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出现了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为了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等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设置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设置;课程内容
如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推出,使得计算机相关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计算机等级考试、高新技术考试,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许多行业、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经过中等职业中学一般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上述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等职业中学及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商场变化大,所以中职学校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要有前瞻性,教学的课程落后,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恶性循环。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就业教育”。《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尤其需要开发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本交及与本地区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职教课程改革。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查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就必须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的“厚德技强”的办学理念,其实质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调查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涉及的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情况,笔者归纳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基于如下几点:
(1)基于公司内局域网的操作系统需要。
(2)基于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的营销宣传需要。
(3)基于单机维护、调试、软件安装的需要。
(4)基于信息管理、经营分析工作需要。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从调查情况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
(1)微机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数据库编辑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美学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rn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
(2)用人单位的行业知识。
(3)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经营分析、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企业管理知识技能。
在这些知识技能体系中,前两项基础层次的需求,侧重于上岗应用,第三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侧重于管理应用(多为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从我校近年来对毕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操能力较强的学科,必须附加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才有出路。这就要求在课程弃置上要突出计算机维护、操作、应用能力和某專业基础知识这几个方面。
四、课程设置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尤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之体现职教之特点。笔者认为,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应该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知识层面和文化基础课层面三个部分。
(1)计算机知识层面:硬件安装维护模块(包括:微机操作与维护、网络技术与Internet、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文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库编辑应用、文字录入与处理)、平面设计模块、网页设计模块。
(2)专业领域知识层面:专业课模块(包括操作系统、汇编语言、VB、JAVA、微机原理等)。
(3)文化基础课层面:经济政治、数字电路、体育、职业道德、法律等。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首先考虑专业课的设置,根据它所需要的知识配备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情况和该专业基础课的相关要求开设文化基础课。
五、课程设置的有效监控和动态调整
面对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在教材上应选择职业资格取证用书并补充或强化相关章节,使课程设置既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检测目标,实现“考教”分离的目的,又能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筹码。
此外,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就必须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迅速调整和设置课程。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不太到位,笔者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才能真正做到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术,我们学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全校同仁共同努力,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史丽霞,刘荣福 -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初探,《科技视界》,2012年0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设置;课程内容
如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推出,使得计算机相关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计算机等级考试、高新技术考试,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许多行业、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经过中等职业中学一般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上述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等职业中学及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商场变化大,所以中职学校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要有前瞻性,教学的课程落后,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恶性循环。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就业教育”。《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尤其需要开发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本交及与本地区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职教课程改革。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查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就必须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的“厚德技强”的办学理念,其实质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调查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涉及的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情况,笔者归纳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基于如下几点:
(1)基于公司内局域网的操作系统需要。
(2)基于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的营销宣传需要。
(3)基于单机维护、调试、软件安装的需要。
(4)基于信息管理、经营分析工作需要。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从调查情况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
(1)微机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数据库编辑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美学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rn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
(2)用人单位的行业知识。
(3)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经营分析、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企业管理知识技能。
在这些知识技能体系中,前两项基础层次的需求,侧重于上岗应用,第三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侧重于管理应用(多为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从我校近年来对毕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操能力较强的学科,必须附加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才有出路。这就要求在课程弃置上要突出计算机维护、操作、应用能力和某專业基础知识这几个方面。
四、课程设置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尤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之体现职教之特点。笔者认为,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应该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知识层面和文化基础课层面三个部分。
(1)计算机知识层面:硬件安装维护模块(包括:微机操作与维护、网络技术与Internet、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文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库编辑应用、文字录入与处理)、平面设计模块、网页设计模块。
(2)专业领域知识层面:专业课模块(包括操作系统、汇编语言、VB、JAVA、微机原理等)。
(3)文化基础课层面:经济政治、数字电路、体育、职业道德、法律等。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首先考虑专业课的设置,根据它所需要的知识配备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情况和该专业基础课的相关要求开设文化基础课。
五、课程设置的有效监控和动态调整
面对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在教材上应选择职业资格取证用书并补充或强化相关章节,使课程设置既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检测目标,实现“考教”分离的目的,又能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筹码。
此外,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就必须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迅速调整和设置课程。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不太到位,笔者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才能真正做到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术,我们学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全校同仁共同努力,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史丽霞,刘荣福 -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初探,《科技视界》,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