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好文章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因情而定,因况而变,但大都离不开对语言、结构、立意和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语言和结构需要作者的组织,立意和选材需要生活的支撑。本文正是通过作者和生活的视角,对笔者心目中好文章的创作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好文章;作者;生活
  一篇好文章需要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予以审视和价值,也需要切合生活的现实性和多面性,好文章是在实际生活和作家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契合的。所以,文章写作的过程需要关注两个要素,即作者和生活,作者是文章创作的主体,生活是文章素材的源泉。作者可以賦予文章生命和理性,生活可以使文章增添意蕴和趣味。

一、好文章的创作源于作者的字斟句酌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很多,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所以,一篇好文章的形成需要作者对字句细细锤炼,也需要作者对语言多多润色。
  1.选字正准凝练,用句准确灵活
  早在清朝,刘祺在《助字辨略》中就提出:“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痛篇为之梗塞。”可见好文章离不开字句的雕琢揣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据南宋洪迈记载,王安石先后选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经过多方打磨,才选定了“绿”字,这首诗也因这一充满色彩和动感的字而传颂千古。朱自清在其著作《背影》中叙述自己看到父亲的背影,写了两处,详略得当,前一回是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此处是详写;后一回是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该处是略写。朱自清后一回背影的描写,用句准确灵活,无其他字眼,无多余话语,情到之处不渲染自己的感情,只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怅然、酸涩的心情便跃然纸上。
  2.语言简洁有理,表达连贯生动
  无论是抒情、叙事还是说理的文章,都离不开语言的修饰。好文章的语言不仅能让人读懂,而且使人读得优美。好文章需要作者选择恰当的语言来书写,语言简洁是前提,语言有理是必要,二者相辅相成。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言:“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好文章既要有理有据,也要言简意赅。语言简洁有理不意味着边缘化的笼统概括,仍然需要细微观察和严谨思考。好文章也需要作者选用合适的表达技巧,朱自清在《春》中连用三个比喻描写雨,却不给人以堆砌感,这是因为牛牦的密、花针的透、细丝的细正分别体现了春雨密、透、细的特点,作者选择贴切事物特征且不重复的表现手法使语言润而生动。

二、好文章的写作源于生活的细枝末节


  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一件小事、一句话、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我们在写作中比较容易获得的是生活经验,难获得的是生活感受,经验是单纯的,感受是复杂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或模仿他人获得,而生活感受只能自己体验,好文章需要发现生活的细枝末节,更需要在细枝末节中体会感受。
  1.选择小处入手,体会大处意蕴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方能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潜在的规律和道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皆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生活细微之处便是意蕴之处,生活的细枝末节处便是创作灵感之处,如清晨的一滴露珠、母亲的一声“注意安全”、地板上整齐有序的瓷砖等都可以引起我的对生活的无限遐想和百般感受。茅盾在颠簸的汽车上,因为看见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的白杨树,而感受到白杨树身上体现的北方农民朴实、坚韧和力求上进的精神。鲁迅的《一件小事》,因车夫撞到老人未被他人看到,但仍冒着被讹诈的风险去帮助老人的这件小事,感受到下层普通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朴实。生活中任何一件大事物都是由小东西汇聚的,而小东西又反映了大事物的特征,所以观察生活、寻找素材、确定立意,都需要以小见大。
  2.选用新颖视角,培养创新意识
  好文章需要引经据典,引经据典可以提高文章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但过多使用便会适得其反。寻找并发现生活中的新颖之处也是好文章创作的途径之一,生活中的新颖之处必然是他人未察觉之处或与他人视角不同之处。生活中老人跌倒由扶到不敢扶的素材早已司空见惯,有人感受到的是道德,有人联想到的是法律,想写出新颖的角度,就要跳出这两个普遍的圈子。好文章要善于挖掘生活寻常之中的不寻常,周晓枫的作品《斑纹》描写蛇的斑纹时没有以科普的视角来写,也没有落入爱恶抒情的俗套,而是从理性的审美角度出发,将蛇的斑纹上升到人文趣味和哲理层次,给人以视觉和思维崭新之感。生活是源泉,文章是溪水,源泉新鲜不竭,溪水便流动不止。

三、好文章的创造源于作者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文章写作离不开作者的构思和创意,也离不开生活的情趣和理趣。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作者的创作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需要作者的观察和挖掘,作者需要生活的依据和体验,二者相辅相成,方可成就一篇好文章。
  1.生活需要作者,凝聚想象思维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琳琅满目,要想获得创意和新意就不得不借助作者的慧眼,作者作为创作主体,对生活的细微之处和新奇之处就要有独到的眼光,而独到的眼光则来自作者的想象思维,想象思维的形成需要发散思维来促成,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作者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的某一处能有多种思考和联系,这也需要作者多多阅读文献,扩大视野,提高能力,加大对生活的诠释范围和解读深度。作者对生活环境发挥想象,根据典型的生活特征塑造典型人物,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自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终身大事无人做主,她的典型性格就是多愁善感,愁爱情感身世。好文章需要作者凝聚想象力,选择独特的生活视角。
  2.作者需要生活,亲获人生感受
  作者写作时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否真实,不仅源自生活的真实,更取决于感受的真实。生活千姿百态,即使每日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但只要留心便会有新的收获,好文章不是照搬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是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体会到专属于自己的独特心情。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只有一些野草的园子,于我们来说这没什么新鲜的,但于鲁迅来说,却是童年玩耍的乐园,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感受到了鲁迅的愉悦,这便是作者亲身体验生活之后流露的真情实感。生活的意蕴和趣味只有被作者挖掘并进行精细加工之后才能被作者真正感受和呈现,好文章自然也在其中孕育而生。
  好文章不是凭空而来的,好文章需要作者的反复钻研和修改,好文章也需要生活的不断检验和挖掘,作者的理性思维与生活的感性趣味便是好文章的契合之处。除此以外,写文章更需要不断阅读、不断练习和不断思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做好文章更应如此。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树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那么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从这一背景下初步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读写结合,关注表达,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
期刊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学习。但现状如何?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校本建设中抓住“问题导学”这一突破点,调查研究,寻找路径,建构模式,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养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學;思维训练;拓展研究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也在思考,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地,要依靠学校课程来实现。为此,基于地域特色与校本优势,我校全面启动以培养“五彩陶娃”为宗旨的学科跨界整合课程的开发研究。“五彩陶娃”是对“立德树人”宗旨的校本化理解,学校“土壤”是对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化反思,课程整合则是核心素养着陆的校本化路径。  【关键词】五彩陶娃;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课程整合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预示着中国基础教育改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人迷茫和惊讶,本文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改进前后的一些变化为例,探讨教师教的行为如何引发、指导、促进学生能动有效展开学习活动的问题。提出自主学习设计从过度走向适度;提问设计从隐晦曲折走向简明直接;练习设计从跨越式走向阶梯式;归纳方法设计从事无巨细走向画龙点睛。  【关键词】改进;设计;行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
期刊
【摘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然而教师的示范读却少之又少。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多读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不能忽视了教师范读文本的作用。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文本,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對话。范读能使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重视硬件环境的布置,同样也强调精神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班歌创作  每周四的班队课,在唱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你会听到五(3)班的教室里传出欢快嘹亮的歌声,那是《铃儿响叮当》的旋律,歌词却已换了模样。这,正是五(3)班的班歌——《我们爱五(3)班》:  我们爱五(3)班,就像百花爱土壤;  我们爱五(3)班,就像鱼儿爱海洋:  我们爱五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熏陶文明礼仪心灵。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催生文明礼仪行为,树立典型的师生榜样,引领文明礼仪方向。严格常态的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校园环境;榜样;活动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期刊
【摘要】现在的孩子面对挫折容易无法自拔,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耐挫性”?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的正确认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挫败感,认同孩子的情绪;第三,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走出挫折,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关键词】挫折;认识自我;接纳挫败感;培养自信;耐挫性  “挫折”一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很陌生又很常见,为什么这样说呢?现
期刊
【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化情境;挑战性;灵活性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
期刊
【摘要】深入对文本范例的理解和思考,立足习作主旨,创造体验活动,触发学生真切感受,引领学生在畅快表达中碰撞出言语的火花,进行言语实践,进而探索契合文本范例特质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习作主旨;体验;例文;语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要求教师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交流。本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笔者基于文本主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