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改革中的书状答辩

来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状答辩具有案件甄别功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答辩规范是权义复合规范,在保障辩论权的同时,也确立了被告限期提交答辩状的义务.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书状答辩义务具有虚无化特征,妨碍了书状答辩案件甄别功能的发挥.我国应以书状答辩义务实质化为中心、深化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在具体推进路径上,需明确规定包含妨诉抗辩事由的答辩内容要素、合理设置答辩期间、合理确定被告逾期答辩责任.
其他文献
根据汉德公式“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学逻辑,揭示隐含在事实推定中的后果考量,可跨越认识论的理论陷阱.当错判成本小于严格证明成本时,事实推定即可适用,严格证明就应放弃;基于类案错判的示范效应,应选择对社会整体损失最小的方案,做出有利于“抽象错判概率”较小一方的事实推定;基于错判防范的边际效应,应当加重边际成本较低而边际效益较优一方的证明责任;根据追加成本的最小化确定事实推定过程中所转移的证明责任的性质,可化解事实推定的效力难题.
工作权是国际法保护的一项重要人权,也是妇女实现经济赋权的主要途径.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主流工作权法理学仍然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自由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存在着关键的性别盲区,不利于实现工作权的性别平等.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梳理分析现有工作权国际法标准中的几大性别盲区,即主要由女性承担的无酬家务照料劳动不被承认,市场对有薪照料工作的价值低估,忽视女性面临的职场资源不平等,以及性别与职场空间的关系.提出工作权的国际人权法标准应做相应的更新以弥补上述缺陷,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其性别平等原则.
积极预防型社会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刑法观,促进了刑法观的更新与发展.以积极预防刑法立法观为导向而创设的危险作业罪,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安全生产风险预防的客观需要.在该罪认定上,应贯彻实质理性的刑法解释观,对现实危险、危险行为进行必要的限缩解释,将该罪罪过认定为故意具有实质的合理性;以协同治理的刑事一体观为导向,确立危险作业罪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行政合规制度,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过程监督,实现对危险作业犯罪的妥当处罚,可以合理、有效地发挥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功能.
《民法典》是公司法的内在根据和目的 ,公司法则是《民法典》规定的营利法人的个性化呈现方式和实现手段.被《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的公司法条款不能一概删除了事,而应具体条款具体对待,或删除或补充完善.公司法应废除以纸质为载体而设置的证券规范,确立无纸化证券规则体系,并在信息披露电子化、网络化,以及股东表决网络化方面与证券法同步现代化.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应由专门制定的《国有公司法》调整,对国有控股和参股经营的公司除适用公司法之外,国有股权则受《国有公司法》约束.在公司临界或出现资不抵债时,公司法应要求董事对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应增加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之立法目的 .从比较法的视角看,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包括至少四个漏洞:首先,分类分级基于珍贵、濒危程度,缺乏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重视;其次,对高风险非保护动物的处置缺乏限制性规定;再次,家畜检疫与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检疫未作区分;最后,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缺乏专门机构和高级别协调机制.公共卫生安全纳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具有正当性.它同时可以得到自然疫源地规律和生态系统正义两方面支持.在立法目的 调整后,野生动物保护法应做相应的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隆重庆祝建党百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期刊
在非正规就业盛行的家政市场,家政服务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考察这些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就业效果.通过分析2019年四个城市的家政工人调查数据,发现家政服务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家政业内不同工种的收入差距,改变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原有结构.伴随管理者企业的介入,家务员收入大幅提升,母婴护理员和家庭保洁员的收入则出现下降.家政企业对工人收入的改善和工作正规化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本文不仅呈现了家政就业市场内部的异质性,为家政工作的正规化讨论提供中国经验数据,还指出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在以女性为主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的
两百年来的妇女解放道路一直强调妇女要走出家庭、参与生产,但却并未真正回应现代社会养育责任私人化所带来的双重负担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以全职妈妈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背景、发展路径、积极影响与限制因素的考察,剖析了现代社会城市女性面临的孕产和育儿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和资源优势走出私人家庭内部空间,在社区层面上进行支持与互助.这类群体的社会参与和自我成长也为我们反思"家庭—市场"二元悖论下的女性困境及其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方向.
协议类执行依据所载债权相对于诉请解决的原争议民事权利义务,实质上是债的变更、债的替换或者新债取代旧债,且经常将现在给付请求权更换为如担保、将来给付、违约责任等诸多具有不确定因素的新的给付请求权.依据制作机构仅进行债的变更、债的替换或者新债产生的合法性审查.新债要素的歧义和不确定性易导致执行内容争议.为保障此类执行依据的执行力,审查主体应当从执行机构调整为执行依据制作机构,执行机构自身仅限于公益性或者程序性审查.当执行依据内容审查机构难以确定执行依据实质而不予执行时,原则上应当允许申请执行人以新的法律关系为
本文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抱团养娃"实践,深入探讨在抚育职责被"家庭化"的当下,抚育实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跨越"家庭"的边界.以社区共育为基点,妈妈们的努力既从私人层面上为在陌生城市中资源不足的小家庭找到更多社会支持,又在公共层面上带动孩子们以温度和情感重塑社区认同、黏合社会转型带来的制度缝隙,体现出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支持力量."以共同育儿为业"背后,是女性试图在既有的结构约束下找到被私人化的抚育照料重担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本研究中体现为共育支持网络的形成、共育友好空间的营造、亲子活动内容的生产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