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清早,三(3)班的英语晨读非常热闹。走进教室,同学们就高叫着“Miss Lu,Alice他们真的拿蛋糕来了”。放眼望去,教室后排确实多了三只大小不一的蛋糕。他们班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前来询问缘由。学生想要真实体验用英语过生日的情景和氛围,将真蛋糕拿来做道具。怕在课堂上分蛋糕占用时间,笔者将这三个表演组安排在最后。Chris这组拿蛋糕当了“花瓶”,笔者还没提醒到位,他们已经表演结束。笔者在即兴点评中沉痛地替蛋糕大呼不值。Alice这组的表演确实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蛋糕,从打开蛋糕盒、点蜡烛、许愿直至最后激动人心(场外观众们兴奋得像第一次见到蛋糕似的,将Alice五人组围在最中心)的切蛋糕,提供了各种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升了学生用英语生活的能力。在给他们小组进行即兴评价时,笔者大力赞扬并及时教授生日情景中的英语语言。Todd这组站在比较高的起点,将笔者的补充意见和Alice组的精华融合,成为一个较好的《过生日》生活剧。
“他们怎么都是演这个内容?是你要求的吗?”他们班的班主任在观摩了全体同学的英语才艺汇演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笔者否认了她的想法,并告知原因。我们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就是表演《过生日》场景,可能课堂上的演示很精彩,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过生日”这个内容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
紧接着三(2)班的同学进行才艺汇演。有很多小组都在玩“故事串串烧”,即集中堆砌英语书上的story,每个小故事都很精彩,但缺乏统一的主题。一连3个小组,相似的内容和雷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最先表演的Jennifer小组看到别人的表演时,忍不住叫屈:“他们都抄我们的!”
三(3)班的《过生日》生活剧出现雷同,可能是因为刚学过这样的课文,那么三(2)班的故事串串烧的相似是什么原因呢?两个班级都出现了“抄袭”现象,有什么共性?与什么有关?
[案例分析]
“学生在进行才艺汇演前,都需要为期一周的排练时间。在排练时间内,学生须找到合作伙伴,确定表演的内容,准备相关道具,自行练习彩排。为了合作得顺利,每个小组都是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由生疏到熟练的练习任务。”
“三(3)班和三(2)班教室中间隔着一个门厅,两个班的同学经常同时段同地点练习自己的生活剧。两个班之间并没有发生‘抄袭’现象。”
“才艺汇演中‘被抄袭’的都是一些课堂上老师经常表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尖子生。而他们汇演的主要内容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表演。”
以上是笔者根据访问和观察获得的信息,其中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值得深思。于是,笔者依据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对此现象作出了这样的分析。
1. 主观原因:儿童的心理暗示作祟
(1) 期望定律,萌发进取之心
每个学生都怀着对才艺汇演非常强烈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才艺获得老师的赞扬、同伴的赞叹,但对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自信不足。他们期望通过某种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帮助来自于老师、同学和家长。当家长和老师都没有主动给予帮助时,他们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同伴身上。他们会选择那些具有“尖子生”声誉的同伴,在无法了解平行班的同学水平高低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班的“尖子生”成了唯一的办法。这便是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产生的起因。
(2) 吸引定律,产生借鉴之念
尖子生自信满满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剧时,那智慧和快乐的光芒像磁石般吸引着班级中的每个拥有进取之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痴痴地观赏之余,顺便将那些精彩记忆在脑海中。当他们演练时,脑海中残存的内容作为背景知识被无意识地提取出来。
(3) 惯性定律,误把“抄袭”当“借鉴”
这种背景知识,使那些抄袭的学生比较轻松地开始他们的生活剧。他们的生活剧从语言到动作,从表情到道具,都表现出粘贴的痕迹。发展到后来,这种“抄袭”已成为习惯。
2. 客观原因:教师的方法指导与帮助不到位
出现这种抄袭现象与教师的观念意识不正确、方法指导不够、帮助不到位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本表演时非常重视示范和指导,但对于“回家作业”性质的此类活动缺少方法指导。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课堂上提供了较多的文本表演范本,学生只须动脑筋组合即可成功。殊不知,学生并没有习得组合这些材料的方法和能力。在为期一周的练习中,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靠“抄袭”获得“灵感”。
[活动反思]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
1. 学生:对抄袭说“不”
一方面,正视学生间的互相“抄袭”现象,理解这种“抄袭”的初衷缘于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立自信,对抄袭说“不”。
(1) 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渠道获取信息
教师在布置汇演任务时,建议学生像勤劳的小蜜蜂般到处采集不同的“花蜜”。从班级、平行班、教师、家长和其他各种渠道获取帮助,多渠道学习和借鉴。
(2) 当打不死的小强,高频率应用练习
有为者比无为者多的是自信和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教师多鼓励学生当打不死的小强,在多方借鉴和学习之后,整合至少3种不同的表演方案,糅合成自己的方案,多加演练,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秘诀。
(3) 成闪亮的萤火虫,小切口展现新意
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高频率的练习后小切口展现新意,勉励学生有一点闪光,尽可能发挥出来,从而照亮前进之路。
2. 教师:对借鉴说“行”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期望让抄袭不再出现。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鉴前人与同学的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下面从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两方面,简述教师在学生才艺汇演前的方法指导。
(1) 组合排序法,表演内容人有我新
才艺汇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类内容排列组合之后,可以产生18种方案。单选时,产生6种;双选时,产生6种;全选时,产生6种。
以PEP Book 1 Unit 5 Let’s eat话题为例,学校生活中,学生可以情景表演同伴间友好地互赠食物和饮料,同时表达感谢之情“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 like....” “I have a hamburger.” “Have some Coke.”。以妈妈或爸爸的角色代表家庭生活的参与,设计父母与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或饭店用餐的情景 “Mom, can I have a hot dog, please? Sure.” “Have some fish. No, I just like hamburgers.” “This milk is for you. Thank you.”。在上学路上或购物途中遇到亲戚或熟人,即社会生活内容,“Uncle, what a surprise. I have a hamburger.”“Really, may I have a look?”“Pass the hot dog, waiter. Thank you.”。
教师根据生活内容的三种类型,设计不同的语言文本,构成三种基本的表演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在这三种基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双选或全选,组合成合适的表演方案;促使学生从表演内容上避免了简单的抄袭,成功地将学生从抄袭的困苦中解救出来,使学生知道借鉴的定义和方法。
(2) 舞台表现法,表演形式人无我有
教师提供多种舞台表现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精美迷人的道具制作、抑扬顿挫的说话方式、富有童趣的歌曲演唱、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和节律动感的舞蹈表现,这些个性色彩强烈的舞台表现方法,从形式上满足了学生的求新愿望,更有效地解决了抄袭的问题,为学生学会学习与借鉴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上的小萤火虫。
(浙江省杭州市翠苑第二小学 310012)
清早,三(3)班的英语晨读非常热闹。走进教室,同学们就高叫着“Miss Lu,Alice他们真的拿蛋糕来了”。放眼望去,教室后排确实多了三只大小不一的蛋糕。他们班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前来询问缘由。学生想要真实体验用英语过生日的情景和氛围,将真蛋糕拿来做道具。怕在课堂上分蛋糕占用时间,笔者将这三个表演组安排在最后。Chris这组拿蛋糕当了“花瓶”,笔者还没提醒到位,他们已经表演结束。笔者在即兴点评中沉痛地替蛋糕大呼不值。Alice这组的表演确实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蛋糕,从打开蛋糕盒、点蜡烛、许愿直至最后激动人心(场外观众们兴奋得像第一次见到蛋糕似的,将Alice五人组围在最中心)的切蛋糕,提供了各种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升了学生用英语生活的能力。在给他们小组进行即兴评价时,笔者大力赞扬并及时教授生日情景中的英语语言。Todd这组站在比较高的起点,将笔者的补充意见和Alice组的精华融合,成为一个较好的《过生日》生活剧。
“他们怎么都是演这个内容?是你要求的吗?”他们班的班主任在观摩了全体同学的英语才艺汇演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笔者否认了她的想法,并告知原因。我们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就是表演《过生日》场景,可能课堂上的演示很精彩,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过生日”这个内容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
紧接着三(2)班的同学进行才艺汇演。有很多小组都在玩“故事串串烧”,即集中堆砌英语书上的story,每个小故事都很精彩,但缺乏统一的主题。一连3个小组,相似的内容和雷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最先表演的Jennifer小组看到别人的表演时,忍不住叫屈:“他们都抄我们的!”
三(3)班的《过生日》生活剧出现雷同,可能是因为刚学过这样的课文,那么三(2)班的故事串串烧的相似是什么原因呢?两个班级都出现了“抄袭”现象,有什么共性?与什么有关?
[案例分析]
“学生在进行才艺汇演前,都需要为期一周的排练时间。在排练时间内,学生须找到合作伙伴,确定表演的内容,准备相关道具,自行练习彩排。为了合作得顺利,每个小组都是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由生疏到熟练的练习任务。”
“三(3)班和三(2)班教室中间隔着一个门厅,两个班的同学经常同时段同地点练习自己的生活剧。两个班之间并没有发生‘抄袭’现象。”
“才艺汇演中‘被抄袭’的都是一些课堂上老师经常表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尖子生。而他们汇演的主要内容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表演。”
以上是笔者根据访问和观察获得的信息,其中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值得深思。于是,笔者依据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对此现象作出了这样的分析。
1. 主观原因:儿童的心理暗示作祟
(1) 期望定律,萌发进取之心
每个学生都怀着对才艺汇演非常强烈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才艺获得老师的赞扬、同伴的赞叹,但对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自信不足。他们期望通过某种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帮助来自于老师、同学和家长。当家长和老师都没有主动给予帮助时,他们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同伴身上。他们会选择那些具有“尖子生”声誉的同伴,在无法了解平行班的同学水平高低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班的“尖子生”成了唯一的办法。这便是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产生的起因。
(2) 吸引定律,产生借鉴之念
尖子生自信满满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剧时,那智慧和快乐的光芒像磁石般吸引着班级中的每个拥有进取之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痴痴地观赏之余,顺便将那些精彩记忆在脑海中。当他们演练时,脑海中残存的内容作为背景知识被无意识地提取出来。
(3) 惯性定律,误把“抄袭”当“借鉴”
这种背景知识,使那些抄袭的学生比较轻松地开始他们的生活剧。他们的生活剧从语言到动作,从表情到道具,都表现出粘贴的痕迹。发展到后来,这种“抄袭”已成为习惯。
2. 客观原因:教师的方法指导与帮助不到位
出现这种抄袭现象与教师的观念意识不正确、方法指导不够、帮助不到位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本表演时非常重视示范和指导,但对于“回家作业”性质的此类活动缺少方法指导。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课堂上提供了较多的文本表演范本,学生只须动脑筋组合即可成功。殊不知,学生并没有习得组合这些材料的方法和能力。在为期一周的练习中,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靠“抄袭”获得“灵感”。
[活动反思]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
1. 学生:对抄袭说“不”
一方面,正视学生间的互相“抄袭”现象,理解这种“抄袭”的初衷缘于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立自信,对抄袭说“不”。
(1) 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渠道获取信息
教师在布置汇演任务时,建议学生像勤劳的小蜜蜂般到处采集不同的“花蜜”。从班级、平行班、教师、家长和其他各种渠道获取帮助,多渠道学习和借鉴。
(2) 当打不死的小强,高频率应用练习
有为者比无为者多的是自信和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教师多鼓励学生当打不死的小强,在多方借鉴和学习之后,整合至少3种不同的表演方案,糅合成自己的方案,多加演练,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秘诀。
(3) 成闪亮的萤火虫,小切口展现新意
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高频率的练习后小切口展现新意,勉励学生有一点闪光,尽可能发挥出来,从而照亮前进之路。
2. 教师:对借鉴说“行”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期望让抄袭不再出现。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鉴前人与同学的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下面从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两方面,简述教师在学生才艺汇演前的方法指导。
(1) 组合排序法,表演内容人有我新
才艺汇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类内容排列组合之后,可以产生18种方案。单选时,产生6种;双选时,产生6种;全选时,产生6种。
以PEP Book 1 Unit 5 Let’s eat话题为例,学校生活中,学生可以情景表演同伴间友好地互赠食物和饮料,同时表达感谢之情“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 like....” “I have a hamburger.” “Have some Coke.”。以妈妈或爸爸的角色代表家庭生活的参与,设计父母与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或饭店用餐的情景 “Mom, can I have a hot dog, please? Sure.” “Have some fish. No, I just like hamburgers.” “This milk is for you. Thank you.”。在上学路上或购物途中遇到亲戚或熟人,即社会生活内容,“Uncle, what a surprise. I have a hamburger.”“Really, may I have a look?”“Pass the hot dog, waiter. Thank you.”。
教师根据生活内容的三种类型,设计不同的语言文本,构成三种基本的表演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在这三种基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双选或全选,组合成合适的表演方案;促使学生从表演内容上避免了简单的抄袭,成功地将学生从抄袭的困苦中解救出来,使学生知道借鉴的定义和方法。
(2) 舞台表现法,表演形式人无我有
教师提供多种舞台表现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精美迷人的道具制作、抑扬顿挫的说话方式、富有童趣的歌曲演唱、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和节律动感的舞蹈表现,这些个性色彩强烈的舞台表现方法,从形式上满足了学生的求新愿望,更有效地解决了抄袭的问题,为学生学会学习与借鉴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上的小萤火虫。
(浙江省杭州市翠苑第二小学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