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趣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问我,你最羡慕古人哪一点?我的回答是:古人有个自己的园子。
  假如陶渊明没有个自己的园子,他怎么归园?又怎么写出那篇名垂千古的《归去來兮辞》?因为有个自己的园子,人生,就进退裕如了。
  古人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他就在南京城靠近钟山的地方建了一个半山园,因陋就简,过起了朴素而快乐的退休生活。这一位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熙宁变法的主持者,从此像一个田夫野老一样,骑着毛驴出游,踏着暮色归园,真正宠辱偕忘了。
  因为有一个园子的存在,中国文化,从此具有了迷人的弹性。你可以从园子里出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你也可以回到园子里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仕途奔波,宦海浮沉,但一旦回到园子里,就可以抖落一身风尘,让心灵像浥露的菊花一样纯净。
  我想起那位大宋的太平宰相晏殊,他那首美丽极了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园子,让人对四时节律,多了一份敏感和关注。人,因此被大自然笼罩,就像鱼,被清水怀抱。园子让人不再脱离大自然,而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种牵绊。晏殊在园子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律动,他的心因此变得敏感而美丽,与大自然同一节拍。大自然每一个细微的音符,都能在他的内心中掀起波澜。这样的一份细腻、精致和敏感,当得起“文人情怀”这一个伟大的词汇。
  皇家的园林,自然是可望不可求的。我们只有在泛黄的书卷里,感受皇家园林的气派,但是,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样的园子,其中所蕴藏的精神的因子,还是平等的,普世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南朝简文帝的华林园,自然是富有皇家气派的。不过简文帝在华林园里生发的感慨,与站在濠梁之上观鱼的庄子发出的慨叹,如出一辙:“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这也表明,园子的豪华程度,其实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有那样一份优游的心境。简文帝之所以让人感觉亲切,是因为他虽贵为天子,却也有一般文人的那份超然的情怀。抛开他的事功论,这一点,也实在是难能的。
  园子是陶冶情操、怡情养性的所在。所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其实都是要有一个园子,在奔忙之后歇歇脚的。养花养鹤,种药艺竹,弄弄菜蔬,或在园子里漫步,像陶渊明那样,“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心情,彻底松弛下来,红尘的喧嚣,彻底远去,眼睛里,就只剩下落霞孤鹜,归帆去棹了。
  苏轼是王安石政治上的对手,王安石罢相后,苏轼重回京城。他在京城租了幢房子,这房子并不在繁华市街,而是在偏僻的陋巷,可见苏轼虽然人返回了京城,经济上,并没有什么起色。自然,心情是愉快的,毕竟,是回来了。这年元日,旧历新年,老朋友杜介提着几尾红尾的鲤鱼,来给他拜年,他自然高兴莫名,招待客人吃饭。吃什么呢?在他那首《杜介送鱼》中,写得很清楚:
  新年已赐黄封酒,
  旧老仍分赪尾鱼。
  陋巷关门负朝日,
  小园除雪得春蔬。
  病妻起斫银丝脍,
  稚子欢寻尺素书。
  醉眼朦胧觅归路,
  松江烟雨晚疏疏。
  这餐饭,可谓丰富。有朝廷御赐的黄封酒,有友人携来的鲜鱼做的鲜鱼汤,更有园子里新鲜的蔬菜,青青菜叶上还沾着洁白的积雪。你可以想见苏轼的日常,退朝之后,是如何在园子里莳弄菜蔬,像他在黄州东坡时那样。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但不改的,是那一身雍容的气度,和那素朴的农民情怀。京城里这个小小的园子,就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脚。
  园子是一个文人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他生命中的一方净土。园子寄托着文人们洒脱率真的情怀,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说到率真,不由得想起《世说新语》中描写的那个王子敬,从会稽经过吴郡时,听说顾辟疆家有名园,于是跟主人招呼都不打,就径直闯了进去,一番游历之后,还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惹得主人家将他一场好骂。这样的不拘形迹,也许只有魏晋的文人,才如此吧。但话又说回来,说到对园子的痴迷程度,对人生审美性需求的那份执着,也许谁也赶不上,那些不拘形迹的,魏晋文人。
  (编辑
其他文献
一样东西,面积大小由什么决定?  边。边沿到了哪儿,面积就延伸到哪儿。边,就是界限的具体化。边之内,是自身;边之外,是他处。边沿的膨胀与收缩,也就形成了大与小。  物有边,人亦是。  如何断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呢?很多人下意识的做法,是看这个人做了些什么。这个人,做了哪些让别人知道的事儿,这些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又或者,翻翻这人在朋友圈晒了什么,从而断定其生活的大致梗概。总之,通过现于外的表象,来断定其
摘要:本文从对传统课堂环境的物理空间调整入手尝试构建具身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并对当前新技术支持下的具身课堂学习环境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未来具身化课堂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具身认知;学习环境;离身认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9-0103-03  认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身体经验,而这种经验源于特定的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身体并不仅仅是
Berluti(伯尔鲁帝)是闻名全球的男士奢侈品品牌,于1895年成立于法国巴黎,以定制“有灵魂的鞋”著称。从问世之日起,Berluti便受到皇室、教皇、社交名流及各界精英人士深深的喜爱。Berluti的成功,和他们对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有着很大的关系。  Berluti的创始人名叫亚历桑德罗·伯尔鲁帝,出生于法国一个偏僻的小村庄。18岁那年,伯尔鲁帝告别自己的家乡,只身一人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巴黎。在
趁出版社放几天假的机会,我带着妻子和小孩前往新加坡旅游,希望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愉快地度过假期。抵达新加坡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在宾馆吃过早点后,坐着地铁准备出去游玩。上车后,我感到有些口渴,就从包里取出矿泉水喝。  列车风驰电掣地行驶着,不知道什么原因,列车突然发生剧烈摇晃,导致从我的瓶子里溅出几滴水,洒到旁边的乘客约翰身上,我赶紧向他道歉:“实在对不起,列车突然晃动起来,水滴落到你的衣服上,我不是故意
那是在半个月前,我跟中学时的几名同学搞了一个小型聚会。在闲聊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偶然提到了“板凳”。这使我忽然想起了那个身材矮小,两腿患有残疾的男生。  “板凳”,是我们曾经送给他的绰号。他在我们的下一个年级,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两条腿扭曲得十分厉害。他走路的时候显得非常吃力,整个身子几乎匍匐在地上。每天,他都是徒步去上学。我始终都有些怀疑,像他这样的身体状况,一天需要往返10多里的路程是如何坚持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或许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修身养性的君子,但实际上,孔子更是懂得变通的人。  《论语·阳货篇》曾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族曾几代掌握鲁国的朝政,其权力在鲁国一度超过了国君。而当时季平子的家臣阳货却在季平子家拥有实际权力,在鲁国十分嚣张,无人敢惹。  孔子的理想是“克己复礼
今年,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市场营销职位,董事长董明珠决定亲自面试通过层层选拔出的五位精英。  助理让五位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排成一列,候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当67岁的董明珠徐徐走来,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五位不约而同地神色紧张,在跟董明珠打招呼时,声音有些颤抖:“董总好。”  一进来办公室,助理安排道:“你们面前的5把椅子,分别标注了不同的薪资,请你们根据对自身的估值,选择一张椅子入
朴素的时光,静好、恬淡、宁谧,还有种淡雅在其中。  所以,我喜欢。  真的,时光的细流悄然滑过身边,荡漾起的流波里有绚烂的艳,也有朴素的静,能让人安之若素的,就是那些朴素的时光,就如最初的心境一般,在简单的美丽中,怡然浮动着生命里最真的憧憬和向往。我想,有人会选择朴素,有人不会,而我選择的,就是朴素。那是我喜欢的朴素的时光,如一朵开得淡雅的花,安然而美丽。  其实,滚滚红尘里,有朴素的时光陪衬着温
廖仲恺与何香凝: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廖仲恺1877年10月出生于一个旅美华侨家庭。何香凝1878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们经人介绍,于1897年10月在广州结婚。婚后,彼此敬爱,情深意笃。廖仲恺想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途径。但因经济拮据,一时难以成行。何香凝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变卖了所有的陪嫁,凑足路费和学费,于1902年和廖仲恺先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9年,廖仲
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马库斯写过一本回忆录,叫《孤独的幸存者》,书中详细记录了海豹突击队员的受训内容。你可以想象,那种高强度的“痛苦式”训练,考验的不光是体能,更是考验你承受痛苦的能力。这种痛苦式训练,时刻会把人逼到崩溃的边缘。对此,教官又制订了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规则。他们在训练场上挂着一口大钟,如果哪个学员觉得无法忍受这训练中的痛苦,只要你去敲响这口钟,你就随时可以收拾行李回家,绝不阻拦。作为血气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