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以前在外资企业做技术骨干。有一天,另一个部门空缺一个经理,但没有派遣她过去。朋友觉得不公平,总经理交代的工作,她都已圆满完成,而且比别人认真努力,为什么派别人却不派她?总经理说,因为那个岗位需要做很多沟通工作,但平常只看到她一个人埋头苦干做事,很少与别人沟通,所以不能派她去。
在这个失业与上岗交替的时代,哪一种人受到的打击最小?我相信一定是那些具备核心能力的人。
什么是核心能力呢?不是指具有法律、会计、电机等专业知识,而是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不论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能力。尤其在企业裁员时,核心能力更是衡量去留的标准。 在很多企业,做生产的人可以改做业务,做业务的可以去做品管,生产厂长也可以调去做公共关系处长。虽说隔行如隔山,其实专业能力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培养的,而沟通协调、领导等核心能力,却需要长期培养。
最近,我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个例子,一位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被裁员后强烈反对:“我比别人认真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但为什么先裁掉我?”对方回答说:“就是因为你只做好我们交代的工作,开会时很少看到你发表意见,没有发挥领导力。将来我们一个人要当两三个人用,只能留下拥有更多能力的人。”怪不得一个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功,EQ(情绪智商)占80%,IQ(专业能力)只占20%。”
我的另一个朋友在快毕业时,就去应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她在学校功课不是特别好,但她在面谈时提到自己受过卡内基训练,让对方很感兴趣。问她为什么去受训?她回答:“因为我将来要做的会计工作是一种服务业,而跟客户沟通的品质很重要。”没想到后来对方真的录取了她。更不可思议的是,她提出毕业后,先去欧洲旅行几个月再上班,那时企业正值需要人的时候,想不到对方也答应了。
我觉得,不论是初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还是工作多年的人,都要多投入一些来培养EQ这些核心能力。以前在学校,为了多拼一点分数,经常“开夜车”,可是去应征工作时,没有人会问你平均成绩是多少;工作10年后,也没有人会对你从哪里毕业感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把对自己的投资,包括时间、精力或金钱,重新做一个调整,要多投资在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的进步上。
如果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被裁员,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很重要。景气的时候,人脉往往不被重视。一般人的生活就是天天上、下班,下了班就窝在家里,偶而看场电影或跑跑步,除了工作,不认识其他人,就像作家说的,把人生最宝贵的晚上7点到9点都浪费在家里。这样很危险,万一工作丢了、公司关门了,都只能一个人面对。在国外,教会内的兄弟会彼此伸出援手;在台湾,有些人参加社团和义工,彼此互相帮忙,这不是施舍,而是一种“双赢”。因此,经营人脉关系要从平常做起。
在这个失业与上岗交替的时代,哪一种人受到的打击最小?我相信一定是那些具备核心能力的人。
什么是核心能力呢?不是指具有法律、会计、电机等专业知识,而是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不论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能力。尤其在企业裁员时,核心能力更是衡量去留的标准。 在很多企业,做生产的人可以改做业务,做业务的可以去做品管,生产厂长也可以调去做公共关系处长。虽说隔行如隔山,其实专业能力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培养的,而沟通协调、领导等核心能力,却需要长期培养。
最近,我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个例子,一位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被裁员后强烈反对:“我比别人认真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但为什么先裁掉我?”对方回答说:“就是因为你只做好我们交代的工作,开会时很少看到你发表意见,没有发挥领导力。将来我们一个人要当两三个人用,只能留下拥有更多能力的人。”怪不得一个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功,EQ(情绪智商)占80%,IQ(专业能力)只占20%。”
我的另一个朋友在快毕业时,就去应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她在学校功课不是特别好,但她在面谈时提到自己受过卡内基训练,让对方很感兴趣。问她为什么去受训?她回答:“因为我将来要做的会计工作是一种服务业,而跟客户沟通的品质很重要。”没想到后来对方真的录取了她。更不可思议的是,她提出毕业后,先去欧洲旅行几个月再上班,那时企业正值需要人的时候,想不到对方也答应了。
我觉得,不论是初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还是工作多年的人,都要多投入一些来培养EQ这些核心能力。以前在学校,为了多拼一点分数,经常“开夜车”,可是去应征工作时,没有人会问你平均成绩是多少;工作10年后,也没有人会对你从哪里毕业感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把对自己的投资,包括时间、精力或金钱,重新做一个调整,要多投资在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的进步上。
如果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被裁员,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很重要。景气的时候,人脉往往不被重视。一般人的生活就是天天上、下班,下了班就窝在家里,偶而看场电影或跑跑步,除了工作,不认识其他人,就像作家说的,把人生最宝贵的晚上7点到9点都浪费在家里。这样很危险,万一工作丢了、公司关门了,都只能一个人面对。在国外,教会内的兄弟会彼此伸出援手;在台湾,有些人参加社团和义工,彼此互相帮忙,这不是施舍,而是一种“双赢”。因此,经营人脉关系要从平常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