重點突出了爵士音乐在旋律层面的重复性与灵活性,让电影中的主题音乐旋律变得更为哀婉、动人,将现代艺术音乐与突出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爵士乐融合,让影片中的音乐变得更为紧凑、别致,融入了影片编导人员自身所坚持的艺术理念,强化了影片中音乐所具备的文化张力与艺术层面的感染力[2]。影片主要描绘了美国洛杉矶市一名有才华的男钢琴师塞巴斯蒂与不得志的女演员的爱情故事,编导人员使用了蕴含丰富艺术情感的爵士乐,从不同方面入手,修饰了男女主人公从会面到互动、相爱的整个情节发展过程。男主人公首先开始使用带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低音进行慢速吟唱,采用了突出随意性、灵活性的蓝调唱腔,突出了具体歌词的艺术效果,为影片在这一阶段的基本情节发展打下了充满活力的艺术基调,而下一部分女主人公使用了稳重而不失诙谐的唱腔对男主人公作出了回应,突出了戏剧性效果,以此营造出激昂、热烈的艺术氛围,让彼此之间的情感在艺术化的诗意互动中得到完美的升华。爵士乐元素在影片的起始阶段起到了较强的修饰作用,随着两个人情感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转折。
  例如,在剧情逐步推进到二人深入交流的阶段,编导人员为男主人公设计了低沉、婉转的唱腔,将歌剧所带有的情感从激昂、热烈带入哀伤、悲痛之中。编导人员在这一段落的起始部分加入了有钢琴作为配乐的慢摇爵士长句,男主人公必须使用发声方式较为直观、便利的气声,提升自身声调的流畅性,并在乐曲的重复部分加入能够促使观众转变鉴赏方式的口哨声,以此突出唱腔中使用的乐句的生活气息与直观性。这一段落的爵士乐元素能够详细地向观众描绘出一个才华无处施展的音乐制作者的哀伤心态。在这一段落结束后,镜头快速切换到男主人公在练琴房中进行自主训练的场景之中,这一部分的配乐采用了复调式的演奏方法,突出了音乐的立体性,男主人公必须使用对比性较强的唱腔,让女主人公的唱腔逐步切入由男主人公的唱腔所引导的主旋律之中,通过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口腔共鸣演奏方法,可逐步将唱腔中的情绪推向高潮部分,突出爵士乐在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等不同层面的特殊效果,快速切换音乐的风格,使之从前一阶段的抒情性唱腔转变为带有浓烈情感的合唱。在影片的结尾部分,编导人员为女主人公设计了能够展现其内心复杂性与情绪变化的特殊演唱方式,使之在低声部以低唱的形式讲述自身的故事与情感经历,并在乐曲的高潮部分突出了女主人公所带有的激烈情绪,引导观众回忆之前几个阶段的影片具体剧情,突出了爵士乐的修饰性作用。
  1.2 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编导人员通过在影片中合理布置爵士乐音乐元素,使之成为支撑剧情走向与人物性格变化的主要修饰性工具。爵士乐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欧美国家音乐艺术与非洲传统音乐艺术的高度结合,在20世纪后期逐步风靡北美,逐渐成为美国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具备极高的艺术魅力与独特的表现方式[3]。《爱乐之城》承载了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所产生的精华艺术理念,引导观众回顾了一个有历史价值的时代。爵士乐在《爱乐之城》中从不同渠道入手,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的职业理想与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编导人员对爵士乐元素的设置带有突出的具象化特征,能够突出爵士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让作为配乐的爵士乐与影片的具体情节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爵士音乐元素中承载了过往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浓缩了艺术人物之间存有的情感,展现了富有张力与个性的音乐风格,突出了美国城市音乐文化与艺术传统的多面性和立体性。
  影片创作者将故事的发生地点选在美国大城市洛杉矶,并合理配置了体现爵士乐基本属性的艺术元素,渲染出现代化大都市富有节奏感的生活方式,通过编排富有激情的舞蹈,让爵士乐奔放的基本属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编导人员采用了传统美国戏剧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带有爵士乐动感的配乐中插入独唱与合唱交叉进行的唱腔,进一步诠释了艺术主题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带有抽象性色彩的人文气息,让爵士乐风格的音乐带有动静结合的艺术风格。   2 爵士乐元素在《爱乐之城》中发挥的修饰性作用
  2.1 展現艺术人物的真实情绪
  电影《爱乐之城》的编导人员通过正确使用艺术修饰手法,展现了作为标志性音乐元素的爵士乐所具备的典型艺术特征,让观众认识到爵士乐所具备的生动、直观、热情奔放等核心艺术特性。编导人员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艺术表达方式,驾驭了本片中音乐的整体风格,突出了音乐所具备的修饰性作用,使用节奏鲜明、紧凑的旋律展现了美国城市中部分有着强烈精神文化需求的音乐制作者的热情与生活态度。爵士乐是西方音乐艺术与非洲古典民俗音乐的结合。编导人员在《爱乐之城》中使用了突出美国南部音乐传统风格的四拍节奏,在音乐的旋律中注入了动人的个性化艺术情感,使用了生活化的歌词与音乐语言,使之充满独特的感情色彩。在影片爱乐之城的开场部分,编导人员设计了突出爵士乐快节奏与自由奔放风格的配乐,表现了作为职业音乐演奏家的男主人公的艺术才能与忙碌的生活节奏,突出了年轻群体特有的朝气与奋斗激情。
  为了保证影片中的音乐能够起到修饰人物个人情绪变化的基本作用,编导人员正确地使用了带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和声,模仿了近代西方音乐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大小调交替音阶演奏方法,突出了波普音阶的层级性,在突出影片配乐的通俗性、实践性的同时,展现了艺术人物哀伤、落寞的情绪。片尾音乐中带有变化音与修饰音的不和谐音程则起到了较强的修饰性作用,展现了男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对女主人公的爱慕与依恋之情。编导人员通过拆解固有的乐句与唱腔的节奏,让男女主人公能够根据既定的艺术表现主题,选择较为适宜的曲式结构进行演唱,突出了节奏的变化性与灵活性,极大地扩展了和声的跨度与影响范围,让戏剧具体情节与爵士乐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相互呼应,背景配乐应当与主人公的独唱唱腔的速度保持一致。
  2.2 推动影片剧情的转折与发展
  电影编导人员通过设置经典演奏曲目,让爵士乐元素支撑起戏剧的整体性发展进程,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艺术鉴赏印象。编导人员使用了较为简单的配乐方式与和声效果,表现出和谐、平稳的艺术风格。例如,在男女主人公相见的起始部分,编导人员精心设计了带有爵士乐风格的唱腔,使男女主人公轮流演唱这一曲目,突出人物在心情、认知方式、情绪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演唱具备爵士乐艺术风格的唱腔,可搭配不同的语气、语调突出艺术情境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张力,让观众体会到隐藏在唱腔对白中的人物思想与情感,将简单的对白以歌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将男女主人公所持有的艺术情感融合在影片的音乐旋律之中,逐步展现情感故事的具体发展流程,突出音乐的表现力与张力,从侧面烘托出婉转、欢快的情感基调。影片中乐曲的整体基调修饰了情节的发展,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中时间的流逝与人物生活背景的变化,编导人员通过在影片的中段部分设计一首带有爵士风格的钢琴曲,起到衔接影片不同段落、突出戏剧张力的基本艺术效果,让曲调由抒情性较强的唱腔转变为较为舒缓的和声[4]。
  3 《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基本特点
  3.1 基本旋律形态
  为了满足影片的艺术效果营造需要,强化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力,编导人员设计了具备较强旋律与动感的爵士乐配乐,降低了观众体会影片核心内容与艺术情感的难度。本片的配乐是声乐化、形象化、个人化的独特爵士乐旋律,突破了传统歌舞片的音乐设置方式与艺术表现路径,具体旋律较为悠扬、和谐,不具备较多的不和谐音或尖锐的音响效果,营造出一种平和、舒缓的艺术氛围,在非洲特有的摇摆乐与西方近代音乐艺术表现手法之间取得了平衡。影片中的爵士乐配乐主要以平缓的逐步递进作为基本表现形态,带有较为特殊的文化魅力,人物的唱腔与影片的配乐均呈现出波浪形上下二度跃进状态,并逐步向上升高,能够突出男女主人公的深沉情感与不断发展的恋情[5]。
  3.2 添加了更多富有动感的音乐元素
  编导人员在影片的音乐中添加了较多的炫技性艺术元素,为爵士乐的主干旋律设置了较多的装饰音,丰富了观众的艺术鉴赏体验;采用独特的音乐装饰方法,在勾勒出爵士乐音乐框架的同时,限定了下一阶段装饰音的发展范围,突出了爵士乐元素的波动效果,推动不同节奏之间的模进效果,更好地向观众呈现了爵士乐的基本风格,如上下波动型、跳跃型等;人物唱腔的走向呈上下波动的不确定状态,让观众无法根据自身的观影经验把握剧情的走向与音乐的波动规律。
  4 结语
  《爱乐之城》的编导人员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爵士乐元素,突出了20世纪蓝调爵士乐奔放、自由、悠扬的艺术风格,营造出朴素、和谐的艺术情境与文化氛围,改善了多数观众的艺术鉴赏体验,丰富了影片中的音乐元素与可鉴赏的文化内容,构建了音画合一的独特艺术格局,让戏剧中的配乐与人物的唱词融为一体,突出了影片艺术风格层面的一致性与表现方式层面的整体性。《爱乐之城》是具备突出文化研究价值与借鉴价值的经典作品,吸纳了爵士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出的精华部分,衔接了不同段落的剧情,强化了剧情的转变力度,让影片的故事具备突出的层次感,能够修饰影片中艺术人物情绪的释放过程,渲染影片中的艺术气氛与文化意境。
  参考文献:
  [1] 刘玉馨.歌舞电影《爱乐之城》的视听元素分析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24):139-140.
  [2] 刘梦.歌舞电影《爱乐之城》的音乐创作解析[J].黄河之声,2019(20):65-67.
  [3] 张平丽.谈电影《爱乐之城》的坚守与突破[J].当代电视,2017(09):108-109.
  [4] 杨元.一场亲近又疏离的美国旧梦——以拉康的无意识象语言构成看《爱乐之城》[J].电影评介,2017(07):55-57.
  [5] 邱鑫.用音乐阐释梦想的力量:论电影《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运用[J].电影新作,2019(04):149-152.
  作者简介:林鹏羽(199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李策(1978—),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它指引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在悠久的中国绘画史上,线条是最为基本的语言,更是工笔人物画的基础表达方式。线条多样性的发展可以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层面,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浓缩和艺术
“万艳同悲”之一悲——王熙凤在《红楼梦》中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争强好胜的天性,二是失败的婚姻。这面纱背后隐藏的是王熙凤的无奈与心酸。她的婚姻从甜
刺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刺绣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艺术资源,共同铸就了伟大而烂漫的中华民族文
本文从明清两朝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浮生六记》《镜花缘》《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女性形象背后展现的中国古
摘要:《围城》的隐喻使用是全书的一大亮点,钱钟书先生善于打破常规,将隐喻手法与不同的修辞手法及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相结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出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群像。本文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隐喻的用法,总结小说隐喻的特点,以更好地欣赏钱先生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围城》;隐喻;表达;认知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本文对比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两种婚恋观,并分析这两种婚恋观形成的原因。女主人公白流苏把婚姻看作一张长期饭票,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帮助她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而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风格派的敲门人,蒙德里安开创了不同于以往的“冷抽象”表现形式,其绘画风格和理念对后世设计与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蒙德里安生平的绘画理
摘要: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与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更关注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传统陶瓷雕塑与现代情感的结合更贴近生活,满足人们对现代艺术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陶瓷雕塑;情感意识;设计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J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在如今,陶瓷雕塑的影响力仍居高不下,依旧是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陶瓷雕塑中的情感意识源于创作者,
近年来,热点事件舆情演变过程中的舆论失焦现象越来越常见,网络暴力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频繁。本文通过分析“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事件在舆情演变过程中的网民情感,探究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