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的8位氟取代类似物在长波紫外线(UV)照射下豚鼠的光变态反应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喹诺酮是一类口服广谱抗生素。光照性皮肤病作为其多种不良反应之一,机理尚未阐明。但实验已证明,在UVA照射下,氟喹诺酮类因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强度的光毒性。

其他文献
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但发生于面部以外较少见。它本质上是一种血管性疾病,多发生上于中年女性,该文报道了1例右上臂伸侧酒渣鼻,且应用甲硝唑凝胶治疗有效。
期刊
1994年,丹麦-孟加拉麻风救济会开始实施现场条件下麻风反应和急性神经损害治疗的方案、是否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均由麻风防治督导员及理疗技术员根据神经感觉和(或)运动功能检查的结果来确定.
期刊
血液恶性疾病或肝移植患儿并发真菌感染(大多为念珠菌或曲霉感染)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伊曲康唑为一广谱抗真菌药物,在体外有抗曲霉活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粘膜及侵入性真菌感染。由于婴儿和儿童服用胶囊有困难,为方便给药,作者开发了以羟丙β-环糊精为助溶剂的伊曲康唑口服液(标示量10mg/ml,羟丙β-环糊精400mg/ml)用于儿童。
患者55岁,日本女性,发现右大腿长一红色肿块3年,不痛,碰破后渗液。体检:右大腿一1.6cm1.7cm大小红棕色圆顶形肿物,表面光滑,中央发暗,顶部有鳞屑,周围绕以轻度的红晕,浸润不明显,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该研究对伊曲康唑每日400mg/1周与100mg/4周疗法治疗手癣和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病例与方法:按照赫尔辛基宣言,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进入该研究的手、足癣男女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且肝功能正常。其它皮肤病、甲真菌病及其它系统或局部的真菌感染不进入本研究。其它的剔除标准为治疗同时使用利福平、苯妥英、地高辛、口服抗凝剂或特非那丁治疗者,患有
皮肤癣菌可存在于公共浴池、游泳池的地板和家庭的尘埃中,且很容易粘附在皮肤角质层表面,但几乎所有菌丝均可能从角质层表面自动地或受机械外力而脱落。感染的发生首先应为皮肤癣菌侵入角质层。要防止皮肤癣菌病,确定皮肤癣菌侵入角质层的最短时间就显得重要了,该文以须癣毛癣菌菌丝制成悬液,模拟正常生活的条件,确定其侵入人类角质层的最短时间以对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到本世纪末,人口老年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汽车、飞机等外出旅游及户外活动增加,过多的日晒而未注意防护使皮肤癌及皮肤老化的发生率增加,皮肤光老化主要是由于长期累积的日晒所引起的。
期刊
由于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在肺科及耳鼻喉科已被广泛采用,但不应忽视其皮肤并发症。本文主要介绍与剂量有关的副作用,如:皮肤脆性增加、激素性痤疮、出血性大疱性咽炎;与剂量无关的副作用,如:局部过敏反应、吸入治疗中声音嘶哑;以及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如:口周滤泡性念珠菌性脓疱病、疱疹病毒感染、舌肥大以及鼻粘膜的结节性溃疡性损害。
角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个受到精细调节的过程,并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最终形成角质细胞,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结构基因的同时活化与灭活,即基因表达的调控,而转录水平的调控尤为重要。现已发现许多转录因子如AP1、AP2、Spl、POU结构域及C/EBP等可调节角朊细胞基因的表达。
肥大性瘢痕(HS)是正常伤口愈合过程改变的结果,以胶原过多、增生、细胞转换增加为特征。典型临床表现由局限性慢性炎症导致。研究显示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白介素(IL)-15存在,它是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也是一种T细胞的化学趋化物。IL-15在不同的组织、细胞系中均可表达,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表皮细胞系、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