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得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各种抽象的物理概念展开更加具体形象的发散联想。初中物理知识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方式,能够将这些知识以声、光和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各种难以理解的知识就能进行动态化和形象化的观察,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就“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互联网;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400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营造物理教学情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占据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所有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笔者认为,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物理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来营造生动的物理教学情境,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氛围中,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进而根据教师所创设的场景对知识展开具体的联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知识展开深入探索。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知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对知识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效率也得到了保证。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由于声波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无法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造型在自己头脑中初步产生具体的声波模型。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并请学生用铅笔点击水面进行实验,观看一圈圈的水波,不断向四周扩散。接着教师继续询问:“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在学生展开思考的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声波动画让学生对声波进行初步认识,并引入声波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能够充分凸显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网络平台增强师生互动
物理教学相对枯燥,物理教师也大多较为严肃,师生间距离较为疏远,同时又因为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在上课过程中不敢与教师进行眼神接触和互动交流。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也难以得到更好的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网络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亲切,进而更加自信大胆地参与教师的问答互动。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展开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光的传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展开教学。首先把灯关掉,教室陷入漆黑,教师询问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正常地读书写字吗?”学生回答“不能”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展现美丽的上海滩夜景,学生欣赏着绚烂多彩的夜景。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在学生回答“光”以后,教师继续询问学生:“还想知道与光有关的哪些知识?”通过这种特殊的师生互动,能够迅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对知识的好奇中,顺利放下了各种心理负担。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利用微课构建物理知识平台
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经历的不同,学习时的思维方法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各种抽象概念,并能够自主推导出各种物理公式;有些学生发散思维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对各种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进行发散联想,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物理知识显得比较吃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利用互联网形势下的微课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灵活的微课来拓宽教学渠道,构建物理知识平台,满足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微课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对知识学习的自主选择中,有效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思想与物理素养的顺利形成。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运动和力”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这个章节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将本课重点知识设计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来辅助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与含义,有效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
四、借助互联网动态演示物理实验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各种无法在教室进行实际演示的物理实验,通过动画的形式动态地演示出来。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中的放大、缩小和暂停功能,将实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显示出来,确保学生对这些部分观察得更加仔细。这种利用互联网动态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方式,能够确保学生对课本中的各种物理实验理解得更加透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确保当前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習各种网络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确保学生通过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综合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为未来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白云.初中信息技术线上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0(49):28.
关键词:初中;互联网;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400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营造物理教学情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占据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所有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笔者认为,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物理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来营造生动的物理教学情境,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氛围中,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进而根据教师所创设的场景对知识展开具体的联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知识展开深入探索。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知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对知识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效率也得到了保证。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由于声波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无法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造型在自己头脑中初步产生具体的声波模型。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并请学生用铅笔点击水面进行实验,观看一圈圈的水波,不断向四周扩散。接着教师继续询问:“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在学生展开思考的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声波动画让学生对声波进行初步认识,并引入声波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能够充分凸显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网络平台增强师生互动
物理教学相对枯燥,物理教师也大多较为严肃,师生间距离较为疏远,同时又因为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在上课过程中不敢与教师进行眼神接触和互动交流。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也难以得到更好的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网络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亲切,进而更加自信大胆地参与教师的问答互动。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展开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光的传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展开教学。首先把灯关掉,教室陷入漆黑,教师询问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正常地读书写字吗?”学生回答“不能”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展现美丽的上海滩夜景,学生欣赏着绚烂多彩的夜景。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在学生回答“光”以后,教师继续询问学生:“还想知道与光有关的哪些知识?”通过这种特殊的师生互动,能够迅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对知识的好奇中,顺利放下了各种心理负担。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利用微课构建物理知识平台
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经历的不同,学习时的思维方法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各种抽象概念,并能够自主推导出各种物理公式;有些学生发散思维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对各种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进行发散联想,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物理知识显得比较吃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利用互联网形势下的微课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灵活的微课来拓宽教学渠道,构建物理知识平台,满足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微课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对知识学习的自主选择中,有效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思想与物理素养的顺利形成。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运动和力”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这个章节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将本课重点知识设计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来辅助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与含义,有效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
四、借助互联网动态演示物理实验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各种无法在教室进行实际演示的物理实验,通过动画的形式动态地演示出来。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中的放大、缩小和暂停功能,将实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显示出来,确保学生对这些部分观察得更加仔细。这种利用互联网动态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方式,能够确保学生对课本中的各种物理实验理解得更加透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确保当前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習各种网络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确保学生通过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综合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为未来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白云.初中信息技术线上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0(49):28.