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妇产科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缝合线,实验组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对比项目有①患者的住院天数;②术后的并发症;③感染情况;④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在平均住院天数上,对照组为5.46天,实验组为3.07天;在术后感染情况上,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未出现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出现1例发热的情况,实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在愈合情况上,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为70例,实验组全部愈合。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的作用较为显著,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妇产科;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的医疗模式不断改善,人们对手术的要求有所提高。在妇产科手术中,很多患者要求术后不能留下痕迹,或者使瘢痕缩小。可吸收缝合线可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它属于生物材料,生物相溶性较好,机械强度大,在体内能够进行代谢,并且吸收,不需拆除缝合线,对切口的刺激比较小,术后留下的瘢痕较小,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60例,患者的年龄最大为53岁,最小为17岁,平均年龄为38.6岁。经过检查,患者没有内科与外科的疾病。将患者分成两组,两组的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缝合线,实验组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对比项目有①患者的住院天数;②术后的并发症;③感染情况;④愈合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对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显著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在平均住院天数上,对照组为5.46天,实验组为3.07天;在术后感染情况上,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未出现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出现1例发热的情况,实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在愈合情况上,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为70例,实验组全部愈合。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传统的手术切口主要采用的是皮肤间断全层缝合,针眼和切口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普通缝合线的缺点为:第一,采用普通的缝合线,会刺激皮肤、组织,患者的切口容易出现疼痛;第二,容易引发术后的切口感染,出现硬结,严重的话,切口会裂开,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第三,组织相溶性比较差,切口容易发生排斥反应;第四,术后瘢痕形状通常是蜈蚣形或者是蚯蚓形,影响美观。普通的缝合线在缝合以后,还需要进行拆线,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影响术后的恢复。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皮肤的内外缝合,皮肤的外层没有针眼,术后的瘢痕多是直线形,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2]。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产生的刺激比较小,手术以后不需进行拆线处理,能够减轻疼痛;省去拆线的步骤,伤口愈合后,患者就可以出院,减少了住院的时间。
现阶段,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而来的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的安全性。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可吸收缝合线分为三种:①聚合物类;②蛋白类;③羊肠线类。这三种可吸收缝合线效果存在差异,聚合物类缝线能够较早的降解,速度比较快。可吸收缝合线在生物体内植入的时间并不是长期的,只是暂时性的支持。植入体内的缝线,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降解完全,降解物通常是生物小分子,可以排出体外。在手术中使用的缝合线原料是乙醇酸、乳酸,它的特点是:①强度比较大;②组织反应较低;③没有抗原性;④生物相容性比较好;⑤没有毒性;⑥柔韧性较好;⑦降解物优良[3]。
在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时,必须注意的是:第一,皮下脂肪层必须缝合好,控制切口表面的张力,这样有助于皮肤内的缝合。第二,在缝合的过程中,保证针的穿行部位为真皮内,距离皮肤表面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缝合结束以后,皮肤表面会产生凹陷。第三,牵拉缝合线,控制松紧度,如果过紧,很容易产生皮肤皱纹,影响美观;如果太松,会影响到切口的对合以及出血的情况。第四,切缝两侧的出针点和进针点保持整齐,如若不然,切口会呈现波浪线。
总之,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剖宫产手术以及会阴侧切手术等。以剖宫产手术为例,采用可吸收缝合线,抗张力的强度比较大,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对机体的损伤比较小,代谢产物具有抑菌的作用,伤口愈合较好。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可以预防切口发生感染,有助于切口愈合,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术后的瘢痕比较小,对皮肤美观影响不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友兰.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5-56.
[2] 李宏,宋丽莉.浅谈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及可吸收缝合线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140-140.
[3] 叶丽萍,程桂平,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417-6420.
【关键词】 妇产科;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的医疗模式不断改善,人们对手术的要求有所提高。在妇产科手术中,很多患者要求术后不能留下痕迹,或者使瘢痕缩小。可吸收缝合线可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它属于生物材料,生物相溶性较好,机械强度大,在体内能够进行代谢,并且吸收,不需拆除缝合线,对切口的刺激比较小,术后留下的瘢痕较小,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60例,患者的年龄最大为53岁,最小为17岁,平均年龄为38.6岁。经过检查,患者没有内科与外科的疾病。将患者分成两组,两组的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缝合线,实验组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对比项目有①患者的住院天数;②术后的并发症;③感染情况;④愈合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对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显著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在平均住院天数上,对照组为5.46天,实验组为3.07天;在术后感染情况上,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未出现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出现1例发热的情况,实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在愈合情况上,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为70例,实验组全部愈合。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传统的手术切口主要采用的是皮肤间断全层缝合,针眼和切口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普通缝合线的缺点为:第一,采用普通的缝合线,会刺激皮肤、组织,患者的切口容易出现疼痛;第二,容易引发术后的切口感染,出现硬结,严重的话,切口会裂开,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第三,组织相溶性比较差,切口容易发生排斥反应;第四,术后瘢痕形状通常是蜈蚣形或者是蚯蚓形,影响美观。普通的缝合线在缝合以后,还需要进行拆线,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影响术后的恢复。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皮肤的内外缝合,皮肤的外层没有针眼,术后的瘢痕多是直线形,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2]。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产生的刺激比较小,手术以后不需进行拆线处理,能够减轻疼痛;省去拆线的步骤,伤口愈合后,患者就可以出院,减少了住院的时间。
现阶段,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而来的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的安全性。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可吸收缝合线分为三种:①聚合物类;②蛋白类;③羊肠线类。这三种可吸收缝合线效果存在差异,聚合物类缝线能够较早的降解,速度比较快。可吸收缝合线在生物体内植入的时间并不是长期的,只是暂时性的支持。植入体内的缝线,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降解完全,降解物通常是生物小分子,可以排出体外。在手术中使用的缝合线原料是乙醇酸、乳酸,它的特点是:①强度比较大;②组织反应较低;③没有抗原性;④生物相容性比较好;⑤没有毒性;⑥柔韧性较好;⑦降解物优良[3]。
在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时,必须注意的是:第一,皮下脂肪层必须缝合好,控制切口表面的张力,这样有助于皮肤内的缝合。第二,在缝合的过程中,保证针的穿行部位为真皮内,距离皮肤表面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缝合结束以后,皮肤表面会产生凹陷。第三,牵拉缝合线,控制松紧度,如果过紧,很容易产生皮肤皱纹,影响美观;如果太松,会影响到切口的对合以及出血的情况。第四,切缝两侧的出针点和进针点保持整齐,如若不然,切口会呈现波浪线。
总之,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剖宫产手术以及会阴侧切手术等。以剖宫产手术为例,采用可吸收缝合线,抗张力的强度比较大,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对机体的损伤比较小,代谢产物具有抑菌的作用,伤口愈合较好。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可以预防切口发生感染,有助于切口愈合,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术后的瘢痕比较小,对皮肤美观影响不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友兰.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5-56.
[2] 李宏,宋丽莉.浅谈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及可吸收缝合线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140-140.
[3] 叶丽萍,程桂平,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417-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