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性”教育永远都是敏感话题,在教育实践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依然处于“登不上大雅之堂”,这也使得方刚在安徽淮南举办的“青春期性教育夏令营”从名目众多的夏令营中脱颖而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捅破了这层窗户纸。2013年他高调举办性教育夏令营,因此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家长担心的求教
这是一位妈妈主动带儿子来参加 “性教育夏令营”背后的用心:她上初中的儿子喜欢上了学校的“校花”;而这位“校花”在众多追求者当中,也选中了她的儿子。本来学习就不错的儿子更加发奋读书,一下子考到了年级第一名。但是,这位妈妈还是担心:尽管恋爱给儿子带来很大的学习能量,但中学生恋爱的不确定性实在太高;一旦儿子失恋,会不会是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
在此之前,国内以“性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屈指可数。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玫玫策划数月的北京第一个 “性教育夏令营”,三个月内报名不足十人,最终宣告失败。2009年,上海举办过一个名为“儿童性教育启蒙班”的夏令营,在当时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很多家长对此都持观望态度。在为期3天夏令营中,方刚准备了 “防范性侵犯” “青春期的性”“爱情是什么”多个主题,并设计了情景剧、辩论赛、游戏、影视等多种学习形式。“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多数家长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的 ‘谈性色变’,但确实不懂得如何给孩子完整而正确的性教育,比如如何处理孩子恋爱的问题,失恋的问题,等等。所以我说,需要接受性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很多家长。”
告诉孩子真实面目
夏令营每天都有一个切合当天主题的观影活动。第一天的主题是“预防性侵犯”,方刚选择了韩国电影《熔炉》:聋哑学校的孩子遭到学校的校长、老师性侵犯,虽然有社会正义人士站出来为这些孩子打官司,但最终官司失败。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结局略有修改,在韩国上映时引起极大轰动。这部影片的选择,也是家长三天中唯一对方刚产生质疑的地方:这么沉重的电影,适合孩子观看吗?
第一天课程结束后,有三四位家长问方刚:这部反映性侵犯问题的电影《熔炉》,连成人看了都觉得很难受,让孩子们看合适吗?方刚说:“这是长期以来有争议的教育理念:是把生活的全部——无论好的坏的都告诉孩子,还是只呈现阳光的、乐观的那一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前者。让孩子逐渐了解生活的真面目,了解社会上确实有些不公正、不完美存在,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才会更成熟,更有判断力;而不是把家长认为不好的东西隐藏起来,然后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时,面对现实的剧烈冲击,心理上毫无准备。”
无论是“不好意思”,还是认为性教育就是“那么点事儿”,都反映出了家长性教育理念的不足。“多数家长信奉的性教育,其实还是‘纯洁教育’,或者叫‘守贞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性是很危险的、是有伤害性的,你千万别去碰;别的你什么都不用懂,你问这么多干嘛?比较常见的就是不让孩子跟异性同伴有比较多的来往,怕‘出事儿’。但家长们没想到,现在信息渠道这么多,他们越遮着藏着的东西,孩子们越好奇,越会试图尝试,而且也会瞒着家长,导致有些女孩直到临产之前,父母才知道原来女儿不是发胖,而是怀孕了。”
在方刚看来,性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的一部分。方刚近年一直积极推广“赋权型性教育”的理念:“就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应该有一个‘赋权’的过程,孩子有权利获得正确的性教育,有权利知道性是什么,男女相处是什么,然后他们才有能力来思考和判断自己应该怎样面对性的问题。对家长来说,就是要把真实的、全部的生活告诉孩子,在性教育上如此,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由谁来教育?
对于方刚举办的夏令营,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表示支持,他们也充分肯定了性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性侵学生的案例被曝光。然而,由谁来教育、怎么教育却引起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谁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进行怎样的性教育。有人认为,性教育完全是家长的事情,学校根本不需要进行性教育;强调由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为在性教育之中需对孩子有性道德方面的疏导。有的人却认为,学校应将性教育列在中学的卫生健康课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解和提供避孕套等工具,预防性病和怀孕,学校在性教育上是不讲授道德上的约束的。
本刊点评
家长和学校不应该回避谈“性”,让孩子去了解它,在以后的生活中才有可能不被它伤害。夏令营毕竟只能覆盖极少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很简单,其实,性教育体系非常庞大,当前很多家长不是在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而是在进行错误的性教育,这对孩子的伤害才最大。全面的性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家长担心的求教
这是一位妈妈主动带儿子来参加 “性教育夏令营”背后的用心:她上初中的儿子喜欢上了学校的“校花”;而这位“校花”在众多追求者当中,也选中了她的儿子。本来学习就不错的儿子更加发奋读书,一下子考到了年级第一名。但是,这位妈妈还是担心:尽管恋爱给儿子带来很大的学习能量,但中学生恋爱的不确定性实在太高;一旦儿子失恋,会不会是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
在此之前,国内以“性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屈指可数。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玫玫策划数月的北京第一个 “性教育夏令营”,三个月内报名不足十人,最终宣告失败。2009年,上海举办过一个名为“儿童性教育启蒙班”的夏令营,在当时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很多家长对此都持观望态度。在为期3天夏令营中,方刚准备了 “防范性侵犯” “青春期的性”“爱情是什么”多个主题,并设计了情景剧、辩论赛、游戏、影视等多种学习形式。“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多数家长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的 ‘谈性色变’,但确实不懂得如何给孩子完整而正确的性教育,比如如何处理孩子恋爱的问题,失恋的问题,等等。所以我说,需要接受性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很多家长。”
告诉孩子真实面目
夏令营每天都有一个切合当天主题的观影活动。第一天的主题是“预防性侵犯”,方刚选择了韩国电影《熔炉》:聋哑学校的孩子遭到学校的校长、老师性侵犯,虽然有社会正义人士站出来为这些孩子打官司,但最终官司失败。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结局略有修改,在韩国上映时引起极大轰动。这部影片的选择,也是家长三天中唯一对方刚产生质疑的地方:这么沉重的电影,适合孩子观看吗?
第一天课程结束后,有三四位家长问方刚:这部反映性侵犯问题的电影《熔炉》,连成人看了都觉得很难受,让孩子们看合适吗?方刚说:“这是长期以来有争议的教育理念:是把生活的全部——无论好的坏的都告诉孩子,还是只呈现阳光的、乐观的那一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前者。让孩子逐渐了解生活的真面目,了解社会上确实有些不公正、不完美存在,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才会更成熟,更有判断力;而不是把家长认为不好的东西隐藏起来,然后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时,面对现实的剧烈冲击,心理上毫无准备。”
无论是“不好意思”,还是认为性教育就是“那么点事儿”,都反映出了家长性教育理念的不足。“多数家长信奉的性教育,其实还是‘纯洁教育’,或者叫‘守贞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性是很危险的、是有伤害性的,你千万别去碰;别的你什么都不用懂,你问这么多干嘛?比较常见的就是不让孩子跟异性同伴有比较多的来往,怕‘出事儿’。但家长们没想到,现在信息渠道这么多,他们越遮着藏着的东西,孩子们越好奇,越会试图尝试,而且也会瞒着家长,导致有些女孩直到临产之前,父母才知道原来女儿不是发胖,而是怀孕了。”
在方刚看来,性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的一部分。方刚近年一直积极推广“赋权型性教育”的理念:“就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应该有一个‘赋权’的过程,孩子有权利获得正确的性教育,有权利知道性是什么,男女相处是什么,然后他们才有能力来思考和判断自己应该怎样面对性的问题。对家长来说,就是要把真实的、全部的生活告诉孩子,在性教育上如此,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由谁来教育?
对于方刚举办的夏令营,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表示支持,他们也充分肯定了性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性侵学生的案例被曝光。然而,由谁来教育、怎么教育却引起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谁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进行怎样的性教育。有人认为,性教育完全是家长的事情,学校根本不需要进行性教育;强调由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为在性教育之中需对孩子有性道德方面的疏导。有的人却认为,学校应将性教育列在中学的卫生健康课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解和提供避孕套等工具,预防性病和怀孕,学校在性教育上是不讲授道德上的约束的。
本刊点评
家长和学校不应该回避谈“性”,让孩子去了解它,在以后的生活中才有可能不被它伤害。夏令营毕竟只能覆盖极少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很简单,其实,性教育体系非常庞大,当前很多家长不是在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而是在进行错误的性教育,这对孩子的伤害才最大。全面的性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