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社交网络为平台,年轻学生为主要用户群体的新型社交行为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在对独立学院的在校生进行社交行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行为特点,对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描述分析,并就如何预防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心理对策
社交网络,主要功能是基于互联网,帮助人们建立、反映、以及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服务。目前,在我国普遍流行的社交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根据用户的兴趣取向及价值取向等多维度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通过推荐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交流圈,这种产品迅速聚合了大量的用户群,当然也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
一、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行为特点
1、独立学院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的独立学院普遍采取“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学生普遍头脑灵活,善于走出校园,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同时,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校内外兼职,较好地锻炼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独立学院学生活泼开朗,但学习自觉性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性格上比较开朗大方,能够很好的与人相处,但在课外时间对自己没有有效的控制力,自主自觉性有些差,会有许多时间投入到网上社交当中。
3、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喜欢展示自我独特和个性的一面,希望得到认同,赢得尊重。他们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进行网络社交行为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实现自我认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创意实现个性的显示。
(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情况
研究者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为对象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针对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所以调查问卷全部发放给注册并参与网络社交行为的大学生,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网上问卷100份。考虑到被调查者中有年级、性别、专业的区别,为保证被调查者中含有大一至大三的男生女生,纸质问卷事先做了定额取样方案,在网上发的问卷也进行了事先份额的分配。
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4.5%。受访者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其中约30%的用户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约30%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约40%是大学三年级学生。
以下是对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主要为QQ空间和新浪微博,其中QQ空间高达50.5%,新浪微博占38.4%,人人网占11.1%。可见在校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站的过程中,QQ空间和新浪微博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是QQ空间和QQ(IM及时通讯工具)的捆绑,潜在的拉升了用户数量,增加了网站用户粘性;而新浪微博是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也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和使用。在校大学生主要用途是和老同学联系,了解好友动态,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还有娱乐休闲。
2、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一天登陆一次以上者高达55.17%,一天登陆一次者占26.4%,两三天一次占6.9%,很少登陆占11.45%。可见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很强,网络社交行为已深深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3、调查结果显示,36.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交行为具有交流频率更快(138人),22.2%认为更能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82人),27.5%认为交往的范围更广泛(104人),5.2%认为更能保护隐私(20人),2.2%认为上网交往是真正的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分别(8人),5.8%认为不用顾忌面子(22人),0.6%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其他(2人)。由以上数据分析可见,社交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主要表现在交流频率快以及交流范围广泛,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对其工作、学业和感情有一定的帮助,拓宽了交际圈,使在校大学生与朋友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问题与对策
社交网络是网络世界中出现的新兴载体,同时也是在校大学生们热衷参与的网络载体。由于在校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使用频繁,也使得一些问题的出现,通过对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调查分析,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对策:
(一)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注重理性,树立在校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在校大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控制每天上网的时间量,切不可沉溺于网络社交,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交流。
(二)树立在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对现实社会有更为正确的认识。网上的信息烦乱,会影响到判断力,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提升道德观念,加强自律性、 防范性网络社交知识方面的教育。
(三)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学校可以利用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多开展令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活动,减少其在网络交往人际关系中的比重,增强学生之间的实际人际互动,让在校大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友庆,吴远 .大学生网络交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2]肖志芬.SNS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特征[J].新闻窗,2010(2).
(作者简介:尤 佳、汪 贝,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指导教师徐迪。)
关键词: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心理对策
社交网络,主要功能是基于互联网,帮助人们建立、反映、以及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服务。目前,在我国普遍流行的社交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根据用户的兴趣取向及价值取向等多维度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通过推荐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交流圈,这种产品迅速聚合了大量的用户群,当然也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
一、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行为特点
1、独立学院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的独立学院普遍采取“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学生普遍头脑灵活,善于走出校园,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同时,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校内外兼职,较好地锻炼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独立学院学生活泼开朗,但学习自觉性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性格上比较开朗大方,能够很好的与人相处,但在课外时间对自己没有有效的控制力,自主自觉性有些差,会有许多时间投入到网上社交当中。
3、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喜欢展示自我独特和个性的一面,希望得到认同,赢得尊重。他们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进行网络社交行为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实现自我认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创意实现个性的显示。
(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情况
研究者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为对象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针对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所以调查问卷全部发放给注册并参与网络社交行为的大学生,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网上问卷100份。考虑到被调查者中有年级、性别、专业的区别,为保证被调查者中含有大一至大三的男生女生,纸质问卷事先做了定额取样方案,在网上发的问卷也进行了事先份额的分配。
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4.5%。受访者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其中约30%的用户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约30%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约40%是大学三年级学生。
以下是对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主要为QQ空间和新浪微博,其中QQ空间高达50.5%,新浪微博占38.4%,人人网占11.1%。可见在校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站的过程中,QQ空间和新浪微博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是QQ空间和QQ(IM及时通讯工具)的捆绑,潜在的拉升了用户数量,增加了网站用户粘性;而新浪微博是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也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和使用。在校大学生主要用途是和老同学联系,了解好友动态,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还有娱乐休闲。
2、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一天登陆一次以上者高达55.17%,一天登陆一次者占26.4%,两三天一次占6.9%,很少登陆占11.45%。可见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很强,网络社交行为已深深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3、调查结果显示,36.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交行为具有交流频率更快(138人),22.2%认为更能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82人),27.5%认为交往的范围更广泛(104人),5.2%认为更能保护隐私(20人),2.2%认为上网交往是真正的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分别(8人),5.8%认为不用顾忌面子(22人),0.6%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其他(2人)。由以上数据分析可见,社交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主要表现在交流频率快以及交流范围广泛,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对其工作、学业和感情有一定的帮助,拓宽了交际圈,使在校大学生与朋友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问题与对策
社交网络是网络世界中出现的新兴载体,同时也是在校大学生们热衷参与的网络载体。由于在校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使用频繁,也使得一些问题的出现,通过对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调查分析,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对策:
(一)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注重理性,树立在校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在校大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控制每天上网的时间量,切不可沉溺于网络社交,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交流。
(二)树立在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对现实社会有更为正确的认识。网上的信息烦乱,会影响到判断力,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提升道德观念,加强自律性、 防范性网络社交知识方面的教育。
(三)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学校可以利用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多开展令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活动,减少其在网络交往人际关系中的比重,增强学生之间的实际人际互动,让在校大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友庆,吴远 .大学生网络交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2]肖志芬.SNS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特征[J].新闻窗,2010(2).
(作者简介:尤 佳、汪 贝,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指导教师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