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才能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人。教师要博览古今,扩大知识面,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读书使教学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使学生能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了图方便,到“教学参考”中“顺手牵羊”,那么学生得到的只是照搬来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把学习的过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那么学生就非常愿意学,就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情舒畅,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他的思维将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很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他的学习效率就高,就会有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高效认知的基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下放“探究”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学生何尝不是呢?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重视与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光做到眼里有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交流,学会与不同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借班上课,课堂学习气氛也很浓烈,学生配合得也非常的好,这是为什么呢?诀窍就是会交流。所谓交流,说白了就是师生心灵的沟通和言行的互动。有的教师说了,我也沟通了、互动了,怎么就没有效果呢?其实,当你有丰厚的知识积累,还必须带着激情和爱心去上课,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你就会自觉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建立起学生对你的亲近关系,这样他们才更乐意你的“教”和“导”,才能积极地与你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合作,双方必须达成高度的默契,才能上好一堂近乎完美的课。
   另外,多媒体的应用更为我们教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师更应从中汲取营养,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你的课感兴趣。而语文课本身内含的诱发兴趣的因素很多,讲一段历史故事,看一段情境录像,演一段自编课本剧,读一段优美的诗文,仅其蕴含的审美力量便可打动人心。比如,教师读课文要深挖课文的潜在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如果教师不先被文章感动、进入情境,也就无法让学生领悟文章动人之处。例如朗诵杜甫的诗《望岳》时,除了读准语气、节奏外,还要辅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当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读前一句,目光随着手势的上升呈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就可以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悟到诗人的气魄,使师生的朗读兴趣大增。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懂得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由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学法,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不教”,使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切忌粗暴干涉、硬性强制或教条主义的方法。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参与者的身份、商量的口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蔼的态度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到亲切、心情愉快,这种心理 效应对于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当然把班主任的话当作绝对的权威,唯班主任是从。因此,班里大小事务,小至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大至倒垃圾擦黑板搞活动,都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既苦了班主任,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还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的,也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
期刊
如果说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那么意象就是这颗明珠的生命。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这些意象我们赋予他们一些特定的含义,我们把握住意象就可以把握住诗歌的意境,从而理解整个诗歌。我们试着把这些
期刊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
期刊
有一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人生的成败不在于你付出多少,而取决于你的性格,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楚汉相争中败下阵来,最终自刎乌江,这和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寡谋轻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说话者是谁?项伯也!项伯是谁?项羽叔父也!项羽听了这句后,不加思索就答应了项伯会好好对待刘邦!作为一个君王
期刊
高考作文历经几次重大改革,形式更多样,开放度更大,使考生得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是“文体不限”这一项,更得到了考生的衷心拥挤。那么,如何运用诗歌这种体裁为写作服务呢?   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上了诗歌,并想借助诗歌来表现思想,展现才情。近几年高考中,也有考生用诗歌写作为自己赢得高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字数偏少,意象单调,思想贫乏等是学生诗歌创作
期刊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古诗人物形象鉴赏,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用“原形阅读理论”来审视这一难点,我们发现,其“难”主要是由学生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够造成的。这些与阅读鉴赏相关的知识属于原形阅读理论中的“外部知识参照系”,它们涉及面广、门类多,能够反过来影响阅读鉴赏。鉴赏古诗人物形象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颇不容易,学生只有了解了与所鉴赏的古诗
期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
期刊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周两节作文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煎熬。长此以往,学生就对作文产生了自卑、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包袱。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想,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作文打高分   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
期刊
每次考试,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的题型。按常理来说,古诗文就是照搬课本上的原句,考试的范围也早就划定,老师学生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呢?在我看来,古诗文默写出错有两大原因:  (一)对字形没有掌握,在默写中把某个字直接写错。例如默写唐朝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薄”的正确写法是上下结构,许多同学却写成左右结构,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外边,类似的情况还有“满”。这就是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价值流失、人文关怀缺失较为普遍,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