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责备;早期经验;教导;成长
在与儿童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我确实感到,现在的儿童和以前的儿童相比较,他们受家长责骂的机会明显少了。究其原因有许许多多。其中之一,是过去的父母在生活上一旦不如意,或由于贫穷产生焦躁的心情,就容易向孩子发泄。另一种原因,随着城乡文化开发与社会的进步,大家都体验到温柔益己的道理,对刁难与暴力行为嗤之以鼻。还有就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人们的育儿意识显现出家长护子的强烈倾向。因此,那些能够承受大人责骂或爱反驳大人责骂的顽强孩子减少了。与此同时,一遇到大人责骂就哭就闹的孩子,现在多了。
成人讲究有教养,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为称心如意的人。每一个父母的心中都有对自己孩子所抱有的理想形象。一般说来,孩子的行为如果不合乎这种理想,父母就责骂孩子;如果一致就赞许,孩子通过这些过程就可领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教导孩子也是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至于社会上什么叫良好行为或态度,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准则。这是一种格式化的东西,是被该社会所公认的习惯。当然,每一个家庭也有特殊的东西,包括生活感受、宗教态度、表达方式等,让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同家庭的生活差异。
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注意这样的事。实际上,这往往是作为一种习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孩子如果得到大人赞许,就会在类似的情况下重复做;如果受到大人责备,孩子认为这是坏事,就不会再重复做。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应该得到责备的行为,就必须有责备者来执行。但成人一定要注意,您在这里执行的责备是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去发泄私人的感情,所以说,成人对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责备方式。关于怎样的责备适合孩子的发展,儿童心理学家列举了以下要求。
第一,当父母看到孩子的不好行为时,必须马上责备。在孩子的幼小年龄,及时责备孩子的坏行为显得特别重要。有的小孩在电车里、在超市里妨害到他人利益,有些父母认为在众人面前不应当责备孩子,而是回家后才责骂孩子,这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伤人的情节”已过,孩子没有真实感,也就不能深刻了解大人责骂的意义。
第二,既然要责骂,必须使孩子理解为什么自己被骂。父母大声呼喊,当然让孩子吃惊而紧缩手脚。为了达到责骂的目的,大人不是让孩子只知道自己做“坏”了,也要知道如何做才“好”。否则,您的责骂会使孩子形成心灵的障碍,影响他的胆量。
第三,同一件事不要责备两次以上。有时母亲在当场对孩子的“出格行为”责骂后,过一会儿还向父亲讲述这件事情经过,父亲听到后再骂一次,让孩子再领略一下受苦的滋味。实际上,现在的儿童有较强的自主性,大人重复地责备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另外,孩子会对大人“罗嗦”的教导方式产生内心的反感,因此,在重复责备时,父母要留心性格敏锐的孩子。
第四,责备内容必须有一贯性。比如,对孩子沉溺于“网上游戏”的事,如果家长心情好时就鼓励,心情不好时就责骂,或是父亲不管而母亲骂,这样就失去了家庭教导的一贯性。有些爱看他人脸色行事的孩子,就是被这样的父母造出来的。
第五,应该在家庭中教导的,不要拿到外面。例如,学龄前的孩子自己动手打开电脑,家长在命令他关机的同时,警告他:“你再动电脑我就要告诉幼儿园老师!”这样的责骂让孩子产生不该有的恐吓或不信任感,束手电脑前的同时对幼儿园老师的亲切关心产生怀疑。
第六,责备孩子之后,要留心他的反应。三四岁的学龄前儿童,只是刚刚学习行为的善恶,他会觉得所有父母责备的一定是坏事。而对于五六岁正要入学的孩子来说,也要对大人的责备进行评估,如果孩子发觉自己是被父母误解,或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而被骂,孩子就会以哭泣或辩解表示反对。当然,其中有的孩子也不过是强词夺理,或是狡猾逃避责任。所以,大人在责骂之后,当孩子的反应不对头时,需要考虑一下刚才的责备是否得当。
言至于此,请家长领会,不论职业和性别如何,在那些温和的、安定的,能够相信他人善意的人之中,大多度过了幸福的幼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有丰富、充裕的生活的同时被父母骄宠起来。发展心理专家认为,各种早期经验对儿童都有用,即使受到严厉的责骂或常被责骂,只要自己体会到被父母疼爱,而且能回忆起来就够了。
(稿件编号:101209013)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在与儿童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我确实感到,现在的儿童和以前的儿童相比较,他们受家长责骂的机会明显少了。究其原因有许许多多。其中之一,是过去的父母在生活上一旦不如意,或由于贫穷产生焦躁的心情,就容易向孩子发泄。另一种原因,随着城乡文化开发与社会的进步,大家都体验到温柔益己的道理,对刁难与暴力行为嗤之以鼻。还有就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人们的育儿意识显现出家长护子的强烈倾向。因此,那些能够承受大人责骂或爱反驳大人责骂的顽强孩子减少了。与此同时,一遇到大人责骂就哭就闹的孩子,现在多了。
成人讲究有教养,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为称心如意的人。每一个父母的心中都有对自己孩子所抱有的理想形象。一般说来,孩子的行为如果不合乎这种理想,父母就责骂孩子;如果一致就赞许,孩子通过这些过程就可领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教导孩子也是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至于社会上什么叫良好行为或态度,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准则。这是一种格式化的东西,是被该社会所公认的习惯。当然,每一个家庭也有特殊的东西,包括生活感受、宗教态度、表达方式等,让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同家庭的生活差异。
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注意这样的事。实际上,这往往是作为一种习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孩子如果得到大人赞许,就会在类似的情况下重复做;如果受到大人责备,孩子认为这是坏事,就不会再重复做。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应该得到责备的行为,就必须有责备者来执行。但成人一定要注意,您在这里执行的责备是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去发泄私人的感情,所以说,成人对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责备方式。关于怎样的责备适合孩子的发展,儿童心理学家列举了以下要求。
第一,当父母看到孩子的不好行为时,必须马上责备。在孩子的幼小年龄,及时责备孩子的坏行为显得特别重要。有的小孩在电车里、在超市里妨害到他人利益,有些父母认为在众人面前不应当责备孩子,而是回家后才责骂孩子,这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伤人的情节”已过,孩子没有真实感,也就不能深刻了解大人责骂的意义。
第二,既然要责骂,必须使孩子理解为什么自己被骂。父母大声呼喊,当然让孩子吃惊而紧缩手脚。为了达到责骂的目的,大人不是让孩子只知道自己做“坏”了,也要知道如何做才“好”。否则,您的责骂会使孩子形成心灵的障碍,影响他的胆量。
第三,同一件事不要责备两次以上。有时母亲在当场对孩子的“出格行为”责骂后,过一会儿还向父亲讲述这件事情经过,父亲听到后再骂一次,让孩子再领略一下受苦的滋味。实际上,现在的儿童有较强的自主性,大人重复地责备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另外,孩子会对大人“罗嗦”的教导方式产生内心的反感,因此,在重复责备时,父母要留心性格敏锐的孩子。
第四,责备内容必须有一贯性。比如,对孩子沉溺于“网上游戏”的事,如果家长心情好时就鼓励,心情不好时就责骂,或是父亲不管而母亲骂,这样就失去了家庭教导的一贯性。有些爱看他人脸色行事的孩子,就是被这样的父母造出来的。
第五,应该在家庭中教导的,不要拿到外面。例如,学龄前的孩子自己动手打开电脑,家长在命令他关机的同时,警告他:“你再动电脑我就要告诉幼儿园老师!”这样的责骂让孩子产生不该有的恐吓或不信任感,束手电脑前的同时对幼儿园老师的亲切关心产生怀疑。
第六,责备孩子之后,要留心他的反应。三四岁的学龄前儿童,只是刚刚学习行为的善恶,他会觉得所有父母责备的一定是坏事。而对于五六岁正要入学的孩子来说,也要对大人的责备进行评估,如果孩子发觉自己是被父母误解,或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而被骂,孩子就会以哭泣或辩解表示反对。当然,其中有的孩子也不过是强词夺理,或是狡猾逃避责任。所以,大人在责骂之后,当孩子的反应不对头时,需要考虑一下刚才的责备是否得当。
言至于此,请家长领会,不论职业和性别如何,在那些温和的、安定的,能够相信他人善意的人之中,大多度过了幸福的幼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有丰富、充裕的生活的同时被父母骄宠起来。发展心理专家认为,各种早期经验对儿童都有用,即使受到严厉的责骂或常被责骂,只要自己体会到被父母疼爱,而且能回忆起来就够了。
(稿件编号:101209013)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